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言 张明明
刘某,男,67岁,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每天晚上睡眠时间为3小时左右。患者在某医院进行多导睡眠(PSG)检测,结果显示:睡眠潜伏期长:快速眼动睡眠(REM)比例减少,诊断为失眠。患者先后服用过右佐匹克隆片、养心安眠胶囊、甜梦胶囊等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最近1个月来,患者入睡困难加重,伴头昏,头沉,手心汗出,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等,服用多种治疗药物,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患者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诊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情烦躁,头昏,頭沉,记忆力下降,手心汗出,纳差,小便可,大便稀,舌红质暗,脉弦涩。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肝郁脾虚兼血瘀型)。
取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合谷穴、复溜穴、太冲穴。
操作:局部消毒后,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百会穴、四神聪穴平刺15毫米,合谷穴、太冲穴、复溜穴直刺13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取俯卧位,选用0.3毫米×25毫米的毫针,对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直刺12毫米,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秒。起针后,在心俞穴、肝俞穴瘀络处消毒,用刺血针快速点刺出血,然后拔上火罐,留罐10秒。每天针刺1次,刺络拔罐每3天1次,每周为1个疗程。
患者第一个疗程结束后,睡眠有所改善,每晚可休息4小时,汗出减少;第二个疗程结束后,头昏和头沉减轻,记忆力提高,食欲改善;第三和第四个疗程结束后,每晚可休息5小时以上,情绪改善,大便成形。笔者嘱咐患者巩固治疗两个疗程。
随访患者,夜眠正常,痊愈。
按: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多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与体质素弱,脾胃不和有关;思虑抑郁过度,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扰乱心神也可致失眠。肝主疏泄,肝气条畅,藏血充足,人卧血归于肝,则魂有所舍,不至妄行游离,功能发挥正常而能寐。若肝失疏泄,肝阴血不足,魂失所涵,则神志妄乱,可致不寐。
针刺百会穴、四神聪穴可调神醒脑;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疏肝健脾、益气养心、调理脏腑安神:取肾经复溜穴、大肠经合谷穴相配,可调卫固表,温肾止汗;肝经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应用刺络拔罐祛瘀生新,调和血脉,使心神得养,神安则眠。《灵枢·平人绝谷》中记载:“血脉和利,精神乃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