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引文统计的方法分析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时对中文图书的引用情况,并结合图书馆对引用图书的保障以及引用图书被读者借阅利用情况,探讨中文图书的馆藏建设策略,以优化馆藏质量。
关键词:引用分析;馆藏建设;馆藏优化;馆藏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77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必要保障,为师生开展学术研究提供支持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之一[1]。作为馆藏文献的主要构成,中文图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科研价值,优化馆藏中文图书质量一直倍受各高校图书馆重视,但目前大多从定性角度进行探讨[2],借助引文统计定量分析者少。读者发文时的引文是学术研究过程中利用馆藏文献的最直接映射,也基本能反映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3],发文引文的保障率则可从定量角度说明馆藏图书满足科研需要的程度,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4]。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师生的发文引文情况分析,找寻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的一般规律,结合图书馆对引用文献的保障以及引用文献被借阅利用情况探讨优化馆藏的策略,以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2019年4-5月期间,笔者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检索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发表的所有期刊论文;再根据每一篇文后所附参考文献及注释中涉及中文图书的信息进行全面统计汇总;并对应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江苏师大馆”)的“汇文文献管理系统”计量所有引用文献在图书馆的纸质保障情况及不同时期被读者借阅利用情况;同时通过图书馆收藏的超星电子图书考量所有引用文献在图书馆的电子保障情况。鉴于期刊发文虽然是读者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但不是全部,因此本统计分析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2 引用中文图书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引用中文图书的频率
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选择“出版时间范围”为“2018-2018”、“作者机构”为“江苏师范大学”、“匹配方式”为“模糊”(因很多作者标注为江苏师范大学的二级单位,如果选择“精确”易造成漏检),检索到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发表的全部1 852篇期刊论文,其中有1 087篇论文3 421次引用了2 988种中文图书。单篇论文最多引用中文图书达28次,单本图书最多被引用14次。期刊论文引用中文图书的平均频率为1.85次/篇,相比全校2018年发文的篇均引文11.11次/篇,中文图书并非高校师生的主流引用文献。期刊论文引用的中文图书量也仅占馆藏文献的0.88%。
从学科研究角度看,理工类377篇发文中,仅有109篇论文187次引用了177种中文图书。其中单篇论文最多引用量达6次,单本图书最多被引用3次。理工类论文引用中文图书的平均频率为0.5次/篇,与全校理工科论文篇均引文15.49次/篇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与人文社科类2.35次/篇的平均引用中文图书频率也相去甚远,可见中文图书的学术研究引用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
2.2 引用中文图书的出版年代分布
除发文当年及前一年(2017-2018)单独统计外,其他以5年为统计周期,引用中文图书的出版年代分布情况如表1。发文者很少引用当年出版的图书,引用比较集中的时间是20年之内,占到75.3%;引用最高点在10年左右,可见,中文图书的引用半衰期大约为10-15年。
3 馆藏中文图书保障率分析
保障率是有馆藏保障的条目数与引用总条目数的比率。文献资源保障率的高低反应一个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质量,也是优化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3.1 纸电互补保障率
目前江苏师大馆馆藏拥有纸质中文图书33.86万种、超星电子图书236.4万种,共同联合保障全校师生对中文图书的需求,对学术研究的保障情况如表2。纸质图书保障率为61.01%,电子图书保障率32.43%,纸电共同保障22.89%,纸电互补联合保障率为70.55%,纸质图书独立保障率是电子图书的4倍之多,体现为明显的“纸为主电为辅”模式。与同类高校相比,文献保障率尚有差距,如中国政法大学馆藏纸质中文图书保障率85.98%[4]。从学科研究角度看,理工类的图书保障情况更显不足,纸质图书保障率为54.8%,电子图书保障率29.9%,纸电互补联合保障率仅达65%。
3.2 不同出版年代的图书保障率
引用中文图书的出版年代时间总跨度为90年,不同年代图书保障情况如图1。纸、电图书的保障曲线基本相似,除六十年代之前的老旧文献保障欠缺外,其他时段的保障总体良好。2000年之前综合保障率都在80%以上,最高达到94.27%;紙质图书保障率也在70%以上,最高保障率达到94.12%。但是近10年的中文图书保障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近7年都在45%以下,纸本保障最低跌落到41.76%。一方面说明近几年的馆藏质量可能下滑,应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可能是研究人员获取文献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不再仅仅依赖于图书馆。虽然电子图书总体保障率达到32.43%,但近3年内保障率为“0”,说明电子图书的滞后性非常严重。
4 引用图书与图书借阅利用的相关性
4.1 被引用馆藏纸质图书的借阅利用情况
图书被引用和借阅都是对馆藏的有效利用,江苏师大2018年学者引文中馆藏保障1 823种纸质图书的借阅利用情况如表3。其中61.99%(1 130种)图书在引用前2年(2017-2018)被不同程度借阅,共被借阅7 474次,最高借阅次数达80次,借阅2次以上达48.33%;2年内未被借阅的38.01%图书中,有26%在2年以前曾被多次借阅;仅有12.01%图书从未被借阅。说明引文利用体现的是知识积累,不一定在创作期借阅,可能以前借阅过,曾有记录或需要时随手翻阅即可[5]。对未借阅图书分析发现,大多数为翻阅型参考工具书以及易获取或自我收藏的本校教师著作。
4.2 借閱率与引用率的现实偏差
图书的借阅率与引用率之间存在偏差由来已久[6]。在学术论文引用的图书中,引用图书前10及引用图书被借阅前10的情况如表4。引用前10及引用中被借阅前10之间没有交集,另外2017及2018年度的江苏师大馆借阅排行前10在学术研究论文中都没有被引用,可见图书借阅与引用之间没有绝对的关联性。引用前10文献并非最新出版文献,大多为老旧文献,说明经典文献依然具有长久生命力[3]。
5 馆藏中文图书优化配置策略
5.1 “纸主电辅”的纸电互补策略
中文图书虽然不是高校师生学术研究的主流引用文献,但对人文社科读者来说依然是重要的文献保障源。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采用纸质和电子图书联合互补方式来保障读者的研究需求,但依然以纸质为主,电子图书的时效性较差,新书保障度偏低。江苏师大馆馆藏236.4万电子图书仅保障32.43%,其中独立保障率只有9.54%,近3年保障率为“0”。因此,在馆藏数字化、电子图书盛行的今天,图书馆应依然重视加强纸质图书建设,采取“纸主电辅”的纸电互补策略,电子图书仅作为纸本的补充。
5.2 “新旧兼采”的查漏补缺策略
为保证藏书质量、形成藏书特色,一般图书馆都强调馆藏建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系统性,而在实际操作时,图书采购馆员一般都优先选购最新出版物,一味追求热门、 时效性强的图书,而忽视了藏书的系统性[7]。实际上,中文图书的半衰期大约为10-15年,引用文献的出版时间跨度长达90年。因此,中文图书建设中应采取“新旧兼采”的查漏补缺策略,根据读者需要及馆藏建设体系,通过订购或文献交换等方式适当补缺一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经典老旧文献或馆藏体系的缺藏文献,既能保障读者需求,又能逐步形成馆藏特色。
5.3 “功能定位”的价值体现策略
图书馆收藏图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藏”和“用”,二者的矛盾一直伴随图书馆发展并发挥着积极作用[8]。采选图书时首先必须明确所选图书的目标是收藏还是利用,根据“功能定位”选择每一种图书。如果功能定位为“藏”,明白“为何藏”。合理的收藏往往是为了更长久的利用,比如体现江苏师大馆 “文史类”馆藏特色的《廿二史札记》(1957)一书,60年来首次被借阅利用;如果功能定位为“用”,考虑“谁来用”,强调使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争取让馆藏每一本书发挥功能价值,充分体现馆藏建设的总体目标。
5.4 “灵活多变”的复本选择策略
文献经费是馆藏建设的基本保障。近几年很多图书馆都面临经费短缺的压力,针对中文图书采购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保品种减复本,往往以实际需要的最小复本换取最大品种[5],如复本统一为2-3册。其实具体到每一种图书的复本选择时,应视情况而定,如果是收藏类或特殊专业研究类,可能一本足矣;如果是大众阅读或学习应考类,借阅率比较高的图书,可能5本甚至10本都不为多。因此中文图书的建设应采取“灵活多变”型复本选择策略,以达到馆藏质量的最佳状态和利用的最大化。
5.5 “合作共享”的联合保障策略
合作共享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更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9],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100%的文献保障率。低借阅图书完全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共享方式获得。比如读者引用中的《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等很多理工类图书,江苏师大馆主要通过“徐州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中以收藏理工类图书为主的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获取。图书建设不应仅仅限于采购模式,而应设法开辟更多的共享合作、文献交换等渠道。共享渠道越多,馆际协作越能发挥最大化作用,读者的需求保障越能得到满足。
5.6 “采访馆员”的相对稳定策略
图书馆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回顾过去、放眼未来,需要统筹谋划、兼顾全局,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才是做好资源建设的重要前提。最近10年江苏师大馆的文献保障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低跌落到41.76%,与近年来图书馆严格按上级要求执行的“风险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制度不无关系。采访人员的频繁调整可以输入新鲜血液和动力,但是采访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业务经验的岗位,读者喜好、图书甄别及质量把控等需要长时间了解并运用到实践,岗位变动过于频繁必然造成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无法保证,全局性无法把控,直接影响资源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文艳,张春峰,刘颖.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动学术支持服务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9):18-24.
[2]杨美珍,葛巧珍. 高校图书馆理工类文献保障率实证研究[J],情报探索,2012(2):54-56.
[3]马凌云,王宗亮.高校教师文献需求及图书馆馆藏保障情况实证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1):42-47.
[4]武莹.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率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6):218-219.
[5]汪跃春,胡敏.基于读者发文引文统计的馆藏图书评价与分析——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5):18-24.
[6]黄旭伟,胡敏.“图书利用率”和“图书被引率”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2017(8):88-91.
[7]封宏观.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5(03):95-97.
[8]尚海永.图书馆藏与用矛盾的演化及调和[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1):25-28.
[9]孙蓓欣. 合作共享——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深图通讯,2007(4):3-7.
作者简介:曹志梅(1970),女,硕士,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
(收稿日期:2020-07-10 责任编辑:马玉娟)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Library Collection
Based on Citation Analysis
—Taki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Cao Zhi-mei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citation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book reference cas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publishing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library's guarantee of reference books and the situation of reference books utilized and borrowed by reader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so as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ction.
Keywords:Citation Analysis;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Collection Optimization; Collection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