黄毅英 曹川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教学资源缺乏、电子商务课程资源衔接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并论述构建策略:“目标+课程+资源”重构,制定多元文化视阈下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内容;“校内教学团队+领先企业指导教师+跨境合作对接团队”共融,建设三个层次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中国—东盟 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70-03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电子商务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便利化进程,也有效地带动了东盟国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与东盟国家“电商丝路”进程的推进,现已初步形成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主渠道。在中国—东盟多边经济贸易共同体发展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企业都迫切希望通过中国—东盟合作的桥梁快速打开国际交流的通道,以实现经济贸易、人文交往的快速增长,这些因素促使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激增。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迫使中国—东盟各高职院校逐渐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改革。但当前我国与东盟各国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仍面临多方面的问题,需构建有效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一、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各参与方具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育方法及评估方式。但当前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标准也不统一。例如,在经济、教育发达的新加坡,其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定位鲜明。作为东盟成熟的电商市场,新加坡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活动,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能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老挝和柬埔寨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互联网覆盖率低,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偏低,尚未形成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教学课程与就业市场不匹配现象较为突出,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脱节。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来确保相关主体在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合作中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教学资源缺乏。近年来,随着产业的推动,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取得了较大的教学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精细化分支,在中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属于新兴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建立,教学资源也较为缺乏。具体到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其相关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更匮乏,主要表现在缺少有针对性的课程标准、专业教材、教学案例和实践平台,同时缺乏能将跨境电子商务项目、东盟农产品、东盟国家旅游资源等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无法保证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电子商务课程资源衔接难度大。经过调研可知,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尚未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体系,教学资源缺乏。通过2017年、2019年两届东盟职教论坛的组织和推广,东盟国家的部分职业院校有意愿从中国学习、借鉴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引进教学资源。然而,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已具备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有近百年持续稳定地向外输出教学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的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资源的输出来推动产业需求人才的培养,也处于尝试阶段。由于文化、经济、教育因素的差异性,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资源向东盟国家输出难免遭遇“水土不服”,课程资源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需要中国与东盟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深入密切合作。
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本文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教学及教学交互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在具有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探索中国—东盟跨境产业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一)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标准。加强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联合研制中国—东盟区域性人才培养标准,推动双边、多边人才标准互认。可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一是面向东盟提供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出海”。二是建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体系,编制核心技能课程标准。三是将东盟国家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需求与中国现有的优质课程相衔接,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共同开发面向东盟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二)携手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采用“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的合作模式,共同探索开发国际化课程资源。一是在行业协会的指导帮助下,整合升级现有的产教资源,搭建中国—东盟电子商务资源素材库。二是深化与电子商务企业,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引企入校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为资源库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样本和实践案例。三是逐步吸收更多国内和东盟各国的职业院校加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互补性合作。通过多方紧密合作,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三)深化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在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中,创新合作模式,共辟交流合作新途径。一是探索以项目共建为导向的实践交流合作。发掘东盟国家当地特色农产品元素,联合合作院校组织师生团队进行创意设计及电子商务营销方案设计,开发中国—东盟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二是共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机制。与东盟院校合作,共建创新创业训练营,以学生为交流主体,以“创业技能专题培训+融资实战演练,集中授课+互动交流”为交流模式,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项目,开展新型创新创业国际交流活动及东盟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师资交流与合作。与东盟国家相关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召开学术会议,组织教师开展国外交流与学习,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视野。
三、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目标+课程+资源”重构,制定多元文化视阈下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内容。院校、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之间构建起合作机制,共同制定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目标,编制支撑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多元文化视阈下的教学资源,具体见图1。
1.确立“电商基础—实践技能—跨境推广”的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目标。以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项目为载体,开展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的标准制定探讨和研究工作,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思路,分解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在“选品—跨境平台选择—商品上架—引流营销—订单处理—国际支付—国际货运—货物清关”的工作任务,凝练工作任务所需的職业能力,确定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形成以“电商基础—实践技能—跨境推广”为主线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链。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不但需要具备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知识,还要对消费心理、各国的文化以及法律法规有所了解。人工智能时代,更要提高情感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素养。
2.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分析构建“宽基础—活技能—联实践”课程体系。按照“校内电子商务基础教学、企业项目运营技能实践、联建跨境电商推广”的综合培养思路,构建“宽基础—活技能—联实践”的课程体系。基础模块,包括跨境电商基础、平台选择、产品拍摄处理、信息编辑等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活技能模块,在企业项目的引领下,注重跨境电子商务项目的策划、跨境平台的运营等技能课程与实训;联实践模块,通过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院校及企业建立对接,形成项目团队联建关系,由合作团队师生针对跨境推广,提出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推广中本国用户画像分析、推广策划对策等跨境文化与经济背景下的建议和指导意见,提升跨境推广软技能。
3.“专业+行业+领先企业”协同,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资源。随着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跨境和旅游贸易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需求的增加,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来支撑。可借助“电商谷”服务与支持中心,与泰国等东盟国家和组织建立联系,合作开发电子商务教学资源。
(1)与企业对接,院校共同开发多语种和多形式的教学资源。以颗粒化、结构化、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与企业共同开发面向东盟院校的跨境电子商务微课程,并将课程制作成多语言版本,向全国和东盟国家推广。联合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开发电子商务共享课程资源包,建设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实现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扩大东盟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多方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开放机制。
(2)构建基于中国—东盟产品与贸易实践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案例资源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的思路,以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项目为载体,分解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在“选品—跨境平台选择—商品上架—引流营销—订单处理—国际支付—国际货运—货物清关”中的工作任务,凝练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将案例等作为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环境熏陶、情景体验和产品运营融为一体,构建教学内容案例资源库。
(二)“校内教学团队+领先企业指导教师+跨境合作对接团队”共融,建设三个层次的教学团队。根据“电商基础—实践技能—跨境推广”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目标,对应构建“校内教学团队+领先企业指导教师+跨境合作对接团队”三个层次共融的教学团队。
1.打造“专业技能+跨境文化”的中国—东盟特色校内教学团队。加强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对接,开展针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标准的师资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专业建设的国际化视野,从而打造“专业技能+跨境文化”中国—东盟特色校内教学团队,形成统一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教学模式。
2.组建领先企业运营师资队伍。当前,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业态,相关企业在运营中缺乏人才;另一方面,院校在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中缺乏运营的实体环境。对此,可以探索组建“领先企业+合作院校”的跨境运营师资团队,通过引入有跨境电子商务需求的企业项目,在企业导师指导下,院校教师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孵化,帮助当地的中小企业完成跨境电子商务项目的上线和运营工作。
3.创建跨境联建互助师资队伍。为推动多语境跨境电子商务实践与教学结合的软件平台在教学中的使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跨境合作院校可组建包括校内教师、企业教师和跨国教师组合的各国多方教师师资联盟,形成互助师资队伍。根据对接联建的项目需要,引导学生结对,指导学生提出跨境推广意见并形成方案。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门户,面向东盟的对外贸易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在未来发展中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多变的贸易环境,应加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积极探寻培养适应中国—东盟发展需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中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输出模式,形成中国—东盟职教品牌。
【参考文献】
[1]郑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17(2)
[2]仇新红.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研究[J].知识经济,2019(34)
[3]张龙.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
[4]刘叶梅.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纳税,2018(22)
[5]惠俊艳.“一带一路”倡议下卓越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3)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重点项目“基于‘电商谷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36)
【作者简介】黄毅英(1981— ),女,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曹 川(1983— ),女,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