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2020-07-04 16:37徐卫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途径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语文教学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趋势,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新时期,更是教学的黄金阶段,在汲取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为进一步领略优秀的文学知识并拥有深厚的道德思想,使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本文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状况展开分析,这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德育观念,并培养优质的传统文化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途径

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而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历史发展进程,更是我国在世界民族屹立之根据。在现阶段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较大影响。正因如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便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带领学生真切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

1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

1.1教师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要性

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引导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重点与引导方向会影响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与方向。有部分小学教师未能意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强调和讲解较少,再加上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较低,其自身的语文水平与传统文化素养急需提高,更不用说要教育学生,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严重不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小学生的综合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教学措施与教育发展需求不匹配

尽管素质教育正在快速推进,然而传统的额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强,有部分教师仍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措施,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更成了一种奢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课堂单板、无趣,教师只关注知识的讲述,反而忘记了学生的学习反映,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无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在讲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时,教师仅仅局限于按照课本念知识,无法讲课本上提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无法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和渗透,造成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认识过浅,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无法真切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2.1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产生认知

小学时期的学生还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事物还未产生清晰的概念,并未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知识都来源于教师,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会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情节为基础,按时期分类将传统文化简述给学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惑,并对其兴趣进行引导。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两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很重,想要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能够吸引学生好奇心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讲述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只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认识才有可能主动学习,为今后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将传统文化与基础认字识字结合

小学低年纪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认字认字和写作这两部分,这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将形象思维当作主要思维,注意力不如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集中,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讲解汉字这一部分入手进行教学,介绍基本的汉字结构,并向同学们讲解象形字的形成和来源,这部分知识中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得其融入到课堂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教授“孝”字时,要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进行分析,从分类来讲,“孝”字是一个会意字,是由一个“老”字和一个“子”字组合而成的汉字,组成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孝”字。而“老”字通常讲的是上一代,“子”则指的是下一代,将两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便是“孝”的意思。这样的分析过程需要对文字进行拆分,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将文字进行了拆分讲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这个文字所蕴含的含义传达给学生,“孝”告诉我们要山孝顺父母、尊重父母,提升自身的素质道德修养,珍惜上一代人的劳动成果,尽到抚养的义务,做到这些就是“孝”,这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做到这些就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汉字当中能够挖掘到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在让学生识字的過程中多多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认字识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是有形义联想的过程,学会享受接收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

2.3强调课外阅读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同样可以吸收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积累,而学习语文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还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升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生动且有趣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还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表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课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将历史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将给学生,孙敬学习刻苦,为了防止自己在夜里读书的时候睡着,边疆头发悬在梁上,苏秦在读书困倦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为了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这种坚苦读书的精神需要让学生们充分感知。而课外阅读是增强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力十热情的关键方式,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是时代趋势,同时要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力量。在统编版教材中加大了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文章的占比,要在课堂中充分渗透,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造成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君.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科学中国人,2017,0(5X).

[2]  曹娟,白晓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思考[J]. 新课程(上旬),2019,(2).

[3]  李雪静,郭丽妍.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J]. 中外交流,2018,(26).

[4]  施宵宇,丁晓杰.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与创新[J]. 课外语文(上),2018,(10).

作者简介:徐卫平(1972年11月),男,汉族,四川宜宾市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途径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开展新途径,创造多元化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