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妙林,李 佳
(1.海南省安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1;2.海南省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海南 海口 571101)
精神疾病是一类以认知、意志、情感及行为异常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1亿例,在全国各类疾病中居第1位,且死亡率高[1]。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不同地方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不同,与该地方的卫生资源及服务模式有关[2]。该病临床多表现为感知觉、情感、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给家庭及其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抗精神病药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4]。由于精神分裂症需长期治疗,而多数抗精神分裂症药均需经过肾脏代谢,因此,临床治疗时需考虑药物对机体肾功能带来的损害。氯丙嗪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典型药物,虽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5]。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奥氮平、利培酮开始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6-7]。但有关其对机体肾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就此展开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
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8];(2)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9]评分>60分;(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证;(4)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5)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相应的治疗方案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2)治疗依从性差及失访者;(3)伴有脑器质性、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躯体类疾病者;(4)合并全身严重感染及恶性肿瘤者;(5)合并心电图明显异常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氯丙嗪组、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60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引导对策。氯丙嗪组患者给予盐酸氯丙嗪片(规格:50 mg)治疗,口服,日剂量300~400 mg,分2次服用。奥氮平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片(规格:5 mg)治疗,口服,日剂量5~20 mg,分2次服用。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规格:2 mg)治疗,口服,日剂量 4~5 mg,分2次服用。所有患者具体用药剂量均视患者具体病情决定,且均连续治疗12个月。
(1)观察三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2)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采用PANSS评分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其中PANSS主要由阴性症状量表(7项)、一般精神病量表(16项)及阳性症状量表(7项)等三部分组成,每项按照1—7级评分法评分,分数越高,精神病症状越严重。(3)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3 600 r/min离心14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并置于-5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水平,严格遵守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12个月后收集患者24 h尿液,采用西门子100型化学发光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参考PANSS量表评定患者临床疗效,具体标准如下:PANSS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PANSS减分率达50%~75%为显著进步;PANSS减分率达30%~<50%为好转;PANSS减分率<30%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病例数+显著进步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9]。
治疗12个月后,氯丙嗪组、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90.00%(54/60)和86.67%(5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Scr、BUN、UA及uAE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个月后,三组患者血清Scr、BUN、UA及uA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同期血清Scr、BUN、UA及uAE水平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三组患者PAN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氯丙嗪组患者治疗3、12个月后的PANS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个月后,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患者PANSS评分呈持续降低趋势,与同组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12个月后,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患者PANSS评分明显低于氯丙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bP<0.05
Note: vs.before treatment,aP<0.05; vs.after treatment of 3 months,bP<0.05
表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注:与氯丙嗪组比较,aP<0.05
Note: vs.the chlorpromazine group,aP<0.05
治疗期间,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丙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不少学者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缺损,致使脑内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所致[10-11]。故临床多通过药物以控制体内5-羟色胺含量,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氯丙嗪是临床常用的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可拮抗与情绪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有效缓解临床症状[12]。奥氮平属于第2代抗精神病药,该药起效快,镇静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和中脑皮质,对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均有调节作用[13]。利培酮是一种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对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14]。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为特殊,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需得到家人以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该病的治疗疗程均较长,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既往不少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经过肝脏代谢后,多经由肾脏排出体外,而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不可避免地会对机体肾脏功能造成影响,可引发肾损伤,影响患者预后[15-16]。故本研究选取了氯丙嗪、奥氮平和利培酮三种常用抗精神病药,探讨其长期应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三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PAN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氯丙嗪组;可见氯丙嗪、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奥氮平、利培酮等药物的安全性较好。氯丙嗪作为以往在精神分裂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其疗效早已得到证实,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其症状改善进度[17]。Scr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Scr的含量基本稳定,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而当机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其水平会迅速升高[18]。BUN为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小部分由肠道和皮肤排出,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正常的排泄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引起血液BUN浓度升高[19]。UA是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体内的UA水平处于动态平衡,当肾脏发生病变时,血UA水平会升高。uAE是通过收集24 h的全部尿液来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是极微的,若发生肾脏疾病时,尿蛋白的含量可显著增加。本研究中,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12个月后肾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三组患者间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氯丙嗪、奥氮平和利培酮均可对患者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进行相应的处理。
综上所述,氯丙嗪、奥氮平和利培酮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其中奥氮平、利培酮改善临床症状更明显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长期服用可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在患者治疗精神分裂症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