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甚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地位如此重要,因此教师更应结合当下形势,在教学实践上不断发展创新,以满足社会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时间思考
在当前时代,发展是高速的,教育无法摆脱时代浪潮的冲击,从前教育提出全面化发展,当前教育偏重素质化发展,因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必然还会产生新的变化。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具有枯燥的一面,因为小学语文一方面是积累生词,另一方面是听教师講解文章。前者依靠背诵和记忆,这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因此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很正常,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相融合,进而抵消识字认词带来的不良情绪。对于文章讲解,之所以产生厌烦情绪,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沉浸到文章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如果能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色进入文章里,才能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还能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这样就可以避免枯燥听讲。
影响语文教学创新的还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例如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小学语文教师中有许多执教多年的教师,他们几十年来都运用着同一套教学方式,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不容易接受新式教学方式,因此造成语文教学的创新难以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
1.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小学语文是引领学生培养情感理解和生活认知能力的敲门砖,为了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时将课本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燕子》为例,文中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以及燕子在春日飞行的场景。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寻找并观察小燕子的样貌、行为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小燕子的“真身”,原来燕子的尾巴真的像一把剪刀,原来小燕子的到来就是春天来临的象征。将课本中文字描述的形象转变为真实生动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表达及写作目的的理解。此外,一年级的《春夏秋冬》、三年级的《荷花》等都涉及日常生活,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穿插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认知中,教师往往以一种“领导者”的形象存在,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甚至畏惧。如果师生之间形成了“学生害怕教师”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学习是建立在交流理解的基础上,语文学科的情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学生因畏惧而不愿主动与教师交流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彻底理解学习内容。
因此,在语文教学创新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更愿意把教师当作一个分享学习生活和学习难题的朋友,进而促进师生交流、保障教学质量。学生与教师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后,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可见,建立起一种新型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一大方法。
3.将游戏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为小学是学生进入校园的初始阶段,如果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对学生的学习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教师可以采用如组词比赛、成语接龙、课文辩论等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这里以课文辩论为例,“部编本”五年级语文《落花生》一文通过作者与兄弟姐妹种花生、与自己的父亲议花生等过程中,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应该讲求体面,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有用的人需不需要讲体面”为中心互相辩论,在学生互相支持、反驳中,课堂氛围得以活跃,学生一边以游戏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分析,一边对文章深入理解,达到了教学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地融入游戏节目,以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4.改善教学模式
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与时俱进,结合时下流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能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进而提高对学生的知识输入。例如在课堂上加入小组讨论模块、举办反转课堂等,学生不再是课堂全程端坐在座位上学习,而是可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讲台上也不再只有教师可以讲题,学生也可以站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独特观点。语文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理解会更抽象,语文知识是灵活理解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跟随教学潮流的变化创新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对教学的创新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历史上多少真实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固守不变、不懂创新终将会被时代抛弃。因此作为启蒙教师,就更应该加强对课堂的实践创新,让学生从语文的学习中获得受用终身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吴丽秋、周旭壮《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现代交际》2019年第9期。
[2] 宋宇宏《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3] 臧远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8期。
(刘琦,1994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