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
摘 要 受盐业改革的影响,近三年来制盐企业的生存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在不断降低企业的生存经营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统一思想 ,坚定信心,着力构建生产制造成本控制中心,努力实现全年降本增效目标;成本管控是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它是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抓住它就可以带动全局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的成本管控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制盐企业 成本管控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企业成本管控是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流程中是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同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得到改正,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云南省某制盐行业,自2017年盐业改革实施后,面对食盐市场区域放开、价格放开,食盐行业进入“价格混战区”、“镇痛区”以及生产原材料大幅涨价等严峻挑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全面提质增效,持续挖潜增效,紧抓盐改机遇,精耕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全国市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企业整体经营稳健。
二、制盐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成本信息来源不精准
目前,企业尚未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成本内控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只注重目标利润完成情况、重点费用管控及销售费用的控制。财务管理部门设置的成本核算岗位管理人员的业务与技能水平在成本核算环节没有实际的实战经验,往往依葫芦画瓢,导致成本核算账目存在纰漏与问题。此外,企业为进行纳税筹划,或者满足自身融资筹资的需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在做账的过程中, 针对性地人为增加或者人为减少生产成本,达到提高或减少利润的目的,这导致企业成本数据信息与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大相径庭的现象。例如:包装生产车间本季度实际消耗领用包装物直接材料为900万元,但企业本季度为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利润,人为把部分包装物领料单压至下月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成本信息不真实。另外,企业管理者长期以来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人员、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认为成本管控都应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而把在生产单位第一线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结果会导致管成本的不懂生产、懂生产的不懂财务。一线员工成本意识淡漠,只會一味被动执行上级管理者的意图,长期以来工作呆板机械,创新性、能动性受到限制。企业生产单位与销售单位独立性强,生产员工感受不到市场机制改革的压力,工作积极性不能调动,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分解到岗、到人,不能压实责任。
(二)企业成本管控方式不科学
目前而言,企业对生产单位成本管控的方式并不科学。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大多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成本管控方式以财务管理部及经营管理部为核心,主要是通过将各生产单位发生的成本通过层层汇总的方法归集到财务管理部及经营管理部,然后财务管理部、经营管理部将各项成本和总成本与全年预算进行同比或者环比,最后提出下一阶段的成本管控目标。这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成本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真的问题,从而使得成本管控缺乏依据;第二,这种方法依赖于成本核算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一旦这两项关键指标出现偏差,将最终导致成本管控失败;以目前制盐企业生产单位在产品成本为例: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和各工序结存的半成品),根据实际具体情况及连续生产过程,未计算期末在产品,全部转入当期生产成本,因此在产品就间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失真。此外,企业目前成本核算采用系统与电子表格相结合,材料核算、折旧计提、成本结转都是在“用友系统”完成,但成本计算是在电子表格计算,随着产品日益增加,成本岗位核算工作量大,差错率将会加大。后续需借助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 。
(三)企业的采购制度存在缺陷,成本管控信息系统不全面
企业下属共4家生产单位,分布于“昆明、一平浪、普洱及乔后”是云南省井矿盐的重要产区。目前生产原材料采购模式为“集中管理、授权采购、分级采购”对原煤、卷膜、编织袋、纸箱、纯碱、食品添加剂等重要生产性物资以及单项采购金额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的重点物资进行重点管控,重要生产性物资、涉及公司全局性的生产物资和项目建设物资的采购按照公司招标管理制度执行;具体采购由各生产单位按已审批的预算、计划,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采购。企业对上述流程模式权力下放,管控不严,造成各生产单位采购过程中自行操控度大,招投标时为规避公司管控,会存在拆分标的行为,生产原材料质量存在瑕疵,价格个别不合理,比如原煤发热量偏低,不能达到目标值,因此造成公司产品直接成本增加。
(四)成本核算方法创新性不强
现阶段,企业下属四家生产单位的成本管控工作需要完善其成本核算方法。生产企业是一个生产经营过程复杂的内容,需要企业整体的进行管理和控制。目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例如:辅助车间自发电成本的核算,按照一个生产企业拥有2台汽轮机计算,蒸汽生产过程能发电,辅助车间存在相互用电的情况,目前是按照上年外购电价,从蒸汽综合成本中扣减,没有单独核算自发电成本,所以自发电量的多少,会对蒸汽成本造成波动。企业成本的费用失真很难保证其真实性。同时现在潮散盐产量越来越高,大约占到盐产品总产量的一半。由于潮散盐未使用中压汽,中压汽主要用于干燥,根据干盐产量的不同,每月用汽量大约在6000~10000吨,目前是按装置进行核算,没有进一步细化核算,所以潮散盐成本大约摊高8~12元/吨,而袋装盐的成本被拉低,这不利于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核算。随着政府对环保工作日趋重视,目前各生产单位分厂内部联动性差,发现排放超标仅个别岗位进行处置,未及时启动影响所有排放物超标环节的控制措施。导致排放超标,遭受政府部门行政处罚。
三、加强制盐企业成本管控的对策
(一)完善相应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保证成本数据信息的精准性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确立战略成本管控思路,从战略思想的角度运用成本管控,要把成本管控工作逐步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逐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及控制水平,促使企业获得更多超预算效益,以全力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第二,成本管控工作要逐步超越財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需各个部门参与到成本管控工作中来,只有全员、全部门参与的成本管控,才能发挥成本管控的战略工具作用。其次,进行激励机制,把成本控制奖励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企业实行正向激励,即“只奖不惩”,以切实激励各单位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基于此,企业应致力于实现全面成本预算管理。采用价值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项财务收支进行预测、目标控制,对企业的各项投资进行评价、决策的管理方式,把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并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相结合的全程监控。
(二)实现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重视引进较为先进与科学的成本管控方式,以及相匹配的人才。一是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把成本管理放在企业管理大系统中去,建立科学的、可行的成本管理系统。二是设置全员管理方案,把企业管理的各项成果体现到成本管理上。要求企业领导重视,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每个企业成员都要分担成本管理的责任。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检验、定额管理、领退料手续,定期盘点等管理制度,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改变成本管理仅是财务控制的观念,提出适合企业特定情况的规划、成本管理目标,从以财务控制为主到企业运行全程管控,从事前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控制,使有效的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四是成本管理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不断地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应对风险,掌握市场主导地位,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优化企业生产原材料采购模式
把“集中管理、授权采购、分级采购”,改变为“集中管理、集中采购、授权采购”,采用新模式后,涉及生产主要原材料价格可以节约大量的采购成本,且简化了复杂而又费时的招投标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资金,又方便了管理;因集中采购会造成公司本部财务核算量增大,应持续推进财务共享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公司财务就可以通过财务共享集中化、标准化和端到端的核算流程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集团提供信息决策支持。
(四)以对标管理为抓手,深入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实现成本核算方法创新性
首先,按照“稳发展、强管理、控风险”的管理要求,应成立领导小组,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指引,实施生产经营对标管理,通过对标管理、优化物流、技术改造等措施,全年降本增效、推动挖潜增效工作,持续改进,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其次,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学习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企业所用。对此,企业应结合实际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直接引进或综合运用。
四、结语
控制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是企业对抗来自内外的压力并求得生存的保障;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成本管控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降低,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可减价扩销,巩固经营基础,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全面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盈利能力。
(作者单位为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企业成本管控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2018(11):139.
[2] 刘道心.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商论,2019(02):128-129.
[3] 杨兴山.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纳税,2019(03):28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