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华平
【摘 要】 小学语文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新课改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方案
引言:
小学语文的学习从综合视角来看不仅是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其他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学习数理化时,优秀的语言理解力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题目。除此之外,语文学习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涵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
对小学语文来说,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这些总结起来都是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但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艺术审美的欣赏力、个人的文化修养等多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小学阶段开始教师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指导,让他们对语文这门课有更深的理解。语文并不像数学学习一样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更创新的思维去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还保留着原始的教学思维,觉得小学生年纪还太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堂应该全程由老师带领着。这种思维过于片面,也不太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正是因为学生现在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很缺乏,所以教师才更应该有意识地开始锻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是能积极参与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角色,应该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引导他们更好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语文学习其实有非常丰富的自主空间,每个孩子在阅读时都可能会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促进思维的进步。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
(一) 教师提供更有效的阅读指导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时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作为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让学生对它有更深的感悟。所以在课堂上学习课文时,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阅读指导,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先从一些浅层的信息点确认学生有仔细阅读文章。比如地球的半径是多少?如果学生仔细读了课文就会知道是六千三百多千米。再比如地球上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呢?通过阅读学生也可以了解,水、森林、生物、天气等地球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但这篇文章的内涵其实是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珍惜地球。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教师就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的引导。可以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因为有些事情学生即使知道它们是不好的,但也是只听说而已,并不知道究竟会带来什么危害。然后再适时给学生进行科普,比如一个塑料袋如果不扔到垃圾桶里集中处理,在大自然中自然降解也许要上百年;再比如废电池对水和土壤的污染都是非常严重的。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爱护地球的环保意识,这也才能真正体现这篇文章的价值。
(二) 构建问题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有目的性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用口语或文字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桂林的山水风光,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更真实地感受漓江又绿又静的水,感受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更有代入感。学习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以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游玩为起点,先带动课堂氛围,之后再进行深一步的拓展。无论是家附近的公园,还是外地的著名景点,都可以让学生让学生试着描绘其景色。还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就像描述公园的人工湖时,有个学生说“湖水可真静啊,静得让你看不到多余的涟漪;湖水可真清啊,清得可以当作我的梳妆镜”。像这样的过程,就证明学生不仅在积极地参与课堂,而且充分开动了大脑,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利用。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素材积累的过程,而学生只有在充分思考后,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 课后拓展活动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课后的知识扩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对人品格修养的影响更多是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阅读过更多优美的文字后,学生会下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相似的事物。
比如在学习《触摸春天》時,邻居的小孩因为眼睛看不见,只能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感受春天。教师可以在课堂尾声以此展开发散,让学生在周末试着走出家门,寻找眼睛能够发现的春天。还可以让他们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诗句,比如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咏柳》,就是描绘早春二月时杨柳随风飘荡充满活力的景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情。通过这样的课后知识拓展,学生不仅能亲自去感受自然的美好,还能拓展知识面,再加上语文写作讲究的就是真情实感,在自己感受过春天之后,相信学生笔下描绘的春天也一定会更加美丽动人。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只是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熟读、背诵,而是要更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才能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科素养,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冰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9(34):89.
[2] 丘海涛.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32-33.
[3] 缪建锋.以核心素养导向为背景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