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谷雨
内容提要 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内容视频化正在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把握正确导向、坚守新闻价值,运用短视频这种报道形式,讲好国家故事、地方故事和百姓故事,是地市级党报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守正创新的新课题。
视频是当前受众最喜爱、最熟悉的表达方式,内容视频化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一个方向。盐阜大众报是中共盐城市委机关报,近年把加快以“报、网、微、端”融合为特征的融媒体平台建设作为转型重要抓手。2017年4月,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上线,2018年开始短视频新闻生产。
尽管在视频表达上,党报没有先天禀赋,但在转型短视频过程中,我们立足拥抱新技术、突出最亮点,秉承盐阜大众报“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宗旨,在实践中摸索、打造独具特色的短视频产品。视频内容主要围绕地方新闻,结合文字、图片、H5等报道形式,各显所长,相辅相成,通过全媒体平台推送,提升传播效果。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捷报传来,盐阜大众报新闻客户端、盐城新闻网第一时间推出《盐阜大众报》号外视频——“特大喜讯 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瞬间燃爆朋友圈。
这款短视频产品在设计上极具纸媒特色,页面背景呈现为盐阜大众报的版面,标题“特大喜讯 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赫然醒目,下方短视频嵌入其中。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自然风光秀美,视频拍摄视角宏大,色彩炫丽,像一幅流动的油画。报纸版面与短视频融合,让这款新媒体产品自然烙上党媒的传播基因,兼具信息的权威性与传播的生动性。
紧接着,客户端推出新闻专题,短视频报道与最新动态、热点评论结合,产生1+1大于2的传播效果。短视频《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一起为大美盐城点赞!》让人感受湿地神韵,点赞数突破270万。7月5日当天,申遗成功的消息,通过各种平台传播,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阅读量超2亿!
为做好这组申遗报道,报业集团提前组织策划,做了申遗成功和不成功两套方案。重点是申遗成功后媒体融合传播,为短视频准备充足的画面素材,保证报道的快速、权威、生动、立体。
盐城是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英雄儿女把青春热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为纪念革命先烈,盐城有128处以烈士命名的区、乡、镇、街道和村。讲好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地方党媒的责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走进这些红色镇村,推出系列短视频报道:《口述历史|永远的英雄》和《VR|飞阅盐城红色镇村》等新闻产品。
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把自身优势与新媒体表达方式结合起来,一直是报业集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努力的方向。《口述历史:永远的英雄》短视频的报道创意,最初源于采访中遇到的一次次无奈。新中国成立70年沧海桑田,盐城很多镇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走进烈士命名镇村进行拍摄时,发现当年的红色遗迹早已不复存在。在经济开发区庆元村采访,除了拍摄到田庆元烈士迁于五条岭烈士陵园的墓外,再无其他遗迹。若不是村部设有介绍田庆元烈士的宣传展板,我们已很难看出这原来是一个红色村。但对村里建国前老党员田怀江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关于田庆元烈士生前的战斗事迹,包括牺牲时的一些细节。1948年秋天,田庆元和乡长等人在群众家中开会研究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被突袭的敌人逮捕,残忍杀害。
同样,我们在隔壁安龙村采访时,也遇到这样的困惑,画面素材不足,再加上邻村的外部环境差别不大,所以拍摄出的很多镜头看着十分相似。但烈士的侄女施国珍却讲述了很多烈士不为人知的故事。1947年,在盐城伍佑镇的一次阻击战中,施安龙为掩护战友脱险,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牺牲时年仅22岁。
村里这些了解情况的老人,他们质朴的讲述让大家的眼睛一次次湿润,也让记者突然明白,尽管岁月沧桑万物巨变,但烈士们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老百姓的心里。所以我们有责任把他们记录下来,口述历史——永远的英雄。我们邀请历史专家、老党员、烈士后代、镇村书记等走进盐阜大众报访谈室,讲述英雄们叱咤风云的热血故事。记者现场拍摄,记录整理英雄成长、战斗故事,结合前期进村入镇采访的画面素材,剪辑制作短视频。《程步凤:为人民而牺牲值得》《郭猛:百姓犹记当年“老虎团”》……一个地名一位英雄,一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一个气壮山河的故事。短视频与文字结合,在集团“报、网、微、端”各媒体平台同时发布,形成新媒体矩阵,凝聚磅礴力量。
与此同时,《VR|飞阅盐城红色镇村》系列同步推出。这是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视频产品的全新尝试,第一次将VR全景崭新视角运用到短视频中。现场利用无人机360度全景视频技术高空拍摄,在电脑生成可交互的三维实景,搭载陀螺仪技术,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每期口述历史的链接设计成一个图标,嵌入VR的页面中,点击即可进行观看。不少用户打开手机,体验这款VR新闻产品,感觉就像鸟儿一样飞翔,俯看盐阜大地的红色印记,不禁由衷感慨道:哦,原来现在的“报纸”还可以这样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做好这一重大主题报道,是各主流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短视频如何助力地方党报发挥主流媒体优势,提高这一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砥砺奋进的伟大成果。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新闻客户端推出微视频故事《我们都是追梦人》,走进驻村干部、高铁建设者、乡村教师等各行各业代表,记录他们在新时代的奋斗故事。
这组微视频故事在标题制作上很有创意,将采访对象的姓名与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事业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述中铁安全质量监督员赵猛的青春故事时,制作标题《高铁“猛”士兮安四方》,年青人远离家乡、远离都市繁华,坚持奋战在施工现场的第一线,牢把质量安全关,为盐城高铁建设挥洒汗水。《精准扶贫“及时雨”》讲述驻村干部杨红雨的扶贫故事。他曾是云南边防军人,2016年转业到盐城市人民检察院,后受市委选派担任孔荡村第一书记。短短两年时间,他带领群众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这个省级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精准脱贫样板村。他们是各行各业的奋斗者,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正是他们的奋斗,用汗水铸就的辉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盐城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从此,盐城成为华中解放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盐阜大众报是新四军领导下创办的党报,刘少奇亲笔题写报名。2019年9月23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在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启动了“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吹响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铁军精神的嘹亮号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业集团策划的重大主题报道。
整个新闻行动历时58天,跨越8省1市。从湖北武汉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到江西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从江西上饶集中营到闽东革命老区宁德屏南;从皖南事变发生地安徽泾县到重建军部旧址盐城泰山庙……总行程11000余公里,相当于重走一次长征路。在这个新的长征路上,记者用双脚丈量新四军征战大江南北的足迹,用镜头和笔触诠释新时代的铁军精神。18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中,既有视频制作的骨干,又有文字功底扎实、善于撰写脚本的文字记者,还有技术全面的摄影摄像记者。他们围绕报道内容,高质量高效率生产短视频新闻产品。
“报、网、微、端”融合传播,文字、图片、视频、H5、版面全媒呈现,让这次新闻行动不仅是一次牢记初心使命的追寻之旅,是一次诠释铁军精神的答卷之旅,更是一次践行新闻“四力”的传承之旅。采访团队累计采写各类文字报道70多篇,总字数20余万。刊发27个整版,照片200余幅,制作视频48个,全网阅读量超5千万,单篇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过百万。一个个“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铁军故事,震撼人心……媒体深度融合彰显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这次新闻行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今天,内容始终是新闻内核。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变报道理念、手段的同时,要牢牢抓住自己在内容上的核心优势,不断迭代新闻表达能力,讲述有时代感的新闻故事。
把握主流价值观,坚持对新闻本质的诠释和追求,传统纸媒记者转型短视频,一样可以点击量超千万。2019年3月,“阜宁乡村教师杨春红患克罗恩病坚守讲台”短视频,在抖音里“红”了起来。二十几天的时间,视频点击量达1000万以上,其中有59万的点赞,留言8813条,杨春红被赞为“抖音里最美老师”。
今年40多岁的杨春红是阜宁县羊寨镇中心小学乡村教师。克罗恩病让她不能像常人一样吃五谷杂粮,只能靠营养液、营养粉来维持生命。每天上班前,杨春红要将一根55厘米长的软管一端从鼻腔内缓缓插入,经过咽喉把管子送到胃中,另一端接在一袋营养液上,用来向体内输送营养。自2017年10月确诊后,医生和家人多次建议她回家休养治疗,但她放心不下心爱的学生和三尺讲台,坚持教学工作至今。
这条短视频推送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网友“五个宝贝”说:看到老师自己插导食管,我眼泪都出来了,好心疼。“沙家老二”说:杨老师的灵魂深处透露的是人间大爱。“玉玺”说: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赞的人。有的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要学习老师身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淡淡的影子”等上百名网友表示要帮助杨春红老师。919大病救助基金会志愿者“墨涵”联系上记者,帮杨老师联系治疗克罗恩病的权威专家……
杨春红老师坚守讲台的感人故事,网友们的温暖留言与爱心接力,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无论从融合创新,还是传播效果来看,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短视频生产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其背后是多年来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
短视频新闻生产是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必然。集团从传统纸媒办网站、办“两微”为发端,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全媒体呈现,在体制机制、管理层面改革创新,推动组织机构一体化、传播体系一体化。“一次采集,多次生成”的流程再造对记者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即有专业的采访能力,同时能写稿、能拍摄、能剪辑、能主持,等等。这既是集团转型过程中对融媒体记者的能力期待,更是强调记者要有融合报道的新闻意识。
当然,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很少有记者能独自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形式的报道。地市级纸媒虽然存在采编人员匮乏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个人干多个人的事,来弥补不足,更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媒体只要转型,记者就自然成为一个既能写文字又能拍照片还能制作视频的“全能战士”。在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在人人皆是麦克风的时代,媒体的专业性一定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给予保证的。
采访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报道与短视频新闻最大的不同是团队力量的相加与相融。传统纸媒,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在具体采访活动中,多是单兵作战,各自完成报道任务,呈现形式多为文字稿件与图片报道的相加。而视频新闻一定是团队力量的深度融合,贯穿于内容策划、撰写文案,到现场拍摄、视频制作等各个环节。立足传统媒体实际,记者如何发挥优势转型短视频制作,或者说,纸媒记者与视频制作团队如何协同合作,是打造高品质短视频的关键一步。
近年来报业集团的新生力量多为新媒体技术及视频制作专业人才,融合报道力量,一方面需要建立媒体融合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记者要有融合思维,取长补短,从报道实践出发,深刻把握一切媒体的传播特性,生产优质的融合产品,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优质短视频,其新闻内核与文字报道是一致的,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在前期策划阶段,报道选题与拍摄可操作性必须同时考虑。具体采访时,文字记者与视频记者组成报道小组,同时进行采访拍摄。
报道小组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首先了解情况,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然后展开视频拍摄,收集新闻素材;最后是团队合作完成文字报道与短视频剪辑制作。这样的融合报道模式,要求文字记者采访时充分考虑视频同期声的录制及画面素材的拍摄,同时,在后期短视频剪辑过程中完成编导身份的转变。盐味生活之“走进盐城非遗传承人”系列短视频专题,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期制作阶段给了剪辑人员很大的空间,素材更丰富,内容更鲜活,形态更生动。客户端推送的《瓷器上的“刺绣”》《草编技术带动“指尖经济”》等多条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