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岩
(信阳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为10906万人,比2017年增加53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9%,排在广东省、山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三位。作为人口大省,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下,河南省人口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总量平稳增长和结构的新变动。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素质提升、老龄化进程加快、加深等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河南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解决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①,因此对河南省人口结构现状及特征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河南省人口总数呈现稳步增长,河南省人口总数由2000年的948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0906万人,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7.14‰平稳下降到2011年的4.91‰;2012年之后有所提升,到二孩政策实施的2016年升高到6.15‰,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4.92‰。人口出生率由2000年的13.07‰下降到2007年的11.26‰,自2008年出生率稳步提高到2016年13.26‰,2018年出生人口127万人,比2017年减少13万人,出生率下降1.23个千分点,随着大龄育龄妇女二孩抢生效应的集中释放结束,人口出生率将持续下降。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态势下,河南省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导致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河南省人口变动趋势图(2000—2018)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年龄等方面分析河南省人口结构的变动,并总结人口结构变动特征如下:
2018年河南省0—14岁人口比重为21.45%,高于全国水平4.5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为67.9%,低于全国3.26个百分点;64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为10.61%,低于全国水平1.33个百分点。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数比重从2008年的峰值72.3%一路下降,劳动力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少儿抚养系数自2009年以来连续上升,达到2018年的31.6%。一方面是2015年以前河南省的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是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效应的集中释放。老年抚养系数2010年以来连续增加,加上河南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适龄人口的大量输出进一步加深了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育龄妇女人数及结构是影响出生变动的重要因素,2018年河南省出生人口下降,一方面是因为河南省育龄妇女人数自2015年起持续下降,2018年全省15—49岁女性人口比2017年减少37万人;20—29岁生育旺盛期女性人口比2017年减少41万人。表1数据显示:25—29岁女性生育率最高,生育率89.4‰;其次是20—24岁年龄的女性,但是数量比25—29岁的女性减少很多,而平均育龄妇女数最多的是生育率最低的45—49岁女性,而且25岁以上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及以上的比重超过一孩,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尤其明显,随着大龄育龄妇女二孩抢生效应的集中释放结束,二孩生育也趋于平稳。依据当前育龄妇女人数及生育旺盛期女性人数的下降,另外考虑当前生育水平下降的因素,可以推测今后一段时期河南省年出生人口数将会继续下降(见表1)。
表1 2017年河南省育龄妇女分年龄及孩次生育状况
河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持续下降,占比从2000年的64%持续下降到2017年的36.9%;第二产业从业人口稳定增加,结构占比提高到2017年的31.1%;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数由2000年的103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168.1万人,比例从18.5%提高到32%,从趋势上看,河南省人口结构正在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这种转变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并决定了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人口从业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地区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②。
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由1982年的2015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399.2万人。小学水平人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1982年的2321.8万人提高到2000年的3072.6万人,到2010年下降到2266.9万人,而同时初中及以上各层次受教育人口数均不断增加。从受教育的人口构成来看,初中的人数占比最大,然后是小学,高中即以上随着教育层次的增高,受教育人数的占比在降低。2017年小学及初中占比达到69.8%,高中占16.7%,大学专科4.6%、本科2.4%,研究生占比仅有0.2%,表明河南省基础教育均已全覆盖,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仍有待提高。
在城乡结构分析中,河南省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17年突破50%,标志着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新型城镇化人口大省的转变。2018年城镇化水平比2017年提高1.55个百分点,但在中部六省比较中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最低,且和全国水平的59.58%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省内各地区发展水平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18个省辖市中有11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0%,有7个省辖市低于平均水平,且省最高和最低水平相差30.56个百分点。从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不均衡要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城市化发展程度,河南省的经济中心郑州市的城镇化率最高,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市城镇化水平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而这几个地区是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进而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外省流入河南的人口中的36.8%流入到城镇化率最高的郑州市,形成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更好地实现人口结构的变动同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依据河南省人口现状和结构特征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健全养老保障机制。河南省老龄化程度深尤其大多数农村家庭未富先老、劳动力输出导致空巢老人等问题突出,应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多方位参与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二是积极推进各项设施建设,促进生育政策的实施。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生育支持政策,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并积极推进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促进人口产业结构升级③。要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并完善劳动力市场流动机制,促进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实现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完善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促进河南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五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建设带动农村发展,并健全各类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
注释:
①河南省统计局.2018河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②祝坤艳.河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J].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3):7-9.
③任慧玲.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上海经济,2018,(01):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