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吴桥县小麦茎基腐病特点、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0-07-06 03:20张明娟,韩玉芹,齐猛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张明娟,韩玉芹,齐猛

摘要: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吴桥县发生逐年加重。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吴桥县小麦茎基腐病面积增长、程度逐渐严重、发病时间提前的发生特点,并分析了该病趋重发生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要提高防控意识,加强农业防控,科学合理用药等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张明娟,韩玉芹,齐 猛. 河北吴桥县小麦茎基腐病特点、原因与综合防治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30-31.

小麦茎基腐病属土传性病害,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的改变、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高产耐密小麦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小麦茎基腐病病情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吴桥县麦田常发病害。小麦茎基腐病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浸染植株,主要危害小麦茎基部1、2节叶鞘及地中茎,表现为褐色或黑褐色,阻断叶片和根部的营养交换,出现弱株或死苗,湿度大或中后期出现红色或白色霉层。尤其无效分蘖多的田块,给病菌提供了优质载体,发病严重。

一、发生特点

1、发生面积逐年增长

吴橋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 2016-2017年小麦茎基腐病处于零星发病阶段,2018-2019年发生面积迅速扩上升至20万亩左右。

2、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2016年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生长后期发生,发生部位在基部叶鞘上,病斑不明显,常与叶片自身老化混淆,或者说病害的发生加速了叶片的老化,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2017年发生面积虽上升快,但尚未造成太大产量损失,发生部位由叶鞘到基部茎秆,茎秆上的病斑小而浅,茎秆被侵染也是在后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2018年严重地块,特别是老病区、病田,病斑侵入植株茎壁,造成茎壁失水坏死形成枯白穗,严重影响产量,个别地块产量损失高达30%。

3、发生时间提前

2017年以前小麦茎基腐病多发生在小麦生长后期,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有病斑。近年来出现冬前侵染地块,2018、2019年小麦播种出苗后,个别重病田出现植株叶片发黄,第一叶鞘上有病斑,造成枯死苗;早春侵染现象普遍,且病斑加重。

二、发生趋重原因

1、栽培制度

(1)连作与耕种不合理

常年连作、铁茬播种、旋耕、秸秆还田为病菌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造成土壤(特别是耕层)内的菌原量增加。小麦茎基腐病轻重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密切相关,小麦根部土中病原菌群体数量消长与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程度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越多病害越重[1]。

(2)施肥不合理

氮肥使用量偏大,特别是小麦春季追肥,多以氮肥为主,极易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茎基腐病明显加重[2]。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的地块发病重;偏施氮肥、养分不均衡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2、种衣剂不合理

生产上常用的种衣剂多为杀虫剂,杀菌剂含量少,对小麦茎基病防治效果一般。且有些杀菌剂对小麦有抑制作用,影响小麦苗正常生长。

3、播种时间晚

晚播面积大、冬季干旱、麦苗长势弱,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因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力缺乏、水浇条件不足、天气干旱等原因造成近年来小麦晚播面积加大。

4、品种抗性差

生产上现有推广品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抗病力都较差,大多容易感病,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茎基腐病逐年加重的又一重要原因。

5、土壤缺钾

吴桥县土壤含钾量平均128 ppm,低于周围县市,属于缺钾地区。

6、防控意识差

由于小麦茎基腐病初侵染期,病斑小,症状不明显,并常与叶片、叶鞘自然老化混淆,所以非专业人员很难发现,无法引起农民和基层领导的重视。即便发布了防治预报,往往有些农民也存在侥幸心理,常常错过防治适期,等到症状凸显,已难以控制。

三、防治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由于病菌初侵染期病斑小不宜被发现,加之部分农民对其发生规律认识不足,特别是新发生区域,农民防范意识差,因防治不及时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显的尤为重要

2、加强农业防控

要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及时防除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适量播种,推迟封垄期;提升灌溉能力,减少晚播面积;实行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钾肥。重病区实行轮作倒茬、土壤深耕是有效的农业防控措施[3]。

3、以防为主,科学用药

小麦茎基腐病的药剂防治应以种子处理为重点,重病田辅以早春田间接力喷药,可有效控制该病为害。通过种子处理,使小麦根围病原菌群体数量明显下降,冬前麦根围病原菌数量高峰和田间麦株发病高峰同步,要压低冬前发病基数,从而控制春季发病程度。

(1)种子药剂处理

药剂拌种可选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对于重病田应适当加大杀菌剂的用量,市场种提倡二次拌种。为消除药剂对出苗率和株高的影响,每50 kg麦种可加入200 mg的赤霉素。

(2)春季喷药防治

对历年的老病田、重病田、低洼田或丰产田,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还必须辅以早春喷药防治,才能更有效的控制病害,降低产量损失。但防治时间要早,以3月上、中旬(返青一拔节期),田间病株率达10%左右时用药效果最佳。种子处理后,早春再辅以药剂喷雾,一般比单独进行种子处理的防病效果提高10%-30%。

四、结语

总之,以农业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种子处理为重点,早春重病田辅以药剂防治的小麦茎基腐病综合治理对策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地减轻和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的为害。

参考文献

[1]  董海英,邢百梅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环境及预防措施[J],种业导刊,201608期。

[2]  周海峰,杨云,牛亚娟,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14-117。

[3]  潘以楼,吴汉章。三唑类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J],农药,1992年04期。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