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020-07-07 09:31杨忠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分配律小组长

杨忠美

教学内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P26  例7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有了乘法运算的一定方法和经验后的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落实了乘加(或乘减)的不同形式算法。无论怎样算都是建立在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构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乘法分配律。

2.会用乘法分配律灵活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课件、预学单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

; 15×125×8;;  25×13×4

师: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继续來学习乘法运算定律。(板书:乘法分配律,学生齐读课题 。)

二、探索乘法分配律

(一)自主学习(3分钟)

任务:

1.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需要知道哪些已知信息?把信息和问题简单摘录在自学单上。

2.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计算。想想为什么这样算?

要求:读课本第24页插图和26页。

思考: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小组互助学习(比一比哪些小组合作最有效)(5分钟)

任务:1.为什么这样列式?两种算法有什么实质性联系?

2.结合所写算式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要求:小组长组织讨论,落实成员自学情况。4号3号先发言,2号1号补充梳理。

(三)展示交流(8分钟)

任务:小组展示研学单

要求:1.小组长做好组员分工,按研学单上顺序依次发言,讲解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2.下面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积极发言,不理解的大胆质疑。

预设:

(1)(4+2)×25

=6×25

=150(人)

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师引导:先算一组有多少人,再算25组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25

个6是多少?

(2)4×25+2×25

=100+50

=150(人)

质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师引导:先算挖坑种树共有多少人?再算抬水浇树共有多少人?最后算两种分工一共有多少人?

追问:对比两种算法你有什么发现?(4+2)×25=4×25+2×25

①探究乘法分配律

质疑:为什么(4+2)×25=4×25+2×25

课件出示:

学师引导:(4+2)×25表示 25个6,4×25+2×25表示25个4加25个2得25个6,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5是多少。

师:像这样(4+2)×25写成4×25+2×25来计算,得数不变的方法叫什么?(引出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口述乘法分配律,再概括出模型。

②表示乘法分配律

要求:用字母或算式或图形表示乘法分配律,再和同桌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写?(上台展示边说边指着)

师:(a+b)×c先合后乘,叫乘法分配律合并式, a×c+b×c先乘后合叫乘法分配律分并式。

③验证

引出学过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来验证。

追问: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在 “分配”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训练

(一)知识梳理(3分钟)

任务:回顾学习过程,通过哪些活动得出了乘法的另一条运算定律?“分配”前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知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乘法分配律分与合的互化

方法:数形结合

小结:在计算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时,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表示为(a+b)×c=a×c+b×c

要求:认真倾听。

(二)练习检测(5分钟)

要求:4人小组讨论判断,下面各题正确还是错误,并说明理由。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35×(100+1)=35×100+1 (  );64×64+36×64=(64+36) ×64(  )

教师巡视查看掌握情况,再集中交流、强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拓展延伸

任务: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25×18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相互交换意见,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当堂面批,教师先把小组长的批改,然后小组长再帮组员批改。

五、总结评价(3分钟)

1、这节课学了什么运算定律?通过哪些方法学到的?

2、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口答: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分配律小组长
分餐小组长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基于学情,把握本质,深层建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探讨
还是不错的
巧用运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