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气污染是环境治理中的重点问题,不但对人体可以造成直接的危害,也会危害到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该文对生活中常见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和表现症状,并提要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等防控措施,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大气污染;农作物;危害;防治
黄乐秋. 浅析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农业污染治理[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11):51.
大气污染主要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原因产生,主要污染物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颗粒物,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综合性的污染。对农作物来说,不但会因为直接接触污染气体而造成农作物的病化、生长障碍、枯萎甚至死亡,还会因为大气污染对农业灌溉水和土壤的间接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在大气污染浓度较高时,会造成对农作物的急性危害,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农作物损失;大气污染浓度较低时,会造成慢性危害,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但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发觉。因此,了解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和造成的症状,掌握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农业工作者的必要工作。
一、大气污染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和表现症状
1、有毒有害气体
农作物为了满足生长需要,会和大气进行大量的气体交换,但植株自身对有害物质的代谢能力不足,大气污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严重危害。污染气体会通过农作物的呼吸进入植株体内,扩散到海绵组织和栅状组织里,破坏叶绿素的组织结构,影响各种酶的产生和作用,破坏农作物的水分运输、光合作用等多种新陈代谢活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当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会造成急性危害,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量农作物植株的病化、枯萎、枝叶脱落甚至死亡的现象。有毒有害气体危害速度快,时间短,症状严重,对农作物种植造成的损失巨大[1]。污染源附近的农田,当出现高温、高湿、无风的天气状况时容易产生急性危害。当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会造成慢性伤害,农作物植株一般不会产生较大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生长较缓慢、植株不够健壮、产量降低,不容易引起重视。
2、固体颗粒物
大气污染中的固体颗粒物主要为各种粉尘、重金属颗粒等污染物,因工业制造、燃料燃烧、金屬冶炼等原因产生。固体颗粒物不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植株生长,还会造成农产品的重金属超标,对食用者的人身健康造成间接损害,严重时甚至对土壤造成持久性的污染,非常难以治理[2]。
粉尘首先会覆盖到农作物的叶子表面,阻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的营养不良;其次,粉尘中的活性化金属颗粒(钠、钾、钙等)会和水发生反应形成碱性溶液,造成农作物的细胞脱水,导致枝叶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另外,农作物在开花授粉期被粉尘污染,会影响植物的受精作用,导致难以结果,影响产量;当重金属颗粒融入土壤后,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重金属颗粒会被农作物吸收,并遗留在果实中,造成农产品的重金属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农业污染的治理措施
1、强化田间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农田的大气污染检测手段和方案,通过设置大气污染检测仪器,实时监控农田的大气污染状况,并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做出科学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方案。
使用对应的化学溶液可以有效减轻大气污染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例如,在农田喷洒石灰乳液,可以有效中和氟化氢和二氧化硫,保护农作物不受损害。另外,相关部门应该统筹管理农田的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情况和污染种类做出有效地大范围监管,确定相应的治理政策,帮助农民提前进行预防工作。
2、污染治理
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且广泛性的工作,涉及方面非常广泛。首先,要加强工业废气的治理和监管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充分做好工业废气的回收治理工作。对农业来说,要加强农田周边的工厂监管,监督废气治理设备的运转和效果,强化对工厂周边农田的污染监控,在污染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整治措施。其次,要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较重的煤、石油等的使用,降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从根源上治理大气污染。加强植树造林活动,通过植物对大气的天然净化作用和吸附粉尘作用,减轻大气污染。在农田周围,要种植一定数量的防护树木,如柳树、松树等,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保护农作物不受污染的危害。
三、结语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危害非常严重,不但会造成农作物的病化、枯萎、死亡、减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农产品食用者的人身健康。加强对农作物的污染治理和监管工作,研究更加强效的防治手段,以此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另外,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强化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污染,加强植树造林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 基于大气污染强度的环境退化成本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2] 康健丽,李风平,李 文,等. 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