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王子铭,李晓宇,冯 瑞,张贵学*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9;2.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繁殖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
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SCs)是睾丸中唯一的体细胞,不仅是生精细胞的载体,为其供给所需营养物质,还能合成与分泌多种免疫保护因子、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1-4]。SCs分泌的转运蛋白、生长因子、调节蛋白、类固醇及其他一些活性物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5]。SCs还为精子流动提供液体环境,参与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为生精细胞提供高浓度的雄激素环境并维持睾丸局部免疫豁免功能[6]。
关于牛SCs的分离和培养技术国内外均有报道,主要存在分离步骤繁琐、纯度较低且掺有杂细胞、体外培养状态不好等问题[7-10]。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睾丸SCs的各种功能和发生机制,建立一套稳定的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体系是必要的。试验通过优化现有的犊牛(新生7 d内)睾丸SCs体外快速分离纯化方法,以期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地获得高纯度SCs原代培养的方法及简单易行、可靠的SCs鉴定方法。
荷斯坦犊牛(新生7 d内)睾丸组织,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鸿利血清生产公司屠宰现场提供。新生犊牛睾丸SCs还未成熟,该阶段分离的SCs能够响应激素调节,而且增殖和分化能力较强。将阉割后完整的睾丸组织立即放入含1%青霉素-链霉素的PBS缓冲液中浸泡,然后冷藏或冰上冷冻,立即运回实验室。
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胶原酶Ⅳ和胰蛋白酶,购自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TRIZol,购自Invitrogen公司;100×青链霉素(双抗)混合液,购自中国Beyotime公司;Rever Tra Ace qPCR RT Master Mix去基因组试剂盒、PCR试剂盒,购自日本TOYOBO公司;DAPI,购自美国Roche公司。
DMEM/F12细胞培养基:含有10%FBS与1%双抗,混合后于4℃保存;细胞冻存液:90%FBS与10%DMSO混合配制,现用现配。
RT-PCR引物序列由中国库美生物公司合成,引物信息见表1。
表1 RT-PCR各个基因引物序列、序列号和产物大小
自动细胞计数仪,购自Invitrogen公司;细胞培养箱,购自Bio-RAD公司;倒置荧光显微镜(型号为IX51),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琼脂糖凝胶电泳槽,购自北京六一公司;HT8500全自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以上仪器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繁殖实验室。
2.1.1 分离与纯化 采用两步酶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SCs。使用镊子将睾丸从PBS缓冲液里迅速取出并用含1%青链霉素的PBS冲洗,然后移入无菌皿中;在超净台内剥去外膜及睾丸纵膈,将曲细精管转移至新皿中并剪碎成肉糜状;把肉糜转移至10 mL离心管中,将1.0 mg/mL胶原酶Ⅳ及50μg/mL DNase 5 mL于34℃水育摇床消化(110次/min)30 min;1 000 r/min离心5 min,倒掉上清液;用2.5 mg/mL胰蛋白酶、50μg/mL DNase于34℃水育摇床(110次/min)消化20 min;向混合物中加入与上一步胰蛋白酶等体积的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倒入100μm无菌不锈钢滤网中过滤;收集过滤液置于新离心管中,用DMEM培养液漂洗2次;1 200 r/min离心5 min后弃掉上清液;细胞沉淀重悬于含有1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在37℃5% CO2条件下孵育培养1.0~1.5 h后将漂浮细胞悬液移至新培养皿中(以除去部分类肌细胞)。将漂浮悬液继续培养4 h,用DMEM/F12培养基多漂洗几次(以去除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保留贴壁细胞(大多数SCs已经贴壁);重新加入DMEM/F12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
2.1.2 培养与传代 细胞铺满整个皿(60 mm)即可传代,用PBS轻轻洗一下,加入0.25%胰蛋白酶1 mL,37℃孵育3 min,呈单个细胞状态则立即用培养液终止消化,离心后制成细胞悬液,以8×105/cm2的细胞密度进行传代,重新接种于60 mm培养皿中。
2.1.3 细胞冻存 按照FBS、DMSO之比9∶1的比例配制冻存液,现用现配。待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皿后消化细胞,低速离心后用冻存液将细胞重悬,以1 mL的量分至每个冻存管中。先4 ℃放置30 min,然后-20℃放置1 h,再于-80℃放置过夜,最后放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2.1.4 细胞复苏 从液氮中取出细胞,迅速放置于37℃水浴锅中速溶;在超净台上将细胞反复吹打混匀,加入适量DMEM/F12基础培养基离心5 min(1 000 r/min),弃掉上清液;细胞用新的DMEM/F12培养液均匀铺至培养皿中,于37℃5% CO2条件下孵育,次日观察生长情况。
在显微镜下观察新分离培养的SCs形态和生长状态。将新分离的SCs培养至第3代,制作细胞爬片后进行HE染色。
应用RT-PCR方法检测SCs标志基因的表达,再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SCs标志蛋白(WT1和Vimentin)的表达,并对SCs纯度进行鉴定。将新分离纯化的SCs提取总RNA,再用RT-PCR方法检测KRT-18、GDNF、SCF、WT1、Bmp4、FSHR、CYR61(肌细胞标志基因)和CYP11A1(间质细胞标志基因)基因的表达。PCR反应程序:94℃变性30 s,58℃退火30 s,72℃延伸40 s,共35个循环。最后将PCR产物在2%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分离。
将新分离的SCs和培养传代的细胞制作细胞爬片,应用SCs标志蛋白WT1和Vimentin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步骤:用含0.2% Triton X-100的4% 多聚甲醛(PFA)固定20 min;1%牛血清白蛋白(BSA)室温封闭30 min;一抗4℃孵育过夜;FITC-荧光二抗(1∶300)室温孵育2 h;DAPI核染2~10 min;镜检;封片和拍照。详细方法参照参考文献[2],在显微镜下至少拍5个荧光视野。利用Image J软件进行计数。细胞纯度=阳性染色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计数分析。
3.1.1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新分离的原代SCs在倒置显微镜下略显游离状态,SCs体积较小,形态呈圆形颗粒状,折光性强,见图1A。体外培养1周后,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呈不规则的梭型并向四周延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见图1B。细胞基本铺成单层,相邻细胞发生交错连接,细胞质中可见较多的颗粒状物质或空泡,细胞折光性减弱,相邻SCs紧密连接,细胞融合成片,铺成膜状单层。
3.1.2 HE染色 HE染色结果表明,睾丸SCs呈长梭状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有3~4个突起,胞质完全铺开,被染成红色,有1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表明其增殖能力旺盛,见图2。分离的细胞符合SCs的生物学特征。
对体外分离纯化的原代SCs进行4%台盼蓝染色,可见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为进一步确定SCs分离纯度,利用RT-PCR方法检测SCs标志基因,包括KRT-18、GDNF、SCF、WT1、Bmp4、FSHR,以及类肌细胞标志基因CYR61和间质细胞标志基因CYP11A1的表达情况。RT-PCR结果见图3。结果均可见KRT-18、GDNF、SCF、WT1、Bmp4和FSHR基因目的条带,但类肌细胞标志基因CYR61也存在表达,间质细胞标志基因CYP11A1不表达。说明分离的SCs中仍存在一些类肌细胞,但不存在间质细胞污染。因此,为了尽量除去类肌细胞,将新分离的睾丸杂细胞悬浮液培养1.0~1.5 h后,把漂浮悬液细胞移至新培养皿中,以达到除去一些类肌细胞的目的。
为进一步鉴定新方法分离的SCs纯度,选择SCs特异性稳定标志蛋白WT1(sertoli cell marker,whole-stage)[4]和Vimentin(sertoli cell marker,whole-stage)[11]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Viment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与WT1一样在SCs整个发育过程中连续表达,为SCs提供稳定和可靠的蛋白标记物,其荧光染色结果见图3。WT1主要在原代SCs的细胞核中表达,WT1染色率为(98.7±0.5)%(n=3)。Vimentin主要在SCs细胞质中表达,形成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并且主要位于核周围,在周围留下清晰可见的细胞骨架,SCs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形态特征,见图4。Vimentin蛋白染色率为(98.3±0.5)%(n=3)。上述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后的SCs纯度较高,可用于后续研究。
SCs对维持雄性生殖系统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表达的多种细胞因子不但可以维持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自我更新(增殖和维持),还具有诱导SSCs分化的作用[5]。SCs还具有吞噬和免疫保护作用,睾丸SCs形成紧密连接,并形成免疫微环境以隔离分化的生精细胞,或者保护移植的细胞或组织免受有害的免疫反应[12]。源自中胚层的SCs可作为再生医学的新型细胞来源,可转化为多电位神经干细胞[13]。这表明SCs在基于细胞的治疗和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关于牛SCs分离和培养的报道很多,但也存在分离数量少、鉴定方法陈旧、纯度不够高、生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本试验对犊牛睾丸SCs原代提取和培养方法进行优化,拟解决新分离SCs的纯度和培养问题。本试验中,两步酶消化法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的细胞,但如果消化时间和方法掌握不好,细胞活力会受很大影响,培养后会出现大量的死细胞。因此,细胞处理过程中应避免酶消化过度,防止细胞损伤,如过滤过程中禁止搅拌。SCs培养最好选用干细胞培养级的血清。SCs喜欢密集的生长环境,每次传代密度不可过低。本试验中,实验室提取的SCs在体外培养至10代左右增殖进入平台期;RT-PCR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未优化的SCs存在类肌细胞污染。应用两步酶消化法获取的新分离睾丸细胞主要包含SCs、生精细胞、类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类肌细胞的贴壁能力强,在细胞接种1 h之内就可直接贴壁在未被包被的光滑玻璃平面上,SCs一般在接种的4 h后贴壁,间质细胞则在6 h后贴壁,而生精细胞则不易贴壁,长时间会处于游离悬浮状态。因此,通过优化的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可进一步分离纯化SCs。本试验通过1.0~1.5 h弃掉原来培养皿的办法除去已贴壁的大部分类肌细胞,再用SCs标志蛋白进行荧光鉴定,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T1和Vimentin的表达均在98%以上。通过优化获得的SCs方法简单易行,细胞形态均匀,体外生长增殖活力旺盛,纯度较高,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也可为其他动物SCs的分离培养提供参考。
睾丸SC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随着培养技术的完善,关于其如何启动精子发生、如何维持SSCs的自我更新以及如何调节局部免疫活性的机制将逐渐被揭示。牛作为重要的家畜,提高种畜的繁育能力一直是养殖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因此,对SCs的研究也会逐渐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