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与实用性研究

2020-07-06 19:08李中杰张晓莹周超赵蕊
职业时空 2020年3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科学性实用性

李中杰 张晓莹 周超 赵蕊

摘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由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开设时间比较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基本上是按照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和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复制而成,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相脱节,不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开展科学性与实用性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获得了飞速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统计,2007年中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68所,约占中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0%。2007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84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在校生达到860万人。10年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接近1100万人,领域覆盖理、工、农、医、文、法、商等专业。[1]

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友好往来逐渐增多,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赴日旅游、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日本大众文化开始走入国内,日剧、动漫深受年青一代喜爱,由此而形成了学习日语的一股热潮。据日本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至2018年赴日外国游客分别为2400万人次、2870万人次和330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分别为637万人次、679万人次和800万人次,分别占外国游客数量的26.5%、23.7%和24.2%。2019年上半年赴日外国游客达到创纪录的1660万人次,较2018年同期增长4.6%,其中中国游客增长11.7%,高达453万人次,占27.3%。一些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相继开设了日语及相关专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一、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應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一)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主要是面向日资企业、涉外部门等以日语为工作语言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日语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敬业精神,能适应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大学本科的教育模式,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需要出发进行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以下特点和不足。

1.学制短。我国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大专),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原来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直接改名而成;原来的普通中专学校升级而来;几所中专或大专合并而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实行的是三年制教育,相当于日本的短期大学。比大学本科教育缩短了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基于高职院校是以培养职业技能而不是理论研究为目标的特点而决定的。所以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三年为基础进行整体科学设计。

2.学生基础差。从近几年招收的学生来看,高职院校统招生的调档分数线是200分,大多数学生在300-350分分档,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单招生。根据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日语专业17级和18级39名入学学生调查统计,参加统招的学生为25人,单招生14人,分别占总数的64.1%和35.9%。在统招生中,300-350分数段的学生为15人(文理未区分),占统招生数的60%,入学前学过五十音图的学生只有3人,占7.7%,其余均没有日语基础。

虽然高考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今后的发展潜力,但相比那些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不论是从知识面还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来看,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无视这一客观事实,闭门造车式的设置专业课程必然事倍功半。

3.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在教学条件、办公经费以及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很多高水平教师招不到、不愿来、留不住,加之一部分人对日语专业教育缺乏全面认识,重视不够,致使日语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全院共有日语教师3人,不仅担负着日语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还兼任其他专业日语选修课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更不用说参加学术研讨、业务进修,补充、更新知识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考虑到高职院校专业师资不足的客观原因,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

(二)必须结合日语的性质、特点

日语作为一门外语,既具有外语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众所周知,语言有表音和表意之分,英语和汉语分属两者代表。而日语则兼具表意和表音,或者说既有表意,也有表音。例如,“友人”一词,既可以用汉字“友人”表示(表意),也可以用读音“ゆうじん”表示(表音),而与其意义几乎相等的外来语“フレンド”则完全属于表音了。类似情况几乎覆盖整个日语,如“飲食店”=“いんしょくてん”和 レストラン,等等。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意→表音〕,即先引入汉字及读音,后引进外来语。如“許可(きょか)”“免許証(めんきょしょう)”和“ライセンス”;另一种情况是〔表音→表意〕。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引入汉字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语言。也就是日语的“训读”,如“酒(さけ)”。另一种是先于汉字进入日本的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又称“外来语”。如“タバコ”据说最早来源于荷兰语,后来汉字“煙草”进入日本后,由于表示的是同一事物,于是就把两者合成了一个词。

日语的以上特点在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很少出现。因此,日语的“教”与“学”,与英语及其他外语的“教”与“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日语中汉字的重要地位,日语的“教”和“学”应当更多地参照汉语的学习规律,即〔字→词→句→文〕的顺序开展。课程内容亦应遵循这一规律进行设置。这也是学习日语与学习英语的不同之处。所以,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结合自身性质和特点,避免照搬其他外语课程设置模式。

(三)应以英语等专业课程设置为参考

从外语教育内容来看,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知识(语音、词汇、文法、句型等)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等)。所有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这两方面来组织实施的。

从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日语教育远远落后于英语和俄语。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官,1863年在上海成立的上海广方言官,1863年广州设立的广州广方言官,1893年在武昌设立的自强学堂,是我国最早开设外语课程的四所学校。1903年全国大中学开始普遍开设外语课程。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并明确办学方针:“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以便学生熟悉课程,到美入学可无扦格”。即使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将告结束的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还公布了一份《初、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俄两国特殊的密切关系,外语教育的重点由英语转为俄语,形成了一枝独秀的“俄语热”。60年代由于“文革”兴起,外语学习几乎空白。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又一次出现英语学习热潮。目前,国内学校的外语教育主要是英语教育,尽管一些院校70年代也开设了日语专业,但在学生规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與英语教育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目前为止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大多复制英语教育模式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由于日语和英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种,英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不能完全切合于日语教育,所以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只能参考而不能机械地照搬英语模式。

(四)应借鉴日本学校教育经验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民族。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日语的形成和发展上,自秦汉时期接受汉字开始,经过隋唐时期大量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奠定了日语形成的根基。随着明治维新的实施,日本开始学习西方文明,形成了特有的日语——“外来语”,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外来语”业已成为现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日语是一个兼具表意和表音,汉字、假名、英文字母并存的“杂交语言”,同时日本也是一个注重科学研究的国家,对教育的研究也不例外。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深受人们喜爱的工业制品、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干净美丽的生活环境、世人公认的国民素质,无一不是建立在良好的国民教育基础之上。截止2019年,日本共有27人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借鉴、参考日本的国语教育,对于科学设置日语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时分配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课时和学分设置大致如下:[2]公共必修课:428学时,29学分;专业必修课:960学时,63学分;专业实训课:120学时,4学分;专业限选课:210学时,14学分;综合素质任选课:30学时,2学分;其他必修学分:17周,18学分。合计: 1748学时(不含毕业实习等17周), 130学分。以上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占了专业必修课课时数的44.58%,占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合计课时数的39.63%。尤其体育课共计90课时,占公共必修课的21.03%。

以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六个学期来计算,除去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只有五个学期,如果公共必修课占比太高,毫无疑问会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与国外同等大学相比,这一比例也明显高出许多,对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不完善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除中国之外仅有的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汉字对于学好日语举足轻重。日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汉字课。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每年在日本全国和世界主要城市举办三次「汉字能力等级检定测试」。可见日本政府和学校对汉字的重视。

目前我国单独开设日语汉字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对日语汉字的学习也仅限于课文中出现的汉字。这主要源于我们对日语汉字的错误认识所致。很多日语初学者,认为日语汉字来源于汉语,其意思相同或相近,不必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虽然日语汉字来源于汉语,但经过日本人的改造,已非汉语的汉字。不仅汉字的意义发生改变,日语汉字的发音也完全不同于汉语。例如“下”字,在日语中的发音有12个之多,且其意义、用法均不相同。再如日语中的“人力”与汉语中的“人力”,虽然汉字相同,但意思却相去甚远。如果不认真系统地学习,就会造成误会。所以将日语汉字列入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必修课十分必要。

除汉字之外,日语“外来语”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日语中的外来语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日语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开设“外来语”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这是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中的一大缺憾。

“汉字”“外来语”“语法”,是构成整个日语体系的三大支架,也是日语不同于其他外语的独特之处。学习日语,如果不从这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地抓起,犹如一辆缺少一只轮胎的汽车行驶在夹杂于茫茫森林之中的公路上,不是方向不明,就是难以前行。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这三部分内容,才能说真正掌握了日语。

(三)知、技占比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论知识性课程偏多,实践应用性课程偏少,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深刻影响所致。教师应付教学检查、追求教学进度多,指导学生开展实训活动少,学生应付考试、追求考试成绩多,投身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不足。由于基本技能不扎实,许多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现象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信誉度。

三、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参考方案

为使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社会需要,进一步减少教学资源浪费,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统一,本课题组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日语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日本学校教育经验,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充分讨论,提出以下课程设置方案。

(一)课程设置框架导图

(二)第一阶段的课程设置(1-2年级):基础课程(按学期列示)

(三)第二阶段的课程设置(3年级):专业课程+实习

在经过两年基础课程学习之后,从3年级开始进入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本课题组根据不同专业提出以下课程设置方案,以供大家选用。

1. 共同课程示例。

2. 分专业课程设置示例(第五学期)。

(1)商务日语方向课程设置

(2)旅游日语方向课程设置

(3)酒店日语方向课程设置

(4)以赴日留学为目的的课程设置

(5)以赴日就职为目的的课程设置

外语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日本政府招收外国留学生政策的放宽,赴日留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近几年,很多学校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赴日短期访学等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备条件的学校,在以上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学制设置,例如采用「2+1」或「2.5+0.5」模式,对提高学生日语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崔胜男,孙琳,胡小明.外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主要流派[J].校园英语·中旬,2017(07).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科学性实用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