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培养探讨

2020-07-09 03:16饶满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本能力师范生

【摘 要】本文论述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的培养,即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法指导能力、科学运用媒体手段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在内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包括相对稳定的衔接环节设计能力和衔接环节设计中“度”的把控能力在内的拓展能力的培养,提出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是为他们胜任未来教学岗位奠基的工作。

【关键词】师范生  高效课堂建设能力  基本能力  拓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47-03

高效课堂建设能力是指以建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过程明晰流畅、师生互动活泼灵动、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学效果好的课堂为目标的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养水平。高效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之外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也是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因此,探讨高效课堂建设不仅需要从课堂本体考察,还需要从与课堂相关的课外活动角度分析。以此为研究基点,高效课堂建设能力实际上是一类能力的集成,或者说是一种“群能力”或“组能力”,分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两大类。其中,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法指导能力、科学运用媒体手段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拓展能力是指与课外活动衔接的能力,主要包括相对稳定与灵活随机衔接环节设计能力以及衔接环节设计中“度”的把控能力。

一、高效课堂建设基本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学法指导能力、科学运用媒体手段的能力以及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基本能力主要就是培养这几项能力。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承载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是其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重难点设计与突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要指导学生紧密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这是培养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基础工作。具体要求是指导学生提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教材,清楚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这既是培养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前置工作,也是培养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工作本身的内容。具体来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策略如下。

1.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要指导学生领悟并学会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教学。相对于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目标而言,情感目标是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难点,也是多数一线教师难以把握的环节。培养情感目标设计与实施能力,可以先采用正向训练,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反应以及领悟进行小结,然后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整理,得出的就是情感目标。然后再反向训练,让学生依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等课前设计情感目标。学生就训练材料对应的情感目标设计结果与班上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设计的得失,修正目标的设计。

2.教学重难点设计与突破能力培养。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特别要让学生清楚相同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并非固定一致的,地域不同,学生不同,重点与难点都有可能不同。例如,某篇童话在阅读推广工作做得好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少儿都读过了,对故事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在某些偏远乡村学校,教学对象却是第一次阅读该童话。这两种情况下,教学重点就不同。前者的重点可以设计得相对拔高,而后者的重点在层次上应远低于前者。

3.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首先,指導学生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流程。其次,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将教学过程与教学对象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例如,针对语文课中修改病句的训练,可以设计让教学对象自行搜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语病的文句,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一起评析,一起纠错,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过程。最后,指导学生灵活调整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脱节,比如教师因对学情分析不到位,导致教学过程中某些内容的难度远超过设计,此时教师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而不能固守课前之设计,为实施过程而实施过程。

4.教学方法、评价设计与实施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能力重点是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凡是不违背科学常识的有趣和可行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培养则主要从评价的内容、主体、方法和工具角度进行指导与训练。

总体而言,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要注意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宜简洁、明晰,以问题为导向,多提出实践中的实际教学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采用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案例编制实训题供学生练习。注重理论的适当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部分文献,加深对小学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理性认识,开阔视野,强化理论基础。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见习与实习锻炼学生能力的功能,让学生于实践中反思,于实践中感悟,于实践中提高。

(二)学法指导能力的培养

学法对应的主体是教学对象,但学法指导对应的主体是教师。培养师范生学法指导能力,要让学生熟悉各类具体的学法指导方法,深入了解各类学法指导方法的适用条件,在前课堂阶段(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以及后课堂阶段(复习阶段)能灵活、高效地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法指导能力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让学生透彻了解各类学法指导方法,包括各类方法的名称、适用场合与具体要求。可以采用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老师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情况,通过对自己老师的学法指导情况进行点评或模仿,掌握各类学法指导方法。还可以通过专业见习或实习,关注小学一线教师的学法指导情况以及实习同学的学法指导情况,通过互学互鉴,掌握学法指导方法。二是鼓励学生创设新的学法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对象(学法运用主体)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依据诊断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在迁移式、问题式、归纳式、示范式以及常规讲授式学法指导方法之外设计全新的学法指导方法。将学生创设的新的学法指导方法呈现给同班或同年级同学,让大家对其进行点评,指出该新学法指导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多轮训练之后,学生对学法指导就不再陌生,学法指导的能力自然会提升。

(三)科学运用媒体手段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手段对于引导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培养师范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要教育学生掌握多媒体手段运用的适度性、整合性和引导性原则,学会处理好传统媒体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语言训练和直观教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要结合自身所长及学生实情。

培养师范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的策略很多,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运用媒体手段的能力不是某一门专业课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必须通过公共计算机课程与教育科学技术类课程的结合,促使学生习得媒体手段运用的技巧。要提高师范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教育技术课程应紧接着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整合,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刚学的内容,可以适当不安排或少安排教学,而将重点放在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上。二是引导学生了解多媒体手段的各种弊端进而学会科学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手段固然先进,但也存在片面追求动画效果会分散教学对象的注意力,过度使用会削弱教师的作用、容易忽视或剥夺教学对象想象与思维的权利以及容易使教师与教学对象的对话变成人机对话等弊端。培养学生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既要传授与训练学生多媒体技术与技能,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扬利抑弊,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

(四)课堂调控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建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因此需要培养师范生的课堂调控能力。培养师范生的课堂调控能力主要的策略有如下几点:一是让学生铭记课堂教学活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与“学”互为补充,互相依存,课堂上教师与教学对象应当是和谐的统一体,这种和谐需要教师对课堂予以合理调控。二是教育学生要时时注意尊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教学对象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常都会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要根據不同教学对象的情况,要么对教学的进度进行调控,适当地加快或减缓进度;要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适当地提高或降低教学的难度;要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控,采用适用面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以此让所有的教学对象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三是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观察课堂上的情形,注意教学对象的各种表现和情绪。例如,沿海地区课堂上教学赶海相关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师参考用书中通用的建议大谈特谈赶海,教学对象可能会表现出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就需要立即进行反思,现场调控教学内容,将教学对象熟知的生活性教学内容予以适当淡化,进而调控课堂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二、高效课堂建设拓展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建设的拓展能力最常见的是与课外活动衔接的能力。与课堂教学和谐衔接,学生的课外活动才有效果,才能反哺课堂教学。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水乳交融式的衔接,是课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功能并取得实效的前提。这也正是我们探讨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必须重视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衔接能力的动因之所在。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衔接能力的重点在于培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科学衔接环节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衔接能力,主要涉及相对稳定与灵活随机衔接环节设计能力以及衔接环节设计中“度”的把控能力的培养。

(一)相对稳定与灵活随机衔接环节设计能力的培养

1.相对稳定衔接环节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保证课外活动无缝对接课堂教学,实现二者水乳交融式的衔接,可以创设性设计一些特殊的衔接环节。“课前数分钟”就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容易实施的特殊衔接环节。“课前数分钟”环节是指在上课的前数分钟(3~5分钟),专门用于师生或生生之间交流课外活动的情况,用于总结或分享前一日或近期教学对象课外活动的情况。“课前数分钟”实现的是常规性地将课外活动融进教学环节。

2.灵活随机衔接环节设计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衔接的另一种灵活的做法是: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关联起来,如语文课堂上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甚至是词句语段等方面与教学对象课外绿色海量阅读的内容关联起来。通过这个环节,随时随地检验或测试教学对象阅读的成效,于无形中帮助教学对象体会课外阅读的收获感与成就感。

(二)衔接环节设计中“度”的把控能力的培养

不论是相对稳定的衔接环节,还是灵活随机的衔接环节,设计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一个“度”的把控问题。衔接环节是辅助性的环节,并非主体教学环节,设计衔接环节不可“牵强”,也不可“过度”,因而要培养学生衔接环节设计中“度”的把控能力,就要重点教育学生防止这两种倾向。

1.防止“牵强”倾向。“牵强”倾向通常发生在课外活动实施后的一定时间,而较少出现在课外活动的初期阶段。课外活动与高效课堂衔接初期,基于明显的新鲜感与成就感,通常会有实在的成效,但时日一长,就难有新颖的做法,教师成就感也随之减弱,此时就会出现“牵强”倾向。

“牵强”倾向的主要表现是课外活动与高效课堂之间衔接或交融环节安排不科学,甚至是随意的。比如语文课上,某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属于某种形象,但由于教师缺乏该种人物形象的阅读积累,最后只能以其他形象的人物与之关联,而这些其他形象的人物实际上与课文人物形象相去甚远,或者根本就无法关联。这种衔接就是“牵强”的,当然也是失败的。“牵强”倾向直接导致课外活动与高效课堂的脱节,因此,培养师范生课外活动与高效课堂的衔接能力,一定要教育学生防止这种不良倾向。

2.防止“过度”倾向。与“牵强”倾向多数是因为教师缺乏阅读积累所致不同,“过度”倾向则多是因为教师的课堂外知识与阅历较为丰富,但衔接或关联超出必要限度所致。

与“牵强”倾向有一定的相似,“过度”倾向也表现为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衔接或交融环节安排不科学,甚至是随意的。但这种不科学和随意是建立在教师的衔接素材过于丰富的基础上,教师选择衔接的材料和设置衔接环节时迷失了自己。比如就课外阅读活动而言,课文中讲到某历史事件,教师为了更好地说明或解释该事件,旁征博引,将很多教学对象根本没有阅读过或在其年龄段根本无法体会或理解的事件融入本课教学中。这样的“过度”行为明显超越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建设之需要,“过犹不及”。

防范“过度”倾向,主要的措施是教育师范生认真钻研,切实发掘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的合适关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牢牢地建立在教学对象生活积累可承受、容易激起他们共鸣、助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衔接环节上。

综上所述,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是为他们胜任未来教学岗位奠基的工作。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能力与拓展能力,其实都是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课外活动副阵地从不同角度配合的育人功能,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一项有难度、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并支持的工作。相信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效课堂建设的广泛推行,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问题以及培养师范生高效课堂建设能力的问题都将受到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人员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将日益丰富。

【参考文献】

[1]康俊杰.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6(3)

[2]饶满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3]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爱玲.多媒体教学是利弊并存的双刃剑[J].文学教育(上),2013(11)

[5]李维强.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技能研究[J].学苑教育,2015(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绿色海量阅读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010)

【作者简介】饶满萍(1972— ),女,安徽望江人,北海职业学院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基本能力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实现中专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