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是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表演版本和对西蒙拉特爵士指挥表演版本的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对《C大调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以及两个指挥演奏版本的分析展开的。并且结合本人反复观看两个表演版本进行分析。本文分三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第二部对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进行乐章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伯恩斯坦指挥表演版本以及西蒙拉特爵士指挥表演版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伯恩斯坦;西蒙拉特爵士
【中图分类号】J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70-02
【本文著录格式】赵茜.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伯恩斯坦指挥表演版本和西蒙拉特爵士指挥表演版本的分析[J].北方音乐,2020,05(09):70-71.
一、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舒曼德国音乐评论家,作曲家。是德国音乐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本曲是从1845年末开始起稿的,但由于舒曼的身体健康问题,使得《C大调第二交响曲》在1846年10月才完成,在1846年11月5号在莱比锡首演由门德尔松指挥。本曲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把作曲家重病后康复相联系在一起的。舒曼感情敏感脆弱,但他和他的妻子克拉拉之间的幸福婚姻带给他无穷尽的体力储备以及情感力量。1844年底舒曼病情加重,最后听从医生的建议,暂时放下一切工作,回到以前的居所德累斯顿,那里的气氛比较安静有利于调养身体。后来舒曼逐渐恢复了身体健康,开始继续创作他的《C大调第二交响曲》。《C大调第二交响曲》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苦恼以及与命运的斗争。舒曼在创作此曲时,正被严重的精神疾病缠身而极度痛苦,这种痛苦及悲痛的情绪在这首规模庞大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在配器法上十分丰富,器乐法上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特征。舒曼的作品就是这样,自由,个性,浪漫,他的音乐所表达的完全是他自己的感情。
二、舒曼《C大调第二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分析
舒曼一生共创作有四部交响曲,第一部《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二部《C大调第二交响曲》,第三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第四部《d小调第四交响曲》。因为舒曼的主要作品是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所以人们对舒曼的交响曲了解并不深,而《C大调第二交响曲》是典型的浪漫派作品,并且是舒曼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时创作的,因此很有研究价值。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注重个人感情,强调主观情感的意愿,注重描写心里情感,所以舒曼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感情。他曾经说“第一次构想永远是最自然,最完美的,理智有时会出错,感情却不会出错。”在舒曼音乐作品风格方面,他会通过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心里状态以及发展变化构成一种音乐的连贯性和流动性。 舒曼的许多作品是表现自己的情感,音乐作品所描绘的内容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爱情生活。舒曼把爱情看得很重要。 爱情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即是他创作的持久不衰的重要主题,也是在病痛中支撐他的精神支柱。正如这部《C大调第二交响曲》的创作,从饱受病痛的折磨,到在爱人的陪伴下逐渐复原,爱情为舒曼提供了无穷尽的体力储备和情感力量。
(一)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是非常连贯的不过分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快板,首先由圆号和小号主奏的序奏主题开始,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悲伤的感情,在这个主题之后产生的是第一主题的动机,之后出现的其他主题以伴奏音型出现,但缺少强烈的对比,显得比较沉重像是斗争后疲倦沉重的步伐,正如上文所说第一乐章正是病痛严重之时,也是舒曼与病痛斗争之时使乐章表现的情绪多变难以驾驭。全曲首先由圆号和小号的合奏而慢慢展开的。第一乐章的引子共有四十九小节。弦乐组起起伏伏的音型,仿佛作者混乱的思绪一般。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加重了不安的情绪。音乐弥漫着沉重而焦灼的情绪。随后,第25小节,速度开始加快,音乐色彩变的明亮,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坚强,想要与病痛斗争,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然后到第50小节,是快板,生机勃勃的奏鸣曲第一主题在3/4的节奏中进行。带有鲜明附点、切分音型的旋律,赋予音乐极强的流动性。舒曼将此主题延续了整整17小节,使音乐形象变得立体,富于动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
(二)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C大调,这一乐章与一般的交响曲乐章正相反,一般的交响曲第二乐章是柔板,第三乐章才是活泼的谐谑曲,舒曼的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谐谑曲,第三乐章才是柔板。仿佛是那跳跃的神经,敏感而紧绷,这一乐章在弦乐的快速音群下展开,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急速上下跑动的音型,音乐表现出激动不安的情绪,木管组的轻巧音乐进行连接,展现了一个敏感的,丰富精神世界。中间部分主要由单簧管和双簧管一同奏出,长笛奏出一个轻巧明快的曲调,乐章包含两个副主题。首先登场的第一副主题是由跳音组成的三连音音型,让人感觉轻松舒缓。随后是下行音音型的演奏,使音乐进入了第二副主题。与开头的快速音群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音乐又回到第二乐章第一主题弦乐组的快速音群。直到尾声,随着速度的加快,铜管和定音鼓的加入,音乐在急速中结束。
(三)第三乐章
有表情的柔板,c小调,由弦乐合奏开始,有一种忧愁的感情作为基本主题,这支忧伤的旋律由双簧管来呈现。当圆号进入时,音乐仿佛突然变得明亮了起来,好像暴风雨后出现的第一缕阳光,但转瞬即逝,忧伤的情绪再次卷土重来。双簧管把音乐连接了起来,然后与大管中的一条旋律相结合把哀愁伤感的主题表现了出来,之后进入到一个高潮,由木管组弦乐组奏出,形成对比。在第三十六小节中,先由单簧管演奏,随后在长笛、双簧管等得加入后,共同呈现,音乐逐渐丰富,细腻,音乐形象变得生动立体。最后由小提琴把主题推向高潮,音乐变的更加有张力,厚重。音乐在大调式的柔美音调中走向了平静。这一乐章像是舒曼心中的一缕阳光,是心灵的支撑,也是与他妻子克拉拉之间的甜蜜回忆。
(四)第四乐章
活泼的快板,C大调,这一乐章华丽堂皇,生机勃勃,首先由上升音型的序奏表现进行曲性格的第一主题,管乐组首先奏出这一坚定、明亮的主题,随即弦乐组加入,全体乐队以极强的力度奏出欢欣鼓舞、气势磅礴的音乐。然后进入到抒情的副主题上,在弦乐组欢快的音乐进行中,慢慢加入单簧管、大管,之后中提琴、大提琴与其共同奏出第二主题,之后铜管组的加入使得音乐变得光明,小号中的动机音型再现。第四乐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第一乐章的引子而衍生出一个新主题,第二部分是结尾处,音乐风格变得欢快鼓舞,激动人心。全曲在铿锵有力的主属音中结束。这一乐章也可以看作是舒曼的精神疾病有所好转,逐渐恢复了元气。
三、伯恩斯坦指揮版本以及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版本的分析
首先要介绍两位优秀的不同时期的指挥家,首先伦纳德·伯恩斯坦,(1918.8——1990.10)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美国指挥家、作曲家。在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曾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获得有“桂冠指挥家”的称号。成为纽约爱乐乐团有史以来第一位本土的音乐总监。西蒙·拉特尔爵士,利物浦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指挥家,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他所指挥的音乐十分打动人心,为此他用了整整25 年,想要把音乐更好地呈现给大众。
(一)伯恩斯坦指挥表演版本
第一和第二乐章表现了舒曼的敏感内心。伯恩斯坦在指挥时更加细腻,突出舒曼的敏感和脆弱。在指挥时,运用最细微的手势和表情来表现对比。比如第二乐章中首先是快速音群的紧绷感和之后木管组表现的优美曲调之间的对比。伯恩斯坦运用细微的变化使乐队作出更细腻的表演。第三乐章中圆号的悠长音符仿佛是在舒曼脆弱的心中那一丝丝和妻子克拉拉幸福的过往,他和克拉拉如痴如醉的幸福婚姻给了舒曼无穷尽的心灵上的支撑和情感力量。伯恩斯坦在指挥第三乐章时仿佛用尽全身的力量把一根名叫敏感的弦拉长绷紧,表现舒曼与痛苦与悲痛情绪做的斗争,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柔美旋律是舒曼已慢慢恢复元气,在自己妻子克拉拉的陪伴下,有了强大的心灵支撑,逐渐好转。第四乐章中的小号和长号的加入,给乐章带来了光明温暖的色调,正如舒曼所写的“在末乐章中,我开始感到我又是我自己了;的确,在我写完了这部作品后我是好得多了。”音乐的发展也偏向积极的一面,明亮的C大调甚快板结束全曲。伯恩斯坦对于音乐的处理非常细腻,对于每一颗音符的处理很完美,这与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版本不同。伯恩斯坦注重音乐本身及处理。西蒙拉特爵士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音乐的画面感。
(二)西蒙拉特爵士指挥表演版本
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的版本明显比伯恩斯坦指挥版本的速度稍快,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激情,第一乐章更具活跃性,弦乐轻巧快速,木管组的旋律像一根羽毛一样轻飘飘的拂过脸颊,整体更加柔和,旋律性,画面感更加强烈。把舒曼身心失调缠绵病榻时的心理表现的更加复杂和敏感。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的更加注重感情的表达,充分运用肢体,表情,想象来带领乐队发展;第二乐章弦乐的快速音群和木管组之间的对比像是对话一般,中间的优美旋律由木管组铜管组交织进行,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的更有画面感,仿佛是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一般,你追我赶,又十分的灵巧;到了第三乐章,优美的音乐仿佛一幅橙色调的阳光下画面,暖暖的,西蒙拉特爵士指挥的感觉更像是抒情,这与伯恩斯坦指挥版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觉更加突出了舒曼内心的情感支柱,他和妻子克拉拉之间的爱情,运用大篇幅来进行描绘;最后第四乐章,明亮光辉,代表着舒曼的康复,心灵得到了治愈,在西蒙拉特爵士的指挥下音乐变得更加感人,从一个人生低谷慢慢走出来的过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赵茜(1996—),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