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眼者
丝绸之路作为联系各大文明的纽带,一些艺术形象常会遍及各大文明的艺术,甚至难以考证其起源,偶然问发现的持花少女形象,不断追溯之下,发现原来不知所以然的形象竟受到各大文明的欢迎,而“她”也从一个新鲜的角度串联起各时期的艺术品,个中内涵耐人寻味。
惊现谜之少女
说起伊犁河谷,第一印象却是刀郎的歌。在天山北麓嫩绿肥沃的草场上。帕米尔雪山高耸,塔里木河流淌;彪悍的游牧民们世代放牧和生活的地方,那位倾城少女曾撩拨过多少人的心弦……
这片陌生的土地,却因为一位少女而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戴着精美绝伦的头饰,或也曾万众瞩目,或也曾热情奔放。她带来的是令人无法释怀的谜团。经过一千多年的地下长眠,她重新闯入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勾起了多少爱古者的好奇心。
这是一枚小而精致的戒指,来自伊犁河谷的喀什河吉林台水库淹没区。2003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队在一座经过盗扰的墓葬中找到了它,墓主人当年华丽的陪葬早已被盗墓贼扫荡一空,这枚硕果仅有的珍宝则散落在地,逃过一劫。戒指的戒圈厚重,托起戒面的部分用细工金珠围成椭圆形,两端为动物首状,似蟾蜍,又似骆驼,双目圆睁,眼环外围一周细小金珠,嵌红宝石为晴。兽口大张,口中衔金珠,脖颈鼓张。戒面为椭圆形的石榴石,面上阴雕一位少女,盘发戴宝冠,冠后垂下一对绳脚,深目高鼻,瓜子脸,樱口细颈,面部棱角分明,纤腰丰胸,身材窈窕。她胸挂项链,腕戴手镯,手中握一束花,安坐在靠背椅上,正是位端庄美人。
这位美人是谁?是一位女神抑或是一位贵妇?她来自哪里?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涯?墓葬中没有墓志,也没有其他证明身份的信息,正如一个巨大的谜团令人晞嘘。
线索首先来自于南亚次大陆
以炸珠饰勾勒兽纹并镶嵌宝石的手法在北朝的墓葬中不算罕见,内蒙古土右旗美岱村曾出土过一对金戒指,其中一件的戒托上就有炸珠勾勒的骆驼,并镶嵌有绿松石。而同出自伊犁河谷,名闻遐迩的波马金器中更是有数件镶嵌了红宝石,其中一件戒指也使用炸珠勾勒出密集的三角形装饰,可谓奢华至极。不过,波马金器的年代同样令人费解,有人将其视为突厥王室的秘宝,有人则认为来自更早的乌孙国或悦般匈奴。
显然,这些仍然无法帮助我们解开戒面上那位美人的谜团,甚至在华夏大地上至今未出现过第二件雕刻了如此精美的少女纹饰的宝石。学者们最初推测她来自宝石雕刻的故乡——地中海。希腊诸城邦,还有地域广大的罗马帝国都曾是这一历史悠久的工艺的倡导者,并且也是最精美写实作品的诞生之处。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最重要的线索却首先来自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1792年,印度苏卡查克亚地区的新晋领主兰吉特。辛格即位。他为自己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锡克教军队,而欧洲的流亡士兵则成为了构建这支军队的重要骨干,这其中就包括曾在拿破仑麾下的法国军官让。巴普蒂斯特·文图拉。文图拉一方面严格训练印度士兵,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古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搜刮。而在他的收藏中也有着一位手持花朵的妩媚少女——和伊犁河谷样来自一枚宝石戒面,只不过镶嵌的金属早已遗失了。
和伊犁的少女相比,这位女子的发式几乎完全一样,不过嘴唇和下巴厚实,显得更为成熟而丰满,身上裏着一条罩袍,持花的手自层层纬纱中伸出。人像下方以婆罗米文铭刻着如下的铭文:库苏马仆从(之印)。“库苏马”的意思是“芳香之花”,也是印度教中一位脾气暴烈的女神,甚至殴打过创世大神毗湿奴。这里是特指这位女神抑或只是人名已难考证,不过这名字确和美人手持的花朵暗合。
文图拉收藏的宝石戒面,可以看到这位美人来自旁遮普,和温暖宜人、风景如画的伊犁河谷相比,这里气候湿热,是南亚重要的粮食产地,而两位人物的容貌服饰区别或许恰好体现了民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除此之外,两件宝石雕刻上的美人仍有如此多相似之处,显然并非巧合。那么,有没有可能她们在同个地方诞生,尔后又分道扬镳了呢?进一步的探索让我们知道,这样的持花美人在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巴克特里亚地区的古代艺术中竟然并不鲜见。如大英博物馆和巴基斯坦钱币收藏巨擘阿曼。乌尔。拉赫曼处均有类似藏品,而更为让人意外的是,在神秘的尼雅绿洲,精绝古国的遗址中居然也存在不少相关例证。
精绝国的记录见诸《汉书·西域传》,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活跃一时,至玄奘西行时却已只剩下“蘆草荒茂,无复途径”了。尼雅遗址乃精绝国都城所在,1901年为英籍匈牙利人马克·奥雷尔·斯坦因首次发现,他继而先后四次访问此地,进行了细致的发掘和测绘,并将大量的遗物带到英国,其中包括数百份佉卢文木简。
所谓佉卢文是汉晋时期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至中亚的一种文字,而木简则是西域和中原都曾用过的书写媒介,主要用于书信、公文等,一般配置有专门的封泥盒用于封印捆扎后的木简以免泄密或遭人篡改。而在斯坦因发掘的佉卢文木简中,竟有数件的封泥上出现了坐姿或持花女子的形象,且其面貌衣着与伊犁河谷的那位美人相仿。其中一件木简的正文中书有鄯善王摩习梨21年的纪年信息。鄯善是西域大国,其王名也为其他小国用于纪年,而摩习梨21年对应的即是公元315-337年之间,正是中原两晋交替之间。由此,那位神秘的美人终于向我们揭开了一缕面纱。
持莲女神或为原型
这两位美人或许诞生于同一个宝石雕刻工坊,甚或是同一位宝石雕刻匠之手,但她们的长眠之处却隔着茫茫天山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她们是谁?她们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又为何会为相隔千里之外的人们所共同青睞?更多的线索将把我们引向更为遥远的国度……
4世纪时,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和犍陀罗地区,新的艺术风格从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中绽放而出。而作为从中诞生的奇葩,小小的微雕宝石上凝聚了众多文化的缩影,持花少女只是其中的一个身影。
或许是受印度北部的影响,这一时期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地区的印章多采用人物或宗教类题材。而女性形象亦不少见,其中那些锦衣环佩的贵妇形象目了然地象征了用印者的身份,虽然就肖像描绘的精准度来说与希腊罗马的水准相比稍有距离。伊犁河谷那位美人的服饰特色和这两个地区有着显而易见的关联。如她头戴的宝冠,在拉赫曼收藏中即有相似的例子。不过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她手中那朵鲜花,鲜嫩而娇艳,正与她的雍容映照成趣,由此又进一步可以联系到印度北部。
这个时代,印度次大陆北部强盛一时的正是笈多王朝。数位国王颁发的钱币上可以看到一位手持莲花的窈窕女性身影:她便是财富之神,幸运女神,毗湿摩之妻,吉祥天女拉克什米。莲花是她的化身,象征高贵和司掌丰收、丰产的伟力。不过这位女神和莲花并未一开始就有如此密切的关联,在印度教中莲花最初的主人是梵天大神——他坐在从毗湿摩肚脐中绽放的莲花上,为世界的新一个轮回创始。而随着丰产母神的地方信仰和外来的婆罗门信仰逐步融合,手持莲花的拉克什米方始脱颖而出,成为印度北部至犍陀罗地区最受崇信的大女神。
在印度河流域还有另外一位手持莲花的女神——拉吉高里,她是性力派崇拜的诸多女神之一,所司的神职和拉克什米颇为相近。据说对她的崇拜源自犍陀罗地区古老的毗摩女神,甚至还可以往前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哈拉帕文明。
在南亚,莲花象征高贵、圣洁,也象征创世之力、丰产和富有,而由此催生的莲花崇拜或许是持花少女审美的源头。不过在下结论之前,我们还有另一条线索。
持花者,也可能是波斯贵妇
而在萨珊波斯印章上也有一位手持花朵的美人,她衣着华丽,姿态端庄,有时站立于神庙的“拱门”下,有时是前有一少年。一些学者将其视为“良知”的化身。在拜火教的规诫文中提到,故去的行善者的灵魂在行经连接阴阳两界的“钦瓦特”桥时,他的“良知”会化身15岁的美貌少女前来迎接。在萨珊银器上,同样的少女也手捧花朵在波斯花园中曼舞。波斯人对“善”和“正直”的秉持虽然有不少宗教伦理的成分,但在如此期许之下,他们的道德水准即使是老对手罗马人也要倾佩。而少女手中这高洁的“善”之花,则或曾是虔诚向“善”者的明灯。
不过,对于萨珊印章上的这位美人,我们所知始终有限,甚至于不清楚她手中所持花朵的种属。波斯国的历史断断续续,文物古迹也几遭毁灭。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的金器,也有出现过持花的美人。但描绘的非某位女神,而恰是一位贵族女性,这些人物的刻画虽多显粗糙,却使这些金箔和金戒指成为了供奉者的信物,在众神面前足以赢得相应的回报。
可以确信的一点是:这些女子手持的也是莲花。而这里的莲花正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在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台阶浮雕上,头戴城齿冠、华服佩剑的波斯贵族们手持同样的莲花行走在朝觐的行列中。
与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同一时期的希腊也有发现数件微雕宝石上,有身材窈窕、手持鲜花的波斯少女形象。这些作品无疑是希腊人的手筆,充分展现了只有希腊人才能驾驭的细腻手法和写实功底,不过金主很可能是波斯贵妇们。
而小亚细亚和塔吉克斯坦,分布在波斯帝国的两端,也诞生了相似的持花美人形象。是巧合吗?或许没那么简单。“阿姆河宝藏”中那些顶着大国盘戒面的金戒指可正是希腊流行的款式。至于两个波斯帝国之间漫漫数百年,这位持花美人似乎也不准备步将其跨过,在塞琉古王朝至帕提亚王朝之间的微雕宝石印章上仍然可以看到这位持花的贵妇……
符号和艺术形象总是能随着人群的流动和交往传播极为遥远的距离,而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又总是试图以自己的眼光打量和重塑来自异域的形象。那位持花美人究竟如何辗转到达伊犁河谷,今天或许已无法追溯;她可能来自一位行走于天山北道的丝路商贾,也可能是劫掠的战利品,甚或是外交的礼物,在伊犁乃至整个天山北道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过随着诸多线索的揭示,我们稍微领略了她的来历,她的衣冠和仪容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跨过万里之遥,最初的象征意义或许早已消散在尘嚣驼铃之中。对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来说,或许那轻轻一嗅倾城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