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研究

2020-07-08 06:56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361000
北方药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单抗靶向乳腺癌

陈 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厦门 3610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指的是乳腺上皮组织出现恶性肿瘤,病情发作后易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乳头溢液、乳腺肿块及乳晕异常等。由于该病有较高病死率,及早进行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1]。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临床常用方法较多,分子靶向疗法是一种能取得显著疗效的方法,是指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对已确定的致癌点位实施治疗,用药后药物与致癌点位特异性结合,从而能使效力有效发挥。另外,有研究指出[2],采用分子靶向疗法治疗癌症,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而且不会对其他正常细胞带来威胁。本文以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43例实施分子靶向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9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6例乳腺癌者为研究对象,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采用整群随机化方式。对照组(n=43),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7.5±2.4)岁;病程 12 d~9 个月,平均病程(3.5±0.5)个月;肿瘤分期:21例 I期,15例 II期,7例 III期。研究组(n=43),年龄 36~64岁,平均年龄(49.4±2.4)岁;病程 13 d~9个月,平均病程(3.4±0.6)个月;肿瘤分期:23例I期,14例II期,6例III期。两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

1.2 入选与剔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经组织学、细胞学检查均已确诊为乳腺癌;年龄均≥35岁;对此次研究知晓同意,已签字。

1.2.2 剔除标准:治疗禁忌症;肾脏、肝脏等脏器功能异常;严重精神功能障碍;合并其他肿瘤。

1.3 治疗方法:采用药物保守方法对对照组治疗,包括注射用环磷酰胺(Baxter Oncology GmbH,国药准字H32020857)、注射用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7)和氟尿嘧啶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3)。在开展化疗周期的第1天、第8天,以静注的方式将500 g/m2环磷酰胺注入体内;在开展化疗周期的第1天,以静注的方式将50 mg/m2表阿霉素注入体内;在开展化疗周期的第1~3天,以静注的方式将500 mg/m25-氟尿嘧啶注入体内。1周期为3周,持续治疗8周期。给予研究组分子靶向治疗,针对靶点HER受体家族乳腺癌予以曲妥珠单抗(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0),对其进行静脉滴注,8 mg/kg为初始用药剂量,随后每3周维持用药剂量在6 mg/kg。1周期为3周,持续治疗8周期。

在放射科选择3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师读片,对肿瘤最长直径≥1 cm等可测量的病灶进行选择,如果存在争议,可通过讨论对结果进行选择。测量脏器病灶时每个最多为5个,进行病灶测量时选择最多不能超过10个。复查CT片,保证每个病灶治疗前后的窗宽窗位、结构部位和测量角度等均与CT片上一致,利用自带检测长度工具测量,合理选择每个测量病灶,测定治疗前后病灶的最大直径、最大垂直径,并以乘积的方式计算最长直径与最大直径结果。

1.4 疗效判定与指标观察分析:以治疗后乳腺癌为对象,实施双经测量法评定临床疗效,应用40排螺旋CT,开展持续扫描,层厚度为5 mm,根据基线的一致性,采用参数、检查方法均一致的手段进行复查。以被选对象最长直径与最大直径乘积值为标准,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情况,评估靶病灶累加效果,评定标准依照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无效[3]。肿瘤完全消失指完全缓解;测量肿瘤面积发现缩小>50%,测量肿瘤最长直径发现缩小>30%指部分缓解;介于部分缓解和无效之间指稳定;测量肿瘤面积发现扩大>25%,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发现扩大>20%指无效。

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比较观察对照组和研究组疾病复发率。1.5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81%,低于研究组的83.72%,差异大(P<0.05),见表 1。

表1 疗效对比[n(%)]

2.2 比较疾病复发率:为期1年随访观察发现,对照组疾病复发率为32.56%(14/43);研究组为9.30%(4/43)。两组相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08<0.05)。

3 讨论

在女性疾病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伴随近几年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发生率,而且发生群体愈发年轻化。由于乳腺癌有较高的病死率,及早进行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以药物疗法和手术方法为主,药物疗法由于能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均杀伤,所以整体疗效不理想。另外,在临床治疗时,抗癌药物的应用易受多因素限制,从而容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发生。伴随近几年医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疗法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将其用于对乳腺癌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4]。

根据分子机制对靶向HER2类药物合理划分,便于更好开展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一是单克隆抗体,内含以下两种抗体,即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分别能特异性结合HER2受体细胞外II、IV区,进而能抑制HER2受体,并起到活化作用。一是偶联体,其形成主要包括化疗药物与单克隆抗体,以TDM1(曲妥珠单抗-emtan-sine)为代表药,其合成经抗微管蛋白化疗药物和曲妥珠单抗,利用二硫键使其有机结合,既能起到靶向作用,同时还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可利用靶向作用在癌细胞内选择性放置化疗药物,对癌细胞凋亡能起到促进作用。一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包含拉帕替尼,经HER2受体处的酪氨酸激酶区,以及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可逆结合区域上的三磷酸腺苷(ATP)位点,而且能对酪氨酸激酶活性作用予以抑制。曲妥珠单抗为抗HER2靶向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从H0648G与M77001的关键性研究中发现,联合实施紫杉醇类药物与曲妥珠单抗,对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针对人体表皮生长因子,曲妥珠单抗可竞争性地抑制附着在HER2上,阻断癌细胞生长。而且,药物可有效刺激自身免疫细胞,杀死癌细胞。因此,实施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疗治疗,能使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病率降低,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阐述的总结归纳得出,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经为期1年随访观察发现,对照组疾病复发率高于研究组,说明,对乳腺癌予以分子靶向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减少治疗后疾病复发,促进机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对靶向HER2药有了进一步了解,而且药物不同机制作用均已被研发出来,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尝试不同疗法。血管新生与肿瘤转移发生具有相关性,就现下而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抗血管靶向疗法已成为常用方法。当前,在治疗乳腺癌时所应用的舒尼替尼和雷莫卢单抗、索拉非尼和贝伐单抗等,均为对抗血管新生治疗的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已被研发成可口服的抗血管新生的多靶位点的药物,能抑制酪氨酸激酶在多受体中产生的反应,能对抗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予以抑制,但因现下迫切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靶点进行寻求,优化治疗人群,保证抗血管新生药物应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生存率。

综上所述,实施分子靶向疗法治疗乳腺癌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使疾病复发率降低,毒性小,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单抗靶向乳腺癌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