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2020-07-09 10:39陈新忠袁梦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荷兰现代化农业

陈新忠,袁梦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一、问题的提出

(一) 中国农业现代化亟须高等农业教育发力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现代化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相对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仍然较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水平较低,成为我国现代化的“短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显示,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排世界第65位[1]。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2016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素质相比十年前虽然有所提高,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比例为7.1%,比2006年提高3个百分点,但是初中学历者仍然占最大比例,达到48.4%,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比例最小,仅为1.2%(详见表1)[2]。

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31.49%,比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65%低30多个百分点[3],而荷兰、美国、加拿大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已达到100%。

表1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由于缺乏培育、种植及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支持,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个农民能管理5000亩大豆,而我国一个农民可能只能管理几亩。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须高等农业教育发力。

(二) 荷兰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世界范本

尽管荷兰的国土面积约为4.2万平方公里,比哈尔滨市还小,但其农业胜在以集约经营为特色,且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被称为欧洲的“菜园子”。近二十年来,荷兰的净出口额一直可以跟美国、法国等农业强国匹敌。数据显示,荷兰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其中鲜花、奶酪和马铃薯种子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国和消费国,世界花卉贸易市场2/3的鲜花由荷兰提供[3]。

尽管荷兰农业条件较差,人均耕地少,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小(2017年仅为2.21%,我国为17.51%)(1)数据来源于荷兰国家统计局[EB/OL].https://www.cbs.nl/。,但农产品出口、农业增加值等方面远远超过我国,农产品出口率、土地生产率世界第一,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次于美国,设施农业水平世界一流[4],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荷兰的农业成就源于依托科技和教育,选择高经济价值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高效益高回报。本文即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例,剖析荷兰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做法,探寻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对于高等院校实现产教融合、双赢发展,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具有一定的启示或借鉴价值。

二、 荷兰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荷兰农业以高生产力水平著称,依托于高科技农场、配套供应厂和农工综合体。据荷兰中央统计局统计,荷兰农民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 80%会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利用政府提供的卫星支持体系收集农田信息,对农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通过无人机等方式精准、有效地进行综合病虫害治理。荷兰的农业地位及成效得益于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代表的荷兰高等农业教育,其“教育·推广·研究”三位一体战略为荷兰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科技和服务保障。

在产教融合中,瓦格宁根大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排名世界第一(详见表2、表3)。

(一) 根据社会需求发展特色专业并开展前沿研究

荷兰政府早在1985年颁发的高等教育政策白皮书《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中就指出,应该削弱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控制程度,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数据显示,荷兰政府对大学实施“远程控制”的政策后,1992年以来荷兰的生均高等教育成本下降了40%,但研究生数量翻了一番,学位论文数量增加了两倍。与此同时,荷兰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界的排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球国际论文发表排名中有所提前。有学者认为,正是因为荷兰政府赋予高校足够的自主权,增强了大学的活力,教育质量和效率才得以提高[5]。有了足够的自主权,荷兰高校紧跟社会及市场的需要,发展特色专业和开展科学研究,对荷兰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表2 2017 U.S.NEWS农业科学专业全球大学排名

数据来源: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 USNEWS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agricultural-sciences。

表3 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农业与林业

数据来源: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

荷兰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是大学发展的关键,瓦格宁根大学的优势专业包括植物、动物、环境和农业技术等,这些专业都与荷兰农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有世界著名的教学和研究中心。以植物和动物科学为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8年发布的全球大学排名中,瓦格宁根大学的植物和动物科学排名第三,荷兰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土豆和洋葱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蔬菜出口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另外,荷兰的花卉闻名世界,是旅游胜地,瓦格宁根大学相应就设置了休闲旅游、花卉培育等特色专业服务于本国旅游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瓦格宁根大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都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选题都紧密结合荷兰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比如在农业技术方面,为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高效经济生产,提高世界各地农业的生产力,瓦格宁根大学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各种情况设计不同的温室系统;为了开辟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新方向,瓦格宁根大学开展独特的生物防控技术研究,即利用天敌来对付植物病虫害,药剂防治也以矿物源、植物源药剂为主,荷兰的化学药剂平均用量在20%以内,有些设施基地甚至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完全达到有机水平;为了弥补荷兰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贫乏状况,瓦格宁根大学开展无土栽培模式研究,以岩棉为栽培基质,采用全岩棉营养液栽培模式,有效地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在荷兰的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单看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则高达90%。在环境科学方面,为应对世界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竞争加剧,瓦格宁根大学在节水农业领域产出了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目前他们基于自然角度的水资源问题解决方案仍在研究中。

(二) 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科交叉

荷兰的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方式很灵活,为了着重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普遍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瓦格宁根大学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实践环节占课程总时长的比例接近40%。学生经常在“实际操作及授课大厅”内上课并实践操作,向社会开放教学实践成果,比如食品加工专业学生制作的糕点和饮品等;有的课程把上课地点设在温室,在温室的空地上摆几张桌子就可以直接上课,老师讲授的所有内容都是学生亲眼看,亲自动手实践。瓦格宁根大学在读的学生必须在校内及校外的实习基地实习,时长至少为一年,少数学科还有国外实习的要求;学生还必须在毕业前到农村或公司参加生产实践,并参与完成某一课题,学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另外,学校开设了“未来餐厅”,为学生提供自由的舞台创新各种食品,充分体现了研究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经过这种实践性教学方式的培养,学生一般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及其应用,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除了以实践性教学为特色外,对跨学科研究的重视也造就了瓦格宁根大学的独特优势。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本科教育建立了跨学科教育机制,实行开放式教学,只要学生感兴趣,可以选修任何年级、任何专业的课程。教师也注重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例如食品技术与健康同社会问题相结合,环境研究同经济社会相结合等。学科交叉与相互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灵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架起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之间的桥梁,寻找自我发展的新机会。

(三) 重视教学与科研经费充分投入

荷兰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每年对教育和科技的经费投入都很高(详见表4、表5)。荷兰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政府在农业技术方面投入的力度也一直很大。研究显示,荷兰政府用于农业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20%以上,远高于交通、信息等其他部门[6]。

表4 1900—2015年荷兰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荷兰国家统计局https://www.cbs.nl/。

表5 2002—2010年荷兰政府科研投入分布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荷兰国家统计局https://www.cbs.nl/。

先进的科研设备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足够的经费为瓦格宁根大学的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研究和教学设备、丰富完备的图书资料以及最高水平的研究场所和实训基地,并且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当前,瓦格宁根大学有着世界最先进的体育设施、研究设施和现代化餐厅,且都低价向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有大量关于生命科学自然与资源方面的藏书,学生也可以选择电子版书籍进行免费查阅。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荷兰的农业就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蓬勃发展,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农业面貌,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以荷兰世界一流的玻璃温室农业技术为例,在足够科研资金支持下,荷兰玻璃温室的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监测系统等,其玻璃温室约60%用于花卉生产,荷兰正是依托先进的科技,成为世界第一花卉生产大国,花卉年出口约55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43%。

(四) 打通科研成果信息流通及转化渠道

20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制定了“知识型农业”政策,这个政策的指导思想就是强化农业教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农业教育的三大基石在这个时期固定了下来,即办学特色鲜明的“教育、推广、研究”三位一体战略:教育部分由瓦格宁根大学、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承担;研究工作由瓦格宁根大学、各大研究所、职业农民和私立研究所承担;推广工作由政府农业咨询服务机构、农民联盟资讯服务机构及农业合作社咨询服务机构来完成。2004年,以这一战略为指导,独立的非营利性团体“ 食品谷”应运而生。“ 食品谷” 是农业与食品相关的“知识中枢”,它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中心,目前汇集了约 1400 家民营企业、21 所研究机构、15000 名研究人员,还与海外产业园合作,实现了企业与研究机构间的完美对接,大大强化了农业与食品产业的竞争力。2014 年瓦格宁根大学与世界诸多顶级研究机构合作在 “食品谷 ” 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农业发展的智力引擎,为荷兰农产品出口增强了竞争力。

这一战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促成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第一,在应用和基础领域开展研究,推动农业知识的更新发展。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荷兰创立了独具一格的农业教育培训基金会、创新与实践培训中心等机构,充分整合了基础领域的农业资源。第二,对“未来农民”进行教育,帮助其了解并熟悉农业知识。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代表的荷兰高等农业院校主动为农民提供各项短期的教育培训,还可以根据特殊需求进行特色教育培训,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授课内容,让知识在农民之间传播,充分发挥了荷兰高等农业教育的优势。第三,对农业教育进行推广,有利于科研人员了解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瓦格宁根大学为企业和政府专业人士开设专门的培训和课程,经常通过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使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研究中心,进而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提高科研质量和效率。

(五) 促进和引领有机农业发展

荷兰的有机农业从1926年泽兰的生物动力农场开始,1972年荷兰仅有85个有机农场,1994年有机农场还不足全国农场总数的1%,但是1993—1997年间平均每年有60个有机农场出现,1998年和1999年平均每年增加200个,到2008年全国2.8%的农业用地用于生产有机产品,近年来,在农场数量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有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947年荷兰生物动力学农校建立,直到今天荷兰的农业学校还在进行有机农业方面的培训。荷兰政府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和研究,高等农业院校致力于研究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共荣。荷兰政府在有机农业高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很高,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瓦格宁根大学培养一个有机农业方面的博士生,国家给予培养该生的课题组经费在3万~5万欧元之间,同时奖励培养该生的导师1万~2万欧元;即使是去荷兰进行联合培养的博士或自带生活费的国外留学生,荷兰政府都会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和奖励[7]。

近十几年,荷兰的有机农业发展蓬勃,技术优势明显,合成化学杀虫剂和无机化肥的施用量在明显减少(详见图3)。荷兰的玫瑰、番茄、辣椒、草莓玻璃温室基地均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全部普及。目前,80%的荷兰花卉生产设施按照生态模式生产,70%的温室蔬菜按照环境意识栽培法生产,90%的温室蔬菜采用生物防治。如今荷兰的消费者可以在各大城市的超市以非有机农牧产品相似的价格选购数百种有机果蔬和乳品。

图3 2002—2015年中荷每公顷耕地化肥

(六) 面向全球开展教与研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荷兰非常注重高等农业教育的国际化,各高校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不遗余力。首先,安排学生到国外实习,亲身参与国外的农业相关项目。瓦格宁根大学的合作伙伴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在中国也有很多项目,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次,与世界各国合作,设置联合培养项目,接收各国留学生来荷求学。瓦格宁根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慕名而来的学生数不胜数,这些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学校提供的各方面支持与帮助,他们可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充分享受在多文化环境中科研的无限乐趣。最后,与世界各国互派专家或学者通过会议等形式交流农业科学与技术,如成立国际农业教育交流协会,吸收世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荷兰重视面向世界的交流合作的同时,也丝毫没有忽视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与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2000年以来,荷兰各科研机构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中心分列排布,与高校共享实验室及实验农场,大大节约了投资成本,也促进了农业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三、 荷兰高等农业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

(一) 面向市场需求,开展新农科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更需要创新。荷兰农业正是因为将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学科门类、生产方式、管理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才实现了高度现代化的水平。基于耕地不足的现实,荷兰非常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大多采用集约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以温室产业为例,其生产过程将农业技术与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工业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融合。在农科研究内容上,瓦格宁根大学除开展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环境等基础研究以外,也同时开展与植物病理、土壤、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与社会实际问题相关的应用研究。

我国农业要向现代化发展,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需围绕新农科建设,引领现代农业产业新业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首先,要顺应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准确判断其未来发展态势,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而明确高等农业教育的目的与方向,将教学与科研跟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新农科研究方向与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人才,鼓励大胆的思维方式,以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传统农科,既要保持传统农科的优势,又要重视创新,鼓励创新,推进农业学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及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融合,拓展传统农业学科的内涵,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培养知识型、创新型人才[7]。最后,借鉴荷兰基于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金三角”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其相互之间的沟通过程是一个自动的协商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知识转移,因而可以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我国高校应创新科研组织方式,逐步加强高校产学研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新农科建设提供内生动力。

(二) 改进培养方式,提高新农人才素质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的高低,人员智能化是世界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化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荷兰的教育被评为最具吸引力的教育体系,其教育结构分布非常合理。荷兰的高等农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如果学生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到不合适,可以选择调整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学习;在实际教学方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有课程中学生的实践环节都占有较大的比例,高校都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实习期,时长在一年左右,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基地去实习,甚至出国实习;在学科交流方面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交流,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结合社会科学,学科之间相互启发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掘学生的潜能。荷兰高校灵活的农业教育方式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人才,包括科研、推广、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人才。

借鉴荷兰高校的经验,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注意完善以下三个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政府应当赋予高校足够的自主权,高校则应顺应社会形势变化,明确学生兴趣方向,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应当注重通识教育,提供给学生专业相关的、涉及范围较广的全方位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面,之后则可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以及当前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这样的人才培养更具目的性;在实际教学方面,应当注重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死钻研课本知识,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实干型农业研究工作者,而不是纸上谈兵;在学科交流方面,要引导学生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交流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合作推动科技发展和创新,比如增加跨学科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围绕各学科的前沿领域进行“高级科普”,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入交流研讨,增进不同学科间的了解,有效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促成不同学科科学思维的碰撞,在相互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之间初步建立联系,进而为跨学科合作研究提供基础。

(三)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科研提质增效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状况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学者研究表示,只有当农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明显超过2%时,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才会突显,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虽然中国近年来农业科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始终稳定在0.23%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2%的标准[8]。从政府对农业科技公共投入来看,近几年,农业科技总投入的年增长率远远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从公共科研机构人均科研经费支出来看,我国农业科技资金供给也是十分紧缺的。农业科研课题经费严重不足,不仅大大降低了农业科研队伍的积极性,影响了其稳定性,对农业科技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起到负面作用,据有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只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美国平均每400人就有一名农业科技推广者[9]。

总的来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尚存在政府对农业科技公共投入不足、农业科研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农业科技资金利用率很低等阻力,这些问题严重延缓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的产生,导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缺乏后劲。因此,我国政府应当提高认识,加大农业教育资金投入;重视开发经费来源渠道,加大农业科研院所与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企业投资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建立资金高效运作机制,提高农业科技资金利用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 强化国际合作,重视全球视野中的教与研

荷兰的高等农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安排学生到国外去参加实习,参加国外的各种农业相关项目,这样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国际视野。2018年是瓦格宁根大学建校100周年,瓦格宁根大学计划在全球100个重要合作伙伴所在地共植100棵“友好合作树”,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加深科研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我国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还应继续加强。第一,应当鼓励和支持本土高校学生以及农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开拓自身的思维方式。第二,我国应主动开放自身的农业教育资源,安排相应的培养项目,吸引国外的学生参加这些项目,到我国进行交流与探讨;第三,在我国内部,各个高等农业院校及农业科研机构之间也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联系以及资源共享。总之,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有助于不同国家的农业科技和思想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有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助于农业科技转化,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五) 重视生态研究,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弯路。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世界各地屡见不鲜。而荷兰则在绿色生态的践行中一马当先,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种植模式到防控手段,再到企业生产,处处都有回归自然理念的影子。荷兰不推崇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而普遍应用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途径。

我国有机农业始于1984年,起步于1990年浙江省茶园和茶厂的有机认证,相对于荷兰来说起步较晚。到2014年,世界有机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03%,而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只占中国耕地面积的0.4%,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10],与荷兰差距更大。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机农业发展潜力无穷。政府应当以绿色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鼓励有机农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有关人才培养,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有机农业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挖掘有机农业生产潜力,研发高效安全生物农药和非化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是跟荷兰以及世界上其他农业大国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短板,结合荷兰农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我国需要在改进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科研创新、加强有机农业研究及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相信在政府足够的资金和合理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一定能补齐短板,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高速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荷兰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