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平,周 玉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心力衰竭是一类由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导致静脉回心血量无法有效从心脏中排出,造成静脉血管内血液瘀滞,动脉血管无法获得有效灌注,且可随引发心率失常,目前虽可通过治疗有效控制、改善病情,但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缺乏,发生复发或恶化,需配合有效院后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影响[1]。为研究分析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护理中的短期应用效果及影响,实施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将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共126例开展临床对比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均为63例。
实验组,男34例,女2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58±7.16)岁;病程范围2~5年,平均(3.51±0.98)年。对照组,男34 例,女29 例,年龄43 ~83 岁,平均年龄(63.02±7.29)岁;病程范围2~6年,平均(4.02±1.03)年。经统计学方法对比2组基线资料后结果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动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验后均确诊为心率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出院前经详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研究中途自愿退出研究者。
患者出院后,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预后恢复情况随机电话随访、干预。予以实验组延伸护理:(1)出院前:出院前需结合患者治疗用药及治疗效果情况,开展预后基础用药指导及生活干预指导,如各类药品的具体服用剂量、服用时间。戒烟戒酒、每天保持30min有氧运动等,并将上述内容打印装订成册,交由患者阅读。(2)延伸护理:延伸护理的实施除开展传统电话随访及家访活动,还可利用的微信平台,组建微信群,将患者拉入群组后,每天指导各患者进行服药、运动打卡,并定期与患者就治疗及症状发作情况进行沟通,并及时督促其复诊或予以相应护理指导措施[2-4]。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护理后健康行为评分。
使用SPSS24.0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出院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
表1 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对比(±s)
表1 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对比(±s)
组别 n 心率(次/分钟) 平均动脉压(kPa)出院时 护理后 出院时 护理后对照组 63 122.76±15.23 116.75±13.72 12.52±1.34 12.53±0.27实验组 63 123.08±15.46 98.43±6.28 12.49±1.29 14.95±0.45 t-- 0.1170 9.6369 0.1280 36.6019 P-- 0.9070 0.0000 0.8983 0.0000
实验组各项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健康行为评分(±s)
表2 健康行为评分(±s)
组别 n 用药行为 饮食行为 生活行为对照组 63 72.58±5.6774.08±5.1473.65±5.88实验组 63 83.49±6.2886.92±6.7387.08±6.59 t-- 140.2347 12.0348 12.0696 P-- 0.0000 0.0000 0.0000
预后护理质量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稳定、改善具有显著影响,故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结果表明:两组出院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各项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延伸护理可通过出院前健康指导及出院后各项延伸护理措施的开展,予以患者综合性预后护理,进而从不断提升患者自主健康行为意识的层面出发,实现患者预后治疗期间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5]。
综上所述,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预后中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有效改善,且提升患者自主健康行为,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