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俊 潘 英 张美惠 李 娜(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 深圳 518102)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病症,更为严重的是近些年来受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发病人群低龄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尽管目前糖尿病健康宣教工作稳步推进,但是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致残率、致死率处于较高水平[2]。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胰岛分泌及合成胰岛素的能力大幅降低,胰岛细胞大量凋亡,自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此种损害被医学界称之为高糖毒性和高脂毒性。DPP4抑制剂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药物,在既往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3]。遗憾的是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较少涉及高糖毒性和高脂毒性的研究,本次研究围绕DPP4抑制剂类药物与2型糖尿病高糖毒性和高脂毒性的影响关系展开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8.62±1.31)岁;病程 8 个月~10年,平均病程(5.21±0.24)年;症状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36例、视力障碍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8.77±1.25)岁;病程 10个月~10 年,平均病程(5.25±0.28)年;症状表现:“三多一少”35例、视力障碍5例。纳入标准:①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尿病且分型均为2型;②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此次临床研究;③无阿格列汀、沙格列汀过敏史或禁忌。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②研究开始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治疗或合并有未经控制的全身或局部感染;③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沙格列汀(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110287)治疗,5 mg/次,1 次/d,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口服阿格列汀(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548)治疗,25 mg/次,1次/d,持续治疗12周。两组治疗期间均接受一致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抗血小板、控制血压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胰岛素、血脂及血糖水平。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包括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血脂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选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医疗器械株式会社,型号:7020)测定。胰岛素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胰岛素检测试剂盒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22.5。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血糖对比(±s)
表1 血糖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P 11.13±1.04 11.16±1.02 0.092 0.927 6.53±0.91 6.61±0.93 0.275 0.785 13.97±0.94 13.92±0.91 0.171 0.865 8.07±0.89 8.12±0.86 0.181 0.858 8.64±0.27 8.72±0.29 0.903 0.372 6.08±0.22 6.12±0.24 0.549 0.586
2.2 血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比较(±s,mmol/L)
表2 两组血脂比较(±s,mmol/L)
组别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P 4.94±0.28 4.97±0.27 0.345 0.732 3.08±0.12 3.12±0.11 1.099 0.279 2.63±0.29 2.57±0.32 0.621 0.538 1.89±0.27 1.91±0.29 0.226 0.823 1.07±0.21 1.09±0.20 0.308 0.759 1.67±0.27 1.69±0.28 0.229 0.819
2.3 胰岛素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胰岛素对比(±s)
表3 胰岛素对比(±s)
组别 空腹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P 1.96±0.26 1.99±0.28 0.351 0.727 1.27±0.21 1.29±0.23 0.287 0.776 0.98±0.17 0.96±0.18 0.361 0.719 0.64±0.15 0.66±0.17 0.395 0.695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早期绝大多数患者难以察觉机体发生的改变,甚至已经发病仍然不自知,直至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才前往医疗机构检查[4]。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数值升高,并给机体其他代谢造成严重影响,引起血脂代谢异常[5]。原有观点认为,糖毒性特指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带来的影响,而脂毒性则是血脂异常给胰岛β细胞带来的影响,二者均导致胰岛功能障碍,使得胰岛素的分泌与合成受到抑制,导致胰岛细胞逐渐凋亡[6]。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糖毒性及脂毒性的危害已经拓展至对所有胰岛细胞及其受体、多器官组织的影响,亦包括2型糖尿病并发症。然而,糖毒性、脂毒性并非精确的医学术语,原因在于哺乳动物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与葡萄糖、脂肪酸密不可分,也是不可或缺的能量供给,无论是在正常生理状态还是病理状态下均会对胰岛基因的表达水平起到调控作用,由葡萄糖及脂肪酸引发的毒性仅仅体现于能量供给过剩或代谢紊乱,即高血糖和高血脂,将其称为高糖毒性及高脂毒性更为确切[7]。高糖毒性及高脂毒性对胰岛功能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血糖血脂正常并不意味着病症就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胰岛功能重新恢复运转才是控制血糖血脂、预防及控制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从高糖毒性、高脂毒性视角出发,围绕两种临床较为常用的DPP4抑制剂类药物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对二者的影响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证实,无论是口服沙格列汀治疗的对照组还是口服阿格列汀治疗的观察组均能取得理想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特别是在胰岛功能改善上两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降低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DPP4抑制剂类药物能够取得理想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改善胰岛功能,降低机体因处于高糖状态、高脂状态所致的糖毒性和脂毒性,且两种DPP4抑制剂效果无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