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龙 袁珊娜
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都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范围不同,导致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对于促进产教融合的范围、功能及作用有所不同。按组成部分来看,高职院校是职教集团的成员,而产业学院归属与高职院校下的二级学院,但产业学院的运营也有企业和政府的参与。二者拥有高度的重合单位,下文将对职教集团下的产业学院的优势做简单的分析。
职教集团是由相关独立法人单位如:高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和政府,以龙头院校或企业为主体,以契约的形式为构建联合办学体的纽带[1],职教集团主要分为院校型、企业(行业)型、政府型。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教集团由职业院校牵头,院校型职教集团是由当地的龙头职业院校牵头组成[2],这是目前大部分职教集团采用的主体形式[3]。本文是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中山市专业镇特色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进行探讨。
产业学院目前唯一的定义还没有被讨论确定[4],多数产业学院的高校分为两部分,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二是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这从关于产业学院文章的作者单位以及有实体产业学院运营单位可以看出[5]。但多数地方本科型院校,不牵头成立职教集团,或者只是职教集团的成员单位,存在走过场的行为。所以职教集团下的产业学院目前只适用于高职院校。
我们以高职产业院校为例,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它是由高校和优质企业(行业)在政府的指导下,联合举办,不同于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也不是短期项目式订单培养[6]。
分别明确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后,我们不难发现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其业务范围均是校企合作,用以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最终目的均为产教融合。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的逻辑关系图
中山市专业镇特色产业职业教育集团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地方政府、中职学校、龙头企业构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下属多个二级学院、龙头企业及政府合办特色产业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产业学院可以归属于职教集团的范畴,中山职业技术院的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负责制,因此产业学院因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7],不能作为理事参与职教集团的决策,但其产业学院均可代表参加职教集团的相关会议。
现阶段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有四个二级学院,拥有五个产业学院,其中机电工程学院下属的南区电梯产业学院,经管学院下属一个小榄产业学院,艺术学院下属三个产业学院分别是:古镇灯饰产业学院、沙溪服装产业学院、大涌红木产业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学院由相应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应的专业组成。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有专任教师作为产业学院院长,每个产业学院均由多个教师工作室与大师工作室入驻。
产业学院因归属于不同二级学院,其专业性和学科性比较强,专业壁垒较高,但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四个二级学院中信息工程学院并没有建立产业学院,信息学院下属多个教研室,拥有关于电子类、物联网、化工等高端前沿学科,信息学院教师拥有二十余家教师工作室,这些教师工作室和中山市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科技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部分企业也已经入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公司将大部分部门分支放在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这些科技型企业大多也在中职院职教集团成立后加入其中。例如,物联网专业与古镇灯饰企业合作开发物联网灯具、智能AI、大数据云联网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艺术学院下属的古镇灯饰学院主营灯饰外观和美学设计,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教研室攻关灯饰技术难题,结合职教集团下企业项目或行业项目为载体。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下属的大涌红木家具学院与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关于智能制造的科技型公司、机械制造型公司共同合作,研发智能、变形多功能现代家具。虽然是两个不同研究方向,但其研究商品为相同领域。
据此,在职教集团范畴下的产业学院的多维度发展,更好地抓住了灯具智能化和物联化方向转型机遇;红木家具也可以借助制造业与物联网化研发出新的产品,抢先占有市场。与此同时,依托企业灵敏的市场感知培养出最适应当下市场环境的优秀毕业生。同样的方式不同的方法,看似专业壁垒较高的学科下的产业学院之间,以及与企业都可以有类似的合作,真正地实现了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从不同方面提升了高职院校优势专业的产教融合。
类似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这种由实体产业学院运营且牵头成立职教集团的高职院校,在资源整合上更具优势,其最终目的为促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当然这种模式要依托与当地的经济结构,中山市的“一镇一品”特色结构完美的组合形成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的无缝衔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这种职教集团加产业学院的模式是共赢路线。在职教集团下的作用,促进了产业学院和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逐渐形成“一镇多品”“多镇一品”的产业带集群发展模式,构建了现代产业集群[8]。
从政府层面来看,职教集团下的产业学院促进了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国家层次方面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学校方面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就业质量,节省了教育投入,在职业学校排名上争取靠前位置,获得国家更高级别的发展政策和财政补贴,导致学校发展上走上良性循环。企业(行业)方面:得到优质的毕业生源,降低了企业为新员工提供的培训成本,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员工素质,通过和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获得了政府方面的挂牌承认,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在政策补贴方面可以得到优惠(免税、减税);对于行业而言,促进了行业的集中化,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更利于行业在市场地位的稳定,有利于行业规模化发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工程学院和机电工程学院的智能制造学科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校企合作能力,但受限于中山当地的经济特色,较难与之相对应产业集群,导致没有成立相应的产业学院。从毕业生就业去向也发现,拥有产业学院的学科的毕业生留在相应的专业镇的比例较高,从这个角度而言,产业学院化的教学更利于人才的把控,把人才培育好和把人才留住同样值得职业院校和地方政府思考[9]。
总之,产业学院作为新型的产教交融的组织,其在职教集团下运作,可使得职教集团内部成员扁平化,各个成员内部关系形成网状结构,能更有利于打破各单位、组织之间体制壁垒,能更容易突破学科之间的技术壁垒,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利于资源的互补,结合市场现有的动向来调控学生的课业导向,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紧贴产业需求,更多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顺应市场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