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杰 刘占方
【摘要】问题学生一直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对象,他们的行为不但阻碍自身的发展,同时还会阻碍良好班风的形成。对问题学生适度的教育,可以促进其转化。
【关键词】问题学生 轻度 家庭教育 教师 心理干预
案例陈述:2017年,我刚开始班主任的工作,就遇到了一个令我头疼的学生。他叫小童(化名),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小男孩,却对新集体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经多方询问和调查,了解到:小童生长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父母比较溺爱。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被老师误会,师生关系闹得很僵,从那以后,小童就不再信任老师,甚至和同学都很少交流。你看着他的眼睛,就能明显感觉到其中那股深深的敌意。
处于青春期的小童,开始叛逆,开始挑战学校和班级的规则。我软硬兼施,却也无可奈何。班里的一些学生,开始有样学样,教学工作很难开展,班级的整体成绩逐渐下降……
一、問题学生定义
像小童这样的学生,在教育界通常称之为问题学生。但问题学生又分为很多类,很难一概而论。对于问题生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比较倾向于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的定义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之上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所理解的问题学生,是指存在轻度心理问题,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干预能够恢复正常水平的学生。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不在此列。
小童就属于这种轻度的心理问题学生。在他身上给予必要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可能转化为一名正常心理学生的。
二、轻度心理问题学生的来源
像小童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我们的工作中并不少见,其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以为确保孩子的衣食住行,看着孩子写作业上辅导班,就完成了家庭教育的任务。其实不然,小童是不缺少这种所谓的家庭教育的,正是因为他的生活环境舒适,在心理上才更易于受伤。据说,当时小童的父母闹到了学校,使问题变得复杂。小童的心里既藏着对老师的“恨”,又包含着事情闹大丢脸难为情的复杂心态,使他迟迟不愿与自己和解、与老师和解,慢慢的将这种敌意变成一种日常。可见,他的父母并不合格。
小童的经历绝不是个例。当今社会,真正的家庭教育是极其匮乏的。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因此对孩子疏于管教。出了问题全归咎于学校,殊不知,孩子在入学之前的行为习惯、脾气秉性的养成对他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一些家长,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养家糊口,甚至离开孩子远走他乡,不得已将儿女将孩子托付给家中的爷爷奶奶,连孩子的日常起居都无法顾及,更别提教育了。老人的思想已经与时代脱轨,无法承担家庭教育的重担。当今社会,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隔代抚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虽无耐,却也是事实。
(二)教师自身的疏漏
问题学生的产生与教师脱不了干系。王晓春老师提到:“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前两者分别将学生的优劣归结为教师权力的大小和师德的高低。在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已穷途末路时,很多老师却仍以其作为教育方法的主流,根源在于教师职业的自我满足。很多老师都认为自己的经验足以应付到退休,疲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在践行终身学习观念这方面做得不够,疏于应对特殊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之在教育问题学生方面方法滞后,达不到好的效果。
老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而新手教师恰恰是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处理问题学生的能力和方法。在农村地区,对于新手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年轻教师想学习也无从入手,很多人只能盲目地模仿老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资深经验,也学到了老教师保守的缺陷。
(三)心理教育的滞后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已蓬勃发展数十年,而我们才刚刚意识到其重要性。小童的小学时代,是没有心理健康课的。确切地说,有心理健康课的表,而没有心理健康课的里。在多数的农村地区,信息的闭塞,使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课认识不足。认为心理课就是讲讲故事、做做游戏,为了应付检查,再写写笔记。也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很多都是兼职上心理课,或者是临近退休缺乏职业热情的老教师。一堂心理健康课就这样在流于形式中荒废了。殊不知,像小童这样的问题学生是要进行个别疏导的。
要进行个别疏导,就需要特定的疏导场所,即心理咨询室。我所在的中学,是这几年才开始有正规的心理咨询室的。但似乎是自建成之日起,心理咨询室便被打入了“冷宫”,从来没有发挥过它应有的作用。我曾因为小童的事情申请用过一回,里面的桌椅、沙盘上都蒙上了淡淡的灰尘。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使老师和家长都更愿意关注成绩,“小孩子,能有什么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普世的教育观。
殊不知,一点点小小的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三、轻度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与管理方法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轻度问题学生,自然会转化,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正是由于“轻度”,其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发现和重视,所以往往轻度的问题学生多数都发展成重度问题生,难以转化,断送孩子的一生。我认为,教育轻度问题学生需把握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
在孩子的心里,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教育孩子当家长的责无旁贷。正确的实施家庭教育,除了学习成绩,“父母更要着重关注孩子生理、心理及思维的发展。比如,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以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学会倾听与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等等。
经济时代,如果为了生计迫不得已远离孩子,也可以通过和孩子、老师沟通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工作忙、没时间,不应成为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借口。通讯设备如此发达,一天之中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喜怒哀乐。在沟通中,家长也要明白,老师作为普通人,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和老师站在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齐心协力。老师要尊重家长,家长要信任老师。
(二)恰当的心理干预是解决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就小童而言,他敏感,多疑。我利用这一点,在他出现问题时不及时指出,而是“纵容”他犯更多的错误。一段时间后,他反馈给我的信息是,他发现不但老师不管他,连同学们也越来越“迁就”他。没人在意他是否有错,他感觉自己被孤立了。这时候,再对他进行教育,让他切身感受到做错事要承担的恶果,他会在心理上不知不觉产生想要转变的想法。
不同的问题学生,他们的身上有着不同的特质。我们作为教师必须了解每个问题学生身上的特质,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这要求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学会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掌握一些与问题生沟通的策略。就如王晓春老师所说的那样,在问题学生面前,我们要学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直至现在,已经一年有余,小童仍然是一个爱犯错误的孩子。但起码,他已经对我不再有敌视,愿意相信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说说而已。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这些轻度的问题学生有信心,他们就会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参考文献:
[1]李斌.浅谈学校管理中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甘肃科技纵横,2008,(02):152.
[2]王忠艳.浅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吉林教育,2014,(05):113.
[3]陈晓丽.浅谈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试题与研究,2015,(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