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铃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跌倒/坠床发生率已经成为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1]。目前,国内外对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很多,如对患者进行风险分级、对造成跌倒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等,在这些分析和研究中,有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或Hendrich-II跌倒评估表等方法者[2],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但由于评估侧重点不同,受人群的受教育水平、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对造成跌倒的风险因素都有不同的认识。同时,因评价角度存在差异,评价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较多,造成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不易理解和判断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在推广时较困难,推广效果也欠理想。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将跌倒/坠床的风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将影响跌倒的各种情形进行分解、比较和综合后进行决策,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由于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它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层次分析法分析后的结果简单明了,容易被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和掌握,为医院在预防跌倒/坠床的宣传培训时提供定量化的依据[3],有助于宣传培训效果的提高,从而提高预防跌倒/坠床的工作效果,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本研究在回顾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因素评价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导致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权重值,即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旨在为预防跌倒/坠床教育培训提供数据支撑,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意识,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2018年发生的103例跌倒事件进行风险因素定量分析,在这103例跌倒事件中,有陪护人员者96例,无陪护人员者7例。根据定量化分析结果编制方案后,选择2018年1-12月神经内科两个病区进行研究测试,1病区为观察组,2病区为对照组。1病区全年住院患者2 047例次,2病区全年住院患者2 089例次,两个病区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个病区的病房结构和设施完全一致。
1.2方法
1.2.1人员组成 确定参与分析的专家成员,成立8人专家小组,专家均为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以上职称,研究方向包括护理学、临床、管理学、安全工程等专业,从事相关工作20年以上。
1.2.2资料收集及整理 将103例跌倒事故的原因一一列出,并将以上患者分为有行动障碍和无行动障碍两类,造成跌倒的因素按照身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和计算,建立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表,并将该表发给每个专家组成员,专家组成员根据两两比较法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影响跌倒的风险因素Ui与Uj运用两两比较法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两两比较法评分标准 分
根据专家打分构建的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为了检验专家的判断是否准确(进行一致性检验),通常利用判断矩阵的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CR(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是一致性矩阵,专家的评分结果准确。
1.2.3指标权重确定 对所有特征向量进行计算平均值并做归一化处理,得到结果如下:
从权重值可以看出,无陪护人员、有行动障碍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为0.479 4,其次是有陪护人员、有行动障碍的患者跌倒风险指数为0.301 5,无陪护人员、无行动障碍者为0.126 6,有陪护人员、无行动障碍者为0.092 5。
1.2.4临床实施
1.2.4.1对照组 按照未定量化的预防跌倒/坠床防范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内容全面,总计有40多条,但没有侧重比较和提醒,在办理住院的当天由医护人员当面给患者及家属(或陪护)进行口头宣传培训,每次培训10 min。
1.2.4.2观察组 在患者办理住院时,通过询问将患者分为有陪护(绿色手环)和无陪护(红色手环)两类;在患者住院当天测试患者行动能力,根据自主行动的稳定性将患者分为有行动障碍(红色床标)和无行动障碍(绿色床标)两类,这样就构成了有陪护有行动障碍患者(绿环红床标)、有陪护无行动障碍患者(绿环绿床标)、无陪护有行动障碍患者(红环红床标)和无陪护无行动障碍患者(红环绿床标)4类情况。将以上4类情况的跌倒/坠床风险大小(定量化数据)告知病患及家属,并教育如何防范。这4类情况的预防措施根据风险大小各有侧重,患者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况对号入座,内容简洁,但针对性强。主要学习内容及采取的措施如下:(1)按照定量化分析的结果编制预防跌倒/坠床防范知识,通过简化和总结变成4行韵律诗:“无人不要到处走,有人务必要扶牢,行动不便多召唤,行动自如也要慢”。并在患者入院当天,组织患者及家属学习,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好。(2)韵律诗分别制作成海报和卡片,海报张贴于病房和走廊上,卡片发放给患者和家属,保证患者和家属在住院期间时刻都能被提醒,时刻保持警惕,让预防跌倒真正做到始终贯穿于入院到出院的每个时间段。(3)将病床呼叫铃声改为预防跌倒韵律诗朗诵,加深病房人员对预防跌倒知识的记忆,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警惕性。
1.3评价指标
1.3.1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患者办理出院前1 d发给患者或家属填写。(1)有哪些情况可能会跌倒,跌倒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两种:满分100分,>90分为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牢固;<90分为预防跌倒知识掌握不牢固。(2)在哪种情况下会采取预防措施,采取何种预防措施:满分100分,>90分为预防跌倒意识强;<90分为预防跌倒意识弱。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 089份和2 047份,且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
1.3.2跌倒事件发生次数 统计两组全年跌倒事件发生情况,跌倒但未受伤者也统计在内,由跌倒事件发生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算出跌倒率。通过比较两组的跌倒事件发生比例验证实施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预防跌倒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防跌倒意识和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全年发生跌倒事件的次数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全年发生跌倒事件的次数比较 例
3.1定量化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主要停留在告知跌倒风险的因素方面,且针对所有住院患者做的培训都是定性化的,比较抽象,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较多,患者及家属不但难以记忆,也不一定完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在预防跌倒时必然重视程度降低,在遇到易发生跌倒/坠床的状况时难以提高警惕和加强预防措施,跌倒发生率必然无法降低[4]。层次分析法对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的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种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因素都变成了定量化的信息,数据的大小代表跌倒风险的高低,结果简单明了。患者及家属在学习预防跌倒/坠床知识时能理解、易接受,宣传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只有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意识提高了,在遇到各种易发生跌倒的状况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采取预防跌倒的措施,将目前仅依靠医护人员努力避免他们跌倒转变成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避免跌倒的局面。
3.2定量化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有效性 层析分析法进行分析前,采用定性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大类,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患病程度如何,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比较中,他们之间可以比较且拥有的共同特征是行动能力状况:即有行动障碍和无行动障碍两类,这样大大简化了患者类别的划分。这两类患者又各有4种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的情况,每类患者的跌倒风险单独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最后计算出各类患者四种可能跌倒的风险值。在患者类别的划分中,虽然他们之间会存在很小的一些差异,但因为在评价时邀请了多名专家参与,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非常丰富,且计算的结果并没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定量化患者跌倒风险在这里主要用于比较各种情况下的风险大小,使风险分析的结果简单明了,所以在该研究中定量化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精确度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有效的。
3.3跌倒/坠床风险分类及定量化的适应性 跌倒/坠床风险分类和定量化应用于预防跌倒宣传教育以后,在降低跌倒发生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医院医护人员短缺,在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肯定更加受欢迎,对避免医患纠纷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制定预防跌倒/坠床的培训时针对性强,同时又将各种情况下跌倒/坠床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计算,在培训时能够明确告知患者和家属哪些情况下的跌倒/坠床风险是多大,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对防范知识的掌握和防范意识的提高。层次分析法简化了预防跌倒/坠床培训内容,显著提高了培训效果,间接提高了医务人员在预防跌倒/坠床方面的工作效率,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