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慰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能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换个角度看试卷,教师学习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激起了研究意识,重视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课内40分钟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有对教材有深层次的思考,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同时,还能使教师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试卷;助力;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6-03
考试是检测与反馈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考试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学生存在的问题,可能大部分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都特别企盼自己的学生能考个好成绩。教师对“好”的渴望是如此强烈,那么,能不能让教师换个角度看试卷,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呢?
一、追根溯源。激起教师研究意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教师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职责,而且是与自我价值实现相关联的因素时,教师才能真正具有主体意识以及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下面,我就从某次期末考试的数据分析人手,让教师从数据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其中,教五年级(2)、(3)班的是同一位教师。纵向比较,五(2)班只有1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为0,有12个知识点的失分率超过15%(含15%);五(3)班有3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为0,有10个知识点的失分率超过15%。横向比较,两个班失分率超过20%(含20%)的知识点中,有8个是一致的。在“分数的意义”知识点中,五(2)班的失分率高达68.75%,五(3)班的失分率也高达64.20%,很明显,这个知识点两个班的学生都不过关。通过比较同一位教师教学的不同班级或不同教师教学的班级在同一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使分析更深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问题根源其实就在自己身上。
在此之前,很多教师认为研究只是教研员和教育专家的事,不是一线教师可以做的。因此,当我要求教师做失分率的统计时,一些教师以耗时长、太繁重为由推脱,即使做了也表现得不太乐意。但是,从数据统计的结果和分析来看,教师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这种视觉上、心理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能有效地激起教师的研究意识。
二、思错防错。聚焦教材解读
在数据分析中,教师看到了自身教学成功之处,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意识到学生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自己身上,由此想出了相应的对策。
错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对同一分数表示的量的两种表达方式不熟悉。
对策: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错因分析”中,教师用“不透彻”“不熟悉”来描述学生,对自己的问题缺乏敏锐性。在“对策”中,用“加强……理解”等词语描述的背后,折射出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重视程度不足,对课内40分钟该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等,欠缺深层次的思考。
只有“人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最终目的不是评估现状,而是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于是,从在任第三年开始,我利用寒暑假,翻阅了全校学生(一至六年级)期末考试的每一份试卷,记录好学生共性的错例,思考错例背后反映的教师的问题。开学后,我利用每月两次的科组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教学,从读懂教师用书开始”“研读教师用书,提高课堂实效”“用好教师用书,深度解读教材”系列大大小小的讲座,从教什么、怎么教出发,针对学生错例所在的新授课进行教材分析与解读,带领全体数学教师透过学生错题的表象看本质,让他们对教师用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要用好教师用书,找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课堂才会有实效。
三、研错思措,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的错题是教师的宝贵资源,具有相當高的研究价值。
【易错题2】①小数2.05中,2表示(2)个(1),5表示(5)个(0.1);②小数0.051里有(51)个(0.01);③小数0.256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有(6)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学生出现以上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计数单位的教学不够重视。计数单位是小数意义的本质,不仅是学生数感形成的前提,更是四则运算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关键,也是正确认识小数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虽然没有出现计数单位的说法,但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在新课的练习部分进行适当渗透。如指图提问:①0.9米还差()米就是1米;②数一数,1米里面有()个0.1米。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应当突出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把小数置于数位顺序表中,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上个数的多少”。学生可以借此学习小数的意义、读写、大小比较等。
其实,计算的本质就是确定计数单位和计算计数单位个数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计数单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落实。
【易错题3】8.02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位),它有(0.02)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明显看出,学生混淆了“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等概念。
整数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学习时间最长且生活体验最为丰富,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256里面有2个百、5个十、6个一,很自然地就能迁移0.256包含2个0.1、5个0.01、6个0.001。又考虑到课本非常强调数的组成,练习基本这样呈现:①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②4个千和4个十是();③1640=()+()+()。练习中没有出现过全部以“一”为单位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小数的学习中遇到以0.1或者0.01、0.001为单位的问题就出错。如,认为1.4里面有4个0.1,而不是14个0.1;又如,认为0.256里面有6个0.001,而不是256个0.001。因此,在一年级“认识数”的起始阶段,教师就要对“一”“十”这些计数单位的教学予以重视。如,15里面有()个一,104里面有()个一,8000里面有()个一,8000里面有()个十,等等。
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计数单位”后,教师可以在练习中出示数轴,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数一数计数单位的个数来体会小数的意义。
①在数轴上标出0.1。图中还有哪一段可以用0.1表示?请用“一”在数轴上画出来。
②在数轴上标出0.3,0.3里有()个0.1,1里有()个0.1。
③在数轴上标出1.2,1.2里有()个0.1。
①在数轴上标出0.01,0.1里有()个0.01。
②在数轴上标出0.05,0.05里有()个0.01。
③在数轴上标出0.18,0.18里有()个0.01。
学生的错例告诉我们,只有立足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授课,才有实效、高效可言。
四、交流分享,形成团体优势
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兩种思想。”科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周周有主题,人人做讲座,个个要发言。利用这个平台展开一番小研究、大学习,分享教学诊断:“错题共研”“我的困惑”“一课思考”“教研沙龙”“案例讨论”。并进行案例式分析,引发共鸣和碰撞思维,激发争论、解决困惑。近年,“解决问题案例分析”“计算问题案例分析”“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培训”“相同知识点的新旧教材对比”“如何写案例”“我的困惑”“如何写教案”“经过时间解决问题”“一年级画图解决问题”“余数解决问题”……教师之间分享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执教中碰的钉子、研读教材的心得体会、成绩提升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表达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叙述着对实践的反思、呈现出教育的智慧,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走上在学习中研讨,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从个体的研究发展到合作伙伴的共同研究,发挥了教师群体的科研合作优势。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措施,我进校五年在番禺区连续四次的数学抽测均获番禺区优秀档次,平均分都高于同组平均分,2014年平均分高于同组8分,从此摘掉数学“薄弱”的帽子。连续两次获番禺区优秀科组二等奖。
五、反思积累。推进实践与理论融合
理论与实践融合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高的思维能力。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很难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途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说:“教师是否能够‘公开发表自己的声音,已经成为影响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够走多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以随笔的方式记下来。当“写”成了习惯,就能看到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步伐。这样实施以后,近五年,我校有11位数学教师在我在任期间分别向省、市、区、镇不同地域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教研课,其中省级2节、市级2节、区级30节,除此以外,有38篇文章获不同级别奖项,有14篇文章发表在正规刊物上。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对于我校教师来说,“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从一名旁观者进而变成聆听者、行动者,乃至研究者,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