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复发率的影响

2020-07-09 09:40吴严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功能胃肠

吴严杰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腹腔内肠粘连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该症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2]。常规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常用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手术所产生的损伤,但临床治疗效率较低[3]。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4 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组并分别采用胃肠减压、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旨在进一步观察其胃肠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2 月至2018 年9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胃肠减压,42 例)与观察组(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42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7 例;年龄61~76 岁,平均(67.13±3.24)岁;病程6 h~7 d,平均(3.16±1.21)d;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28 kg/m2,平均(23.86±1.43)kg/m2。观察组男24 例,女18 例;年龄61~75 岁,平均(67.34±3.41)岁;病程7 小时至8 天,平均(3.32±1.19)d;BMI 20~28 kg/m2,平均(23.92±1.4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腹部B 超或CT 及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具有腹部手术史者;④预计生存期超过12 个月者;⑤年龄≥60 周岁。排除标准:①非粘连性肠梗阻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者;④手术禁忌者;⑤认知障碍或精神者。

1.3 方法

两组入选者均给予禁食、禁饮、静脉营养、预防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治疗,将胃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至胃腔,连接一次性胃肠减压器,将肠胃内容物引出体外。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对鼻咽部进行麻醉干预,将肠梗阻导管及配套超滑导丝(西安英杰商贸有限公司)经鼻腔送至胃腔,通过幽门、十二指肠并置入空肠,撤出导丝,于前囊内充盈蒸馏水约15 mL,尾端减压节口接负压泵引流。充盈的球囊随着肠道蠕动将导管带入肠道深部。观察导管进入情况,进入受阻时抽空前囊,并向后囊注入空气约20 mL,经吸入孔注入泛影葡胺(鲁南贝特制药,国药准字H37023984)行造影检查,而后关闭负压吸引,泛影葡胺可对肠管蠕动产生刺激,并利于减退水肿,2 h 后打开负压引流,后囊推动前囊通过狭窄部位,确认前囊顺利通过后抽空后囊,充盈前囊继续前进,直至进入右半结肠内或回盲部,将两个球囊全部抽空,并将导管缓慢回拉至梗阻段前方,反复回拉,直至梗阻区域完全松懈。放置导管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情况。放置导管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则可指导患者少量饮水,梗阻再通后则可去掉负压吸引,嘱咐患者食用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导管放置后每12~24 h 对导管位置进行透视监查,定时抽吸导管,缓解小肠内压力。肠粘连完全松懈后将导管缓慢拉出,或剪断导管近端从肛门缓慢拉出。

1.4 评价指标

①观察两组入选者胃肠功能(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恢复情况;②记录两组入选者并发症(导管脱落、肠出血、肠穿孔、咽部不适)情况;③对两组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统计两组入选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h)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 (,h)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P=0.266)。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对两组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观察组1 年内3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4%(3/42);对照组10 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3.81%(1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3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肠粘连,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这可能与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机体恢复缓慢有关[5]。而肠粘连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因素,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可能导致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壁坏死及腹膜炎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

胃肠减压是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常用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胃管将梗阻部位容物(渗出液、消化液、气体等)吸出,对患者肠腔压力进行有效缓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肠壁水肿,促使肠道畅通。但该治疗方式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由于目前临床所使用的胃管长度有限,难以深入至肠腔内部,未能达到理想减压效果,治疗效果不佳。而肠梗阻导管具有清除小肠内容物、缓解小肠壁水肿情况、改善周围组织循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小肠扭曲等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分析其原因,经鼻肠梗阻导管长度较长,可深入至肠腔内部,到达梗阻上方,通过吸出周围气体和液体,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达到增加组织灌注,减轻肠壁水肿情况,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肠道蠕动导管可到达梗阻部位,继而快速松懈梗阻区域,提高治疗效率[8]。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原肠梗阻导管技术基础上通过对两个球囊充盈情况进行调整,促使导管快速通过阻塞部位,经反复回拉快速解除粘连的小肠,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9]。反复回拉肠梗阻导管不仅可以解除梗阻,还可重新排列小肠肠管,提高肠道功能,减少复发情况[10]。肠梗阻导管治疗过程中易使患者出现导管脱落、肠出血、肠穿孔、咽部不适等并发症,若精细操作,选择适应证人群可让并发症得以有效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肠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肠梗阻胃肠功能胃肠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