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摘 要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实现,使得传统模式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和理念倍受禁锢。财务的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核算,甚至实时核算;业务的动态的数据上升到时时监控;财务报表的静态反馈上升到动态的仪表可视化管理。本文通过企业价值架构的三大要素,从概念、认知、模式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发挥业财融合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 业财融合 企业价值 中小企业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迭代,无论在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还是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已意识到经济转型升级必然,以及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管理会计、业财融合不断被广泛传播。2016年,财政部结合市场需要,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在指引中提出对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四大原则,即战略性、融合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并明确应用管理会计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同时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在实务中,业财融合更多以管理手段被呈现,并未真正体现《指引》中所界定的意义。本文从业财融合的概念入手,通过对财融合的价值结构及内在联系的分析,结合案例对业财融合提升企业价值的成效展开探讨。
一、业财融合概念和认知的突破
(一)业财融合的概念
在对业财融合的理论探索中,郭永清2017年曾对它给出这样的定义:“业财融合是指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数据源的及时共享,基于价值目标共同作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以保证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的实现”。这里更多是被作为一种手段被认知和诠释。在查阅的大量学术文献中,业财融合也多从财务的视角被解读。事实上,实践中的业财融合需要从更高视角和深度去诠释、规划和整合。
业财融合不是简单的业务融入财务,财务融入业务。它需要实实在在的以战略规划为导向,将业财融合嵌入单位的各个领域,全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对业财融合的概念定义如下:业财融合是基于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资本结构的高效协同,通过信息共享,将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为企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的价值发展。
(二)业财融合认知上的突破
第一,眼界。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一定要以全局的眼光看待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还要有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笔墨等于零”,意思是在艺术里,艺为上,技为下。简单来说就是眼高手未必低,手法稚拙也能出艺术品。但眼界低,出手一定低,技术再好,也只能流于匠人层次。
第二,客户边界。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投融资、管理、盈利的模式的改变,让客户的边界有了新的定义。不仅每一位员工可以成为企业的客户,每一个上下游价值链任何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客户。对客户的认知要突破阈限,业财融合才更有意义,创新才会不断延续,企业价值提升才有可能实现。
二、业财融合构建下的企业价值
如果说企业价值的本质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那么企业价值结构的搭建则奠定了其价值的大小,而这种构建是否能长期有效的实现企业价值从1到n,则取决于业财融合的深度、广度。一般情况下,资本、商业、管理的三大模式组成企业价值结构。当一个值钱的商业模式和一个可贯通的资本路径,匹配一个可信赖的高效团队,三方充分融合,企业价值的提升将无可估量。
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从战略定位到市场细分,是企业从0到1的过程;管理模式体现公司的激励机制的过程推动,是企业从1到n的过程;资本模式是通过对预期的管理,为企业创造n的价值变现到今天的估值的能力。三者相互牵制、相互促进,通过业财融合的有效融入,达到平衡,促进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业财融合的价值结构分析
(一)商业模式
不断创造业绩、为企业谋求生存之道是企业家最核心的工作,但很多时候,企业家会发现,在成长的道路上,企业总会面临各种市场利润的诱惑,在这种诱惑下,企业赚着赚着,却可能越来越不值钱。因此,在企业创立初期,明确战略定位,锁定客户需求,做好市场细分,就是商业模式的确立。这是企业发展的初心,是成长路上的基石。企业未来在战术的制定、管理的模式、资本的结构都需要以此为本。这需要直觉,更需要眼界。
当然商业模式能否落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业财融合商业模式的分析,小规模试错是企业的最佳策略,一定要让企业明白,企业最大的损失来源于高效率、大规模地制造客户根本不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才是检验商品和服务的唯一真理。
(二)管理模式
有了商业模式的从0到1,管理模式就是从1到n的支撑,它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多快、多稳。
第一,股权结构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顶层设计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散伙的风险,很多企业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境遇:股权纠纷,从一起打拼到同室操戈;股权结构失衡,导致企业發展动力不足;没有长远的税务规划,导致承担巨额税负;不懂风险隔离,让企业风险引火烧身。通过业财融合对股权结构分析,在一开始就做好规划,如同排兵布阵,用战略思维设计顶层,帮助企业建立长远发展脉络。
第二,激励机制决定了企业能走多快。为什么游戏中的玩家总是能不断从中获得乐趣,除了游戏本身的娱乐效果外,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对每一位玩家的实时奖励,如级别升级、赢金币、更迭装备等,这种及时的奖励就是一种激励机制。企业也是一样。企业成长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客户,管理好客户就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让客户在为自己谋利同时为企业创造增值。通过业财融合分析,运用游戏思维,对客户的行为提供选择式引导,实时奖励,让这种可选择后的结果可预期、可控制、创造惊喜。
第三,管理流程决定了企业能走多稳。好的管理来自好的制度,没有制度的团队,缺少凝聚力,员工容易各自为战。现实中,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制度或是不合理的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一项工作互相推诿,使有序的工作变成无序,这种(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无序不仅包括有章不循的无序、业务流程的无序、协调不力的无序,还包括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因此,管理流程的业财融合,就是要设定好流程和制度边界,使业务活动在边界内游刃有余的开展,让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率,外部经营有活力,协助企业稳健发展。
以上三点对业财融合下管理模式的分析,就是本着重视每一个落地的点,将顶层设计、激励机制、管理制度系统的串联起来,助力企业撬动经营。
(三)资本模式
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最终以财务业绩的形态体现,我们称为资本模式,或财务结构。今天的企业家更多的关心利润表,因为它可以清晰的告诉我们,一段时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是赚钱还是亏钱。然而,企业的运营实际上大多围绕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进行,如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从业财融合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当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通过盘活存量,创造增量来进行。提示企业应该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应该轻负债还是重负债,应该举债还是融资,应该强化现金管理还是赊销管理。结合现金流量及利润的情况,调整战略格局。
把企业运营的周期放得更长远些,只有转变了思考的逻辑和认知,你就懂了为什么亚马逊亏了十年,才能做到今天的第一;阿里巴巴亏了八年,才能成就今天的巨无霸。这就是业财融合对资本模式的价值,对提升企业价值的创造。
四、业财融合提升企业价值的综合运用
业财融合的根本,就是最终提升企业价值。独具匠心的亚朵以为在途旅客提供第四空间的全新概念成为行业翘楚,其所倡导的轻生活态度,删繁就简经营理念更是新时代下业财融合之典范。
亚朵创立于2002年,借助独特的经营方式,迅速完成扩张,目前已覆盖360个城市,3200多家连锁酒店,于201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酒店行业海外上市第一股。成功的背后不外乎业财融合的思维逻辑。
首先,确定商业模式。随着产业的转型和消费的升级,中产阶层的数量会不断攀升,亚朵融合了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后,迅速定位了自己清晰的商业模式——即协作连锁中档酒店消化存量,同时利用自身酒店顶尖管理优势为资本平台,通过直营、直管、加盟的方式,整合各地房东资源,实现平台运作,创造0到1的突破。
其次,确定管理模式。为了改变传统酒店低效的管理模式,亚朵大胆的创新,提出轻生活态度,删繁就简的经营理念。在实际的运营中,亚朵成功地将激励对象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在每一个环节寻找客户,最大限度的开发价值链,最终形成上下游互动式战略联盟。一是联盟供应商,将酒店打造成新的零售空间,在向供应商采购酒店用品的同时,收取商品在酒店的空间展示费;对形成销售的,收取销售佣金;二是联盟客户,为了解决资金和客户黏性的问题,亚朵将筹备中的酒店项目作为众筹对象,吸引投资人以小笔投入的方式参与新亚朵酒店的股权融资,并获得保底的经营分红。这种多重激励的高效机制,帮助亚朵迅速完成从1到n的扩张。
最后,资本模式。有了商业和管理模式的定位,亚朵成功将传统酒店的重资产、高举债和单一的融资渠道,转型为轻资产、低负债、众筹式融资模式,不仅盘活了地方存量,还创造了增量,形成客户端维度多元、供应端维度多元、股东维度多元、利润中心多元的效应。
五、结语
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筹帷幄的智慧和眼界,规划好企业战略蓝图才是业财融合有意义的开始,不忘初心,以终为始,调整企业系统化结构、加强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和部门间的紧密协作,最大限度发挥业财融合的能效,不断突破边界,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财富,推动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为镇江大成财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 邹兵.业财融合视阈下跨境电商企业价值创造路径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9(4):36-38+41.
[3] 郭悦.对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企业价值的认识——基于销售毛利率财务指标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