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

2020-07-06 15:14陈硕
读写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

陈硕

摘 要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们正是身体生长发育的时候,这时候要劳逸结合,在课余时间搭配适当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与体育爱好,促进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升。而田径是学生们最熟知且开展较为简易方便的运动,非常容易获得学生们的喜爱。初中体育老师在开展田径教学、培养学生们田径运动能力的时候,要注意田径运动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如何根据田径教学特质结合学生身体素质把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是初中体育老师需要深入探讨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48-02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充满活力的青春期,是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的时期。田径运动在各类青少年赛事中依然是重要项目,初中体育老师应该积极通过田径训练发掘具有潜力的学生们,培养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克服教学困难,为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和田径水平而不断努力。

一、影响田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因素

(一)社会方面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基本物质要求的同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不仅看重各种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形成健康的体魄,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是就田径这一方面的教学来说,还是有欠缺的。很多人对于田径的了解可能仅仅限于平时观看的一些比赛,对于田径的具体内容以及学习的主动程度都比较低,进而使得整体看来,田径教学并不完善。

(二)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会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很多家长心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这个大的教育背景的影响,家长会把每一次考试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学生的分数才是当前阶段最应该追求的东西。家长会让学生利用好每一分钟,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会认为学生花时间去进行田径训练是一种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行为。这种错误地观念会让学生对于田径处于一个否定的状态,既不利于学生自身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也会耽误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

(三)受教学老师产生的影响。对于初中生来说,进行田径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指导,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田径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只有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才可以对田径学习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方法有一些深入的了解。然而纵观现在的田径教学老师,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问题。一是老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缺乏专业教学知识,对于田径本身都是一知半解,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另一些老师虽然有足够专业的田径知识,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缺乏创新,不懂得变通,教学效率不高。这两种情况都是比较普遍发生的,会对学生的田径学习以及训练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

二、田径运动教学特质

(一)田径教学意义深远。田径教学可以说是初中学生们开启体育运动的钥匙,因为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离不开田径训练。田径运动在训练时调动了几乎所有的人体器官与大量身体系统,从呼吸的锻炼到手臂的摆动再到大腿的力量,全方面对学生们的体质进行了提升强化。训练好了田径,也就意味着训练好了其他项目的体育基础。其他项目既需要通过田径作为运动前的热身,复苏身体机能、减少运动拉伤概率,使后续运动能够顺利展开。又可以通过田径训练来达到激发个人素质潜力的效果。所以田径运动对于体育而言可谓是意义深远,初中老师们应当充分重视田径运动,积极开展田径教学。

(二)初中田径教学开展存在困难。在初中开展优秀的田径教学是较为困难的,这个困难的形成原因来自各方各面。学校方面,大部分学校对田径运动的训练开展没有足够重视,缺乏相关的田径训练资源。家长方面,许多家长都更为注重学生们的文化课,让孩子们将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在文化课的学习中,缺乏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的重视。这两个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普及,慢慢地都有了一定改善。而体育老师个人知识水平与教学经验则成了初中田径教学的障碍。因为田径训练的训练效果较为细微,需要日积月累才能体现,那么体育老师对田径训练所依据的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训练计划有科学依据,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才能够衡量学生们田径训练时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是否合适。

三、田径训练量与强度的关系

想要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质量与效果,初中体育老师就必须对田径训练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有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开展系统的田径教学。田径运动完成的速度和效率是衡量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学生们用较快的速度,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无疑是一种高强度的田径锻炼。而训练量则与训练所用的时间、路程有关,在学生们保持一定训练速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多、运动的距离越长,田径训练量就越大。通过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体育老师尤其要注意训练量和强度的配合,不能随意变更。

例如在训练800米跑的时候,如果加大训练强度,就会有许多女同学身体负荷不住,会有晕厥的情况出现。而如果只追求训练量,那么学生们缺乏冲刺爆发能力,田径成绩就很难提升。田径教学的效果也就不是很理想。

四、控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策略

(一)保持适中、循序渐进。初中学生们生长发育快、适应能力较强。在田径教学中可以将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控制在一个较为适中的程度,既不超过学生们能够承受的范围、有利于训练后的身体机能回复,又刚好有所突破,让学生们能够超越自己的极限。此外,还要将田径运动渗透到学生们的日常中,在日常潜移默化地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保持一定水平的田径能力。有了适中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后,还要注意田径训练的结构,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改變强度和训练量。

例如,在训练学生们400米跑的时候,在第一阶段采取训练量大但强度不高的方式,锻炼学生们的耐力,在第二阶段加强训练强度,使学生们的爆发能力有所突破,再通过第三阶段对之前的训练成果进行巩固。

(二)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因为学生们生长环境的差异等各种原因,导致初中学生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水平都各不相同。所以初中老师在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人适量地调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如果只用一个适中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而言,既缺乏挑战性,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也不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们的运动能力。对于身体素质较为一般的学生们而言,训练难度大,容易使学生们产生畏惧心理、抗拒体育运动。此外,如果学生们强行进行训练,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初中体育老师在田径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量力而行。

例如在50米的课程训练中,对女生的训练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老师可以依据女孩子的实际身体情况安排4到6组不等的50米跑,而男生则比女生多安排2到3组。也可以根据现场教学状况适量调整,务必要密切注意学生们的情况,让学生们坚持不住时主动说明。

五、总结

随着我国的田径事业逐渐发展、在各大赛事上取得一些亮眼的成绩,社会对于田径也有了更多的认识,田径训练也获得了更多肯定和支持。初中学校是培养田径运动的优秀人才的优良环境,初中学生们在文化课学习后有时间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初中体育老师要认真把控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尊重学生们个人意愿与实际训练情况。尽可能的提高学生们的个人身体素质水平,培养文体协同发展的优秀学生,提高初中田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武传学,张希亮.试谈青少年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J].田径,2019(10):47-48.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
全国田径冠军赛
趣味田径在职高田径课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计数:田径小能手
动物田径大赛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