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促进及大脑皮质运动区μ波抑制的影响

2020-07-09 09:40柯秀君潘巍一葛俊胜张捷洪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镜像偏瘫上肢

柯秀君,潘巍一,葛俊胜,张捷洪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121)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严重表现形式,每年约有150 万人死于脑卒中,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可大幅度降低我国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俨然成为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主流方式,而传统的康复治疗模式,对重度偏瘫患者具有一定的限制,绝大部分的患者经治疗后尚有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4]。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操作性强,适合患者自主训练,成本低廉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符合现代康复学理念。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发现镜像治疗在卒中后早期康复领域居多,但对上肢功能的促进及大脑皮质运动区μ 波抑制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研究现旨在对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行镜像疗法对其上肢功能的促进以及大脑皮质运动区μ 波抑制的影响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精神科门诊2015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依据康复方式采取随机法1∶1 展开分为两组,各43 例。其中研究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5~65 岁,平均(59.65±4.82)岁;平均收缩压为(154.24±12.55)mmHg(1 mmHg=0.133 kPa);平均舒张压为(94.58±14.54)mmHg。对照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46~60 岁,平均(58.65±6.14)岁;平均收缩压为(157.04±10.74)mmHg;平均舒张压为(96.47±12.54)mmHg。在研究开展前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脑卒中规范化内科治疗以及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行镜像疗法:常规基础选了增加每天45 min,每周5 d,共3 周镜像疗法。具有操作如下:准备一个60 cm×40 cm 或是150 cm×50 cm 的镜子,让患者靠近镜子坐下后将上肢健侧面向镜子反射面,再将上肢患侧置于镜子背面。展开治疗前需对患者详细介绍操作流程,并反复演示,直至患者全面理解并娴熟掌握。要求患者视觉上避开患侧上肢,只是通过镜子成像相信患侧上肢在运动,嘱咐患者尽量尝试镜子背后患肢与健侧肢体相同的动作,动作重复数次。镜像疗法上肢动作主要包含:肘关节的屈伸、肩关节前屈、前臂旋前及后、尺偏及桡偏、腕关节屈伸、手指伸展、抓握及拇指外展以及要求患者对手指的粗大运动和精细的伸展抓握。每个动作要求重复数次。

1.3 观察指标

①采取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FMA-UE)[5]对患者上肢康复展开评定。②使用Wolf 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进行手功能的评定,主要包括6 项上肢运动性任务和9 项功能性任务。③日常生活指标(Barthel 指数)[6]:百分制,分为10 项,轻度功能障碍为61~99 分、中度功能障碍为41~60 分、重度功能障碍为≤40 分。④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7]:0~10 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⑤采用视频脑电技术采集患者μ 波节律图及数据[8]。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UE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FMA-U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随访第1 月和第2 月FMA-UE 评分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研究组患者评分上升趋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A-UE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FMA-UE 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手部WMFT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手部WMF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随访第1 月和第2 月手部WMFT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部WMFT 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手部WMFT 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 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比较 ()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区μ 波抑制指数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z、CPz、CP3、C3 四区μ 波抑制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各区μ 波抑制指数比较 ()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各区μ 波抑制指数比较 ()

3 讨论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中国脑卒中城乡发病率约为120~180 万,年死亡率为60~120 万。脑卒中对患者身心及社会功能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加重其家庭和社会负担。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迅猛发展,卒中治疗技术也随之提升,尤其体现在对该类患者急性期抢救处理能力方面,有效减少了患者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存活患者遗留的各种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卒中可使患者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但仍有大部分患者存在运动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进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10]。临床上实施的多种治疗方式和技术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都是为了改善患者的活动受限、参与限制,其中镜像疗法因其简单易行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镜像神经元是在自身执行某个动作或者观察他人执行相同动作时被激活的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最早是由Rizzolatti 等发现,其广泛分布于不同脑区,参与到动作模仿、理解、共情、社会认知,构成镜像神经元系统[11]。

本次研究将镜像治疗应用于研究组,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后、随访1 个月、随访2 个月的FMA-UE 评分和手部WMFT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王海燕等[12]对脑卒中患者在采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6 周的镜像治疗,结果与本次研究相近,进一步证实镜像治疗对卒中患者上肢偏瘫侧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彭娟等[13]将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镜像疗法(实验组)以及塑料板代替平面镜疗法(对照组),其研究结果也与本文相近。这说明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并且可有效降致残率,可达到两侧大脑半球相似的神经网络均被激活,进而重组神经功能。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姚淑珍等[14]的研究结果,镜像疗法治疗4 周后,镜像组患者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未见明显改善结果相符。这说明镜像疗法所可缓解脑卒中肩痛,减轻肢体疼痛,但与传统康复治疗无差异,也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仍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日常生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进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认知。

本研究将视频脑电技术应用于镜像神经元研究中,对脑卒中偏瘫患者Cz、CPz、CP3、C3 四区μ 波抑制情况进行观察,显示研究组μ 波抑制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大脑皮质运动区μ 波在患者执行或观察特定动作时振幅下降,提示镜像神经元激活,这与李宁宁等[15]的研究中言语刺激和认知训练促进患者μ 波抑制,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与大脑运动前屈皮质、顶叶区、双侧颞上回等区域μ 波抑制增加相关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行镜像疗法可有效恢复上肢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指数,可有效抑制大脑皮质运动区μ 波活动,进而提升大脑神经功能重组。但本研究具有一些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较少,研究者均为住院患者,研究时间短等。

猜你喜欢
镜像偏瘫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镜像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镜像
漫画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