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三T"德育模式的校本化实践

2020-07-06 03:22张天若
中国德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活动

学校应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创造性地总结出“三T”德育模式,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T”(T取英文Tier首字母,中文译为层级)德育模式着眼群体、小组、个体三个层级,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以“三T”心育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1.群体化心育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心理发展目标,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适应高中新生活”“正确认识自我”等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了“学会正确选择”“学会和异性相处”等课程,在高三年级开设了“学会压力管理”“扮演社会角色”等课程。这些课程充分挖掘中学学科教学中蕴藏的隐性教育价值,旨在使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达到特定的水平。

建立心理档案,实现全面主动干预。学校对高一新生实施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以小信封的形式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每位学生,给予成长建议。对于需要关注的学生,做好回访工作。在高二、高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还会对学生进行再测评,做好相关追踪、预警工作。

2.小组化心育

开设心理选修课,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每学期均聘请扬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开设选修课,如“人际交往技能训练”“青春解码——青春期性心理知多少”等,每门课20个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课程。每门课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具体活动。

组建心理剧社团,通过展演形式实现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剧社团每学期参加社团展演活动,全校范围的心理情景剧展演为学生提供了解读自己、解读生活、促进心理健康的平台。学生可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强对角色的理解力,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共情能力,亦能通过表演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起到心理宣泄的作用。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高效应对共性心理困扰。学校定期开展班级心理委员会议,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干预。团体人数一般控制在15人以内,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愿报名,心理老师通过面谈等方式,筛选出合适的成员,开始为期6周的团体辅导活动。

3.个性化心育

建立三级访谈制度,全方位为学生安排心理导师。一级访谈的导师为124名经市级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负责学生平时的成长信息采集及观察档案的填写;二级访谈的导师为学校10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负责在心理访谈室接待来访学生,解决学生的成长困惑;三级访谈的导师为扬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和扬州市级医院心理临床专家,负责心理咨询督导以及针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干预工作。三级访谈不仅能够让当事学生得到不同层级心理老师的有效指导,使其找到心灵成长的空间,也有助于学校从不同层级收集案例、聚焦重点、提供个性化指导。

二、以“三T”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群体化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大学节、公益节等活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节日活动能产生两方面的效应:能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进行检验和判断,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加理性的规划和合理的选择,增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自觉性;学生在参与群体活动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规划、协作、反馈、调节能力,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协作、乐于奉献的习惯,而个体习惯的完善反过来又能促进个体发展和群体和谐。

2.小组化活动

学校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共开设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公益、心理、体育、艺术等75个社团,组织小组化活动,以共同体内部基于相同兴趣的深度交流来推进学生德育工作。其中,储英俱乐部是江苏省体育局审批命名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以俱乐部为载体,实现体育活动课程多元化、个性化,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以社团为平台的共同体建构与学习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全面生长。

3.个性化活动

立德树人最终指向的是人,指向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禀赋、兴趣、特长的具体的人。任何群体、小组的活动都必须借助个体的反思,才能最终完成个体品格的内生过程。因此,学校积极推动学生个性化活动开展,借助成长档案等手段,充分发挥元认知的作用,矫正、完善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养成审慎、理性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学生个体的内省性活动一般需要借助精准的专业指导。比如,个别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困惑,学校专题网站上建有“你我有约”专栏,提供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在线留言,也可定向求助某位老师、家长、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或社会工作者。

三、以“三T”实践促成学生知行合一

1.群体化社会实践

学校对所有学生的群体性社会实践进行了校本化、序列化设计。高一年级侧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组织开展了“扬州好人”进校园、“缅怀先烈振兴中华”清明祭扫等活动,致力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高二年级侧重砥砺青春。学校组织开展了登泰山、拜孔子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旨在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高三年级侧重履行社会责任。学校组织开展了“走向社会,青春担当”实践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另外,高中三年全体学生都要参加“人人微公益:小善大爱助成长”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监控,使用“人人微公益积分卡”进行记录,鼓励学生存善心、行善举,养成仁爱之心。

2.小组化社会实践

项目式、主题式、菜单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了4-8人的实践小组,通过开展“扬州运河文化”“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社会调查类实践项目、“瘦西湖水体质量”“教室照明”等科学实验类实践项目、“无人机制作”“我爱编程”等科技创新类实践项目以及“最美扬州旅游线”“人人微公益”等方案设计类实践项目,全方位开展研究性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个性化社会实践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转变传统教育中重共性、轻个性的陈旧观念,在社会实践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个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特长、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社会实践。比如,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融生涯、学业、健康于一体的生涯发展路径,进行职业访谈和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树立专业志向、实现主动发展、规划未来人生;教育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家政实践活动,体验劳动乐趣,珍惜劳动成果;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微公益实践活动、加入社区留守儿童服务站、参与社区“‘1+1獨居、空巢和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公益活动等,在个性化的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提升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系统性、整体性谋划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构建的“三T”德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得到内在体悟,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落到实处的有效举措。

【张天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庭

*本文系江苏省2015年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三T模式的德育课程的研究”(R-a/2015/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性化心理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心理小测试
同桌宝贝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