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张博,儿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原因待查等肾脏疾病和过敏性紫癜、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特色,熟练处-~JL,科常见的小儿发热、咳嗽、厌食、腹痛、腹泻等。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理事,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门诊时间:周五上午,周一、三下午。
访谈内容:
记者:儿童中尿床常见吗?
答:尿床对爸爸妈妈们来说并不陌生:有时候一早起来,会发现小朋友的床铺湿了:或者有的爸爸妈妈,在宝宝睡熟后,还需要喊醒孩子上个厕所才睡。其实,孩子尿床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常见,也更严重。2017年中国5~18岁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5岁的儿童中,其患病率为15.2%,而在16岁以上的儿童中,仍有1.1%的患病率。
记者:什么是尿床?
答:从医学上来说,尿床,被称为夜遗尿。目前,国际上比较规范的定义是:大于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如果孩子5岁以后仍频繁尿床,就可能患上了夜遗尿,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治疗发育。
记者:有老人说尿床长大了就会自己好的,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能好转呢,是这样吗?
答: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夜遗尿儿童会逐渐好转,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儿童会延续到成人,未好转的那部分儿童,其严重程度也可能增加。这种延续存在的遗尿问题会严重影响小朋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项对8~16岁尿调查显示:尿床对儿童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嚴重事件。因此,我们建议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务必寻求医疗咨询。
令人担忧的是,尿床患儿的就诊率很低。调查发现,36%的家长会因尿床责骂孩子,而仅18%的家长会因尿床带孩子就医,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诊水平。尽早就医,经过恰当的诊疗,尿床患儿可有很好的疗效。在接受药物、功能训练、改善生活习惯等各类治疗后,儿童和青少年遗尿患儿的尿床症状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记者: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呢?
答:对于尿床的治疗,首先要指出的是,尿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疾病。避免小朋友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小朋友正常学习和生活。这一疾病有自限性的过程,即部分可自行好转,我们可以“等等看”,观察是否有缓解。通过生活和饮食不能缓解的需要药物治疗。
记者:请介绍一下在这期间,如何改善生活习惯。
答:①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含咖啡因或茶碱类食物和饮料,不必限制饮水,尽量将饮水量安排在白天,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及含水量丰富水果。②定时排便:多食用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不干其他事情。③睡眠:尽早睡眠,保证孩子睡眠质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要做到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另外,可尝试奖励机制,当小朋友很好地完成这些后,可以给小朋友一些奖励和鼓励,从而促进小朋友习惯的养成。
记者:怎样治疗呢?
答:目前对单一症状夜遗尿,指南推荐的抗利尿激素的药物治疗和遗尿报警器的应用。前者,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小朋友缺少的某种激素,属于“缺哈补哈”。
这个药物也是比较安全,服用起来也很方便,一般睡前1小时服药,帮助浓缩减少夜间的尿液。每个孩子的治疗反应不同,剂量调整和疗程听从医生的指导。对一些膀胱容量减小的遗尿症小朋友,也可采用遗尿报警器。
记者:中医有什么优势呢?
答:中医认为遗尿多由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不摄所致。举个例子来说:对于脾肺气虚型遗尿,表现为白天小便次数多,面色白光白无光泽,易感冒,体弱无力,病儿爱出长气,食欲差,腹胀,大便偏稀或有脱肛,舌淡。此为脾肺气虚型遗尿,治宜健脾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加减来治疗。而肾气不足型遗尿,表现为夜间遗尿,白天小便次数多,怕冷喜热,面色白光白,体弱多病,夜间不易叫醒,小便清长,舌淡。这个为肾气不足遗尿,治宜补益肾气,温肾散寒。除了服用中药以外还可有推拿按摩、针灸、穴位理疗和药物穴位贴敷来治疗。中药治疗从疾病的病因出发,结合患儿的体质,疗效较好。而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有很多的外治疗法减轻了服药的心理负担。
记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答:应用药物和治疗方法可治愈夜遗尿。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间、耐心和关爱,家长要给小朋友们调整作息、改善饮食的时间,家长的配合和鼓励必不可少。最后需要向爸爸妈妈们强调的是,尿床不是您孩子的过错,大于5岁的儿童夜间经常尿床,需要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