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美声唱法教学所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普通话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普通话是否标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演唱水平。普通话语音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有效应用能够促进美声与方言、美声与生活语言之间关系的更好处理,增进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本文是从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应用的重要性分析入手,进一步讨论普通话语音应用中在语音、语调、语势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希望以此加强学生美声唱法学习过程中对普通话语音的练习,促进学习效果提升。
【关键词】高校美声唱法教学;普通话语音;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137-02
【本文著录格式】李琛.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20,05(09):137-138.
前言
美声演唱最初是从歌剧中逐渐发展出来,并得以进一步推广的,所以富有歌剧的一些特点,比如在歌词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要求相对严格,所以普通话语音在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就更加重要,美声演唱必须要保证吐字清楚,才能将其美妙歌词传递给观众。很多学生在普通话语音应用上存在认知不足以及方言杂乱等问题,不仅影响演唱清晰度,也对其流畅、声韵等都造成干扰,所以要增进学生对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重要性的认知,并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以正确稳定的普通话语音进行学习和训练,以增进演唱表现力。
一、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缘起于意大利,上世纪初期才逐渐在中国发展,西洋音乐本身风格与中国差异化较重,实现与中国审美观的趋同,并得以顺利发展,必然需要将中国语言与之深入结合,将中国普通话语音标准化应用,才能使美声唱法中的艺术感受、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增进普通话语音有效应用对高校美声唱法教学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有效处理方言与美声之间的关联性
方言在普通话语音标准化中的渗透有很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地方方言比较多的情况下,对美声唱法标准性有严重的阻碍,加强普通话语音标准化练习正是对该问题有效解决的必要方法。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简单而言,普通话其实是以北京地方方言加以完善,形成更能直观表现出汉语魅力的语言形式,所以在对方言问题的处理中,可以将普通話与方言之间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究,更容易通过练习使普通话语言转变为自然语言,学生更能克服一般方言在语音语调上的限制,实现美声歌唱中的字正腔圆。方言是一般民族歌谣风格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对美声唱法有一定的冲击,但也应看到在普通话语言规范下的有益一面,方言在语调、语气及语势上都有其独特风格,不少方面与美声唱法其实有一定的贯通性,教师通过将其中与美声唱法冲突的内容剔除之后,正可以促进学生对情感内容的融入,加强在美声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总之,地方方言的无序化会对美声演唱有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在教学中增进学生标准化普通话的养成,才能避免方言音调等方面对中国特色语言表达的限制,发挥其有益价值[1]。
(二)促进学生演唱中情感结合的关键组成
美声唱法不单要求学生在演唱时按照既定的口型以及保证声音优美,还要增进思想情感的投入,表达演唱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提高演唱感染力的作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明显陷入教学误区,太过重视学生口型表现以及声线上的优美度,反而忽视情感表述,内容空泛而冰冷。观众所在意的是演唱者具体演唱内容以及情感表达,如果学生只是刻板化将演唱技巧表现出来,却忽视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要求,很难达成对观众的情感感染。普通话语音是应对之一问题的关键方法,本身可以对学生吐字、发音各方面问题有效纠正,结合语言表达基本原则,在语气变动加强、转折、情绪调动等方面更能发挥出促进作用,比如在普通话中,各个音节都会有特定的语调,基础学习就需要把握不同语调要求,而美声教学中,同样会有很多停顿、语调转折的情况,学生以标准普通话学习美声唱法,更容易掌握语调变化,减少生硬停顿感,增进歌唱流畅性,并结合语气的合理调节,使演唱更加连贯且富含节奏,学生更准确掌握演唱技术的同时,赋予更多情感、节奏上的变化,这也是实现美声演唱引发观众共鸣的重要艺术标准。
(三)通过生活语言加强美声演唱质量
生活语言虽然蕴含在普通话或者方言中,但是其本身又与其二者有很大的区别,更表现在语句质量上的深化应用,其在字句上的发音质量更加契合美声演唱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足够标准的普通话才能将生活语言分辨出来,进而促进美声演唱质量的提升。比如生活语言中较常用到的“爱”“啊”“高”之类的词汇,本身都带有“a”这一元音,在美声唱法中,这些词汇应用中进行语调、语气上的夸张转变不会对审美及歌词理解造成影响,却更加符合美声演唱的实际标准,学生能通过普通话与生活语言之间的简单差异获得对美声演唱质量更深入的理解。生活语言本身在语言拼组上存在的一定的困难,比如在二拼法、三拼法或者声介合拼法,常会因为自身语调应用上的限制造成吐字不清情况,所以就需要以普通话作为基础,保证拼合更加顺利,比如在美声演唱中长短不一式的演唱形式中,就需要以普通话保证词汇拼合的准确性,对于节奏较快的曲目可以将二拼法为主,节奏轻缓的则需三拼法和介合拼法。所以普通话语音也是促使生活语言表述技巧得以合理应用的重要基础[2]。
二、如何促进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有效应用
从普通话应用在美声演唱中的重要性,我们也知,增进学生对美声唱法有更全面认知需要加强普通话应用教学与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有效控制方言问题、增强语音语调情感衔接以及质量表达,本文以重点内容,语调、语音、语势三方面简单进行概述。
(一)语调应用
普通话语调上从音节、声调上的调整或者句读间加重、停顿构成抑扬顿挫的演唱效果,所以增进普通话语音的有效应用需使学生在重音和停顿两个方面加以重视。
重音主要是指有截断性地将句子中特定需要的词语进行加重处理,教师在美声唱法教学中,需要将重音与演唱中旋律、节拍上的重音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节拍上的控制上,需要对不同位置上的强弱顺序有一定把握,使学生在练习中对重音形式的规律有所了解,以往复循环,形成不同形式的演唱节奏,保证循环中重音强弱交替。学生在训练中要注意此重音应用与普通话重音强调有一定的区别,美声中的重音在于气息上的强化,需要情感与气息进行一定酝酿与过渡,不能突然出现加重音,以保证演唱连贯性与节奏性。
停顿不是对文学中符号应用上的停顿,而需结合整首曲目的结构、情感及节奏进行,很多学生在美声唱法学习中没有把握好停顿要点,导致在演唱时常咬字过重,忽顿忽起,没有连贯性,再加上本身对腔调起伏变化、间歇也没有认知,更无法表现出节奏感或者曲目情感。在美声唱法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结合节奏起伏,控制后语段之间出现的必要停顿及唤起,并保证声断气不断,不能遇断则完全息声,带有明显的关联性,将情感、节奏有效过渡到下一唤起,保证演唱整体顺畅[3]。
(二)语气应用
语气一般强调在交际语言中应用,可以将其情感更好地融合在语言中,并与基本语调一致,更能增进情感传递。语气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是增进音乐情感倾注的关键点,很多学生在语调控制上能够做到优秀,但却无法赋予音乐情感体验,以致技巧上的优秀,情感上的严重缺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注意使学生对演唱中情绪的感受,逐渐理解语气的应用,可以通过曲目结构的调整、字词的转换等加深语气感染;另一方面也需将语气与语调结合起来学习,语调在歌曲句子快慢变化或重音转化过程中也能使学生将自身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由此实现学生逐渐对语气应用的学习与加强。
(三)语势应用
语势简单而言是就对语气动态化转变的表述,歌唱中会有语氣之间的过渡,这种动态调整的整体可以看作是语势的变化。语势一般存在着如强弱变化、缓急变化以及张弛变化等多个方面,都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者,美声演唱中语音的变化相对较多,语气表达也更加注重咬字、吐字方面的速度,所以在演唱中更会表现出一种相对激烈、奔放的语势,这里所说的是速度比较快的语势表达,重点是让学生在演唱速度提升,咬字与吐字上都比较清楚的同时保持快节奏状态下的气息稳定性,才能使语势强而不绷,富有弹性;在比较缓慢的语势表达下,不仅要降低演唱速度,教师还要让学生将情绪控制也跟随进行,或闲适或忧伤,但也不能过多停顿造成气息断裂停滞,要控制整个演唱过程中有一定的流动性以及语势上的变化。
二者是在语势的张弛变化中,需要注意长音拖腔与音量大小控制的有效应用。美声演唱中不仅对音调长短比较重视,还存在语言分布的疏密区别,所以在学习中需要对语言密集的地方进行收缩处理,提高语势变换的频率,保证更强烈的语音调节,对语言稀疏的地方进行必要的延展,以中长拖腔加强情感渲染,保持歌曲演唱连贯性,并结合普通话语音中停顿、重音等实现歌曲表现的抑扬顿挫感。再者,歌曲演唱过程中音量调节也对语势变化有关,强音中需要结合自身肌肉及腔体共鸣的双重张力,使语势更加强烈,而不仅仅是简单提高音量,弱音中需控制力度,保持舒缓、轻弱语势,但不能出现疲软无力感,要与前后音调保持关联[4]。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学生具备标准普通话对于其美声唱法相关技巧以及情感表现上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增进学生有效处理方言语言、生活语言与美声之间的关联,并促进学生在演唱中更赋予情感,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增进学生语调、语气以及语势等方面的认知与练习,将普通话语音在高校美声唱法更有效应用,从而使高校美声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雯秀.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8(17):78.
[2]代凌.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21):171.
[3]李琼.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0):94.
[4]刘乘鹭.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6,36(21):71.
作者简介:李琛(1980—),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是声乐美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