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在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7-06 09:01张和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髋臼髋关节康复

张和兴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西郊医院骨外科,山东东营 257000)

作为一种高能量损伤,髋臼骨折多由挤压或间接暴力所致,患者一旦发生此类骨折,择期早期以髋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由于髋臼毗邻重要神经血管、形状不规则、位置较深,所以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内固定、解剖复位等。 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以髋臼外侧、后侧入路为经典手术入路,而手术期间内固定必须牢固,以确保功能锻炼早期有效进行]。 而术后通过对患者采取持续的康复治疗干预,如采取手法按摩和等速运动训练,前者可以按摩发挥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后者可根据肌力改变对运动阻力加以调节,以在设定速度下确保关节完成运动康复训练。 该文于2018 年12 月—2020 年2 月,选取髋臼骨折术后患者80 例,随机分组,2 组各40 例,即分析了在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手法按摩与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的应用效果,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髋臼骨折术后患者80 例, 随机分组,2 组各40 例。统计基础信息:试验组年龄值为26~68 岁,平均年龄(42.5±3.4)岁;性别男,女为22 例,18 例。 控制组年龄值为27~69 岁,平均年龄(43.6±4.2)岁;性别比例男∶女为23 例,17 例。 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2 方法

控制组单纯应用常规等速运动训练法,具体为:即术后24 h 内将枕头放置在两大腿间,促使其外展20~30°,保持两腿分开,将小枕垫于膝盖下方,屈髋15~20°。 术后2~3 d 去仰卧位,将患者足跟一手托住,并将其膝下一手托住, 辅助其练习被动及主动屈膝,2~3 次/d。 术后1~2 d 将引流管拔除,对内固定牢固与否通过髋部X 线检查, 以对髋臼骨折对位进行明确。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则从无痛且可动范围开始,采用IsoMed 2 000 等速训练仪进行被动持续的运动训练,5 min/次,力矩10N/s,角速度15°/s,0.5 h/d。每日结束康复训练后,需冰敷处理患处15 min。术后10~14 d等速测试,即进行主被动训练,采用等速装置展开,上午进行10 个适应性运动及振幅活动, 注意在患肢活动度内进行,之后为改善关节活动度,可进行等速被动康复训练,可进行屈伸活动,15 组/次,力矩和角速度同前,时间为0.5 h,角速度和力矩可逐渐增加;下午则可进行主动康复训练,以慢速运动训练为主,初期为30°~60°,屈伸活动10 组/次,时间为0.5 h,角速度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量增加, 指导其不负重站立,可借助辅助器进行。 术后14 d 训练30°~40°直腿抬高主动训练,3 次/d,10~15 s/次,根据康复程度增加训练的时间和次数, 辅助器完成床上半坐位至躺下运动,2~3 次/d。 基于此试验组配合手法按摩,具体为:术后第4 天对患肢通过指法、揉捏按摩,配合腿部循环经络,按揉小腿肌肉和足部,按摩时间15 min,由远端至近端,以促使局部皮肤发热。 对患者脚趾端以向心性按摩手法按摩拿捏10 min,以促进足部淋巴回流和血液循环;沿髋部前、外、后侧肌群以向心性按摩手法反复操作,以疏通经络,时间为5 min;按揉坐骨结节,时间为3 min,并配合2 min 拇指揉捏,以理筋顺脉。可开展数次伸屈活动,以可耐受且无痛范围为宜,将患肢腹股沟处用左手虎口握住, 小腿远端用右手虎口握住,然后训练缓慢拉直、牵引、环转,6~7 次/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髋关节功能(通过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 评分法评估,分值为0~18 分,分值越高越好)。 评分变化、不良反应以及生存质量(通过SF-36量表评估,包括4 个维度,即情绪、社会、生理、躯体功能,各项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方法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 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分析对比

表1 显示,两个组别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价值;但干预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个组别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s),分]

表1 两个组别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s),分]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n=40)控制组(n=40)t 值P 值12.4±2.2 12.8±1.7 0.521 4 0.625 16.4±2.5 14.3±1.5 3.524 7 0.014

2.2 两个组别不良反应分析对比

试验组出现1 例臂上神经损伤、1 例坐骨神经损伤、1 例血栓性静脉炎,不良反应率7.5%,而控制组出现1 例股骨头坏死、2 例臂上神经损伤、4 例坐骨神经损伤、2 例血栓性静脉炎,不良反应率22.5%,二者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8 4,P=0.000<0.05)。

2.3 两个组别生存质量分析对比

表2 显示。 两个组别情绪、社会、生理、躯体等功能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个组别生存质量分析对比[(±s),分]

表2 两个组别生存质量分析对比[(±s),分]

组别社会情绪躯体 生理试验组(n=40)控制组(n=40)t 值P 值80.3±2.4 67.5±3.2 4.326 8 0.000 82.4±4.9 70.3±2.9 3.021 4 0.000 78.5±3.1 60.5±2.4 3.524 7 0.000 79.3±2.4 61.5±2.8 3.685 2 0.000

3 讨论

作为一种关节内骨折,髋臼骨折患者接受手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加强内固定和尽可能地将骨折块解剖复位, 如果其解剖结构无法有效回复,则极易造成关节面应力不均分布, 并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软骨加速退变。 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此类患者时, 术后早期及时开展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则可降低股骨头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目前可采取的康复方法较多,且其对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存在直接影响。 通过对髋臼骨折手术患者采取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手法按摩,前者主要在关节活动范围内以恒速在特定仪器下促使肌肉实现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可产生相等的阻力和收缩力, 此种训练方式右侧和你只为调节抗组训练,其可促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并具有等长、等张收缩优势,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和髋部神经功能有效恢复。 而后者主要发挥促进静脉回流、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其可按摩、拿捏腿部以及髋部周围肌肉,可发挥舒筋活血的效果,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腿部痉挛,以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在开展相关操作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确保为患者提供规范科学的治疗、训练和指导。 通过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则可发挥出协同作用,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和肌张力,还可帮助其快速恢复各项功能,利于患者病情加速康复。 该文的研究中,两个组别干预前二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反应率、生存质量各维度功能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手法按摩与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使用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予以显著改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利于其预后康复。可以发现,在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手法按摩与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髋臼骨折术后早期康复中手法按摩与等速运动训练法配合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促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恢复, 且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髋臼髋关节康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