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语言训练点,夯实语言的运用

2020-07-04 11:31蓝桂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学情

蓝桂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需要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点,通过有效的训练以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那么,何为语言训练点,如何确定每堂课具体的语文训练点,

关键词:语言训练点;课程目标;文本特点;学情;理解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根本落脚点是在语言文字的运用。

把语言文字的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我们在设计与实施教学时要认真思考,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孩子的所处年级在语言理解和表达应该达到的水平,运用语文教材,帮助孩子达到相应的水平。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需要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点,通过有效的训练以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目标。那么,每堂课具体的语文训练点的确立,就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和明确化,也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和保证。

一、何为“语言训练点”。

如何确定语言训练点,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言训练点。

这里的“语言训练”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听说读写开展的一些指导与练习活动。“所谓语言训练点”就是指那些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一些分项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方法。它既有利孩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能帮助孩子习得言语模式,积累语言材料,是师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凭借。它可以是课文中关键的词、句、段和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图式,也可以是一种言语表现的感觉、习惯和能力。教学中,抓住了语言的训练点,我们的指导才能变得切实而有效,学生的言语学习才会有所凭借。

如,以叙事写人为主的课文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环境描写。课文《桥》一课,从头至尾有对洪水的描写。这些精妙的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加了事情的真实性。《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一开篇寥寥几字便透露出周总理逝世时悲伤凝重的氛围和人们极其悲痛的心情。阅读教学时,抓住这些训练点,体会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还可以学到很多描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适当加以运用,是学生言语表达独特感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选取“语言训练点”的参考点。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每一篇文章里都会有很多这样的语言训练点,只要我们在备课时落实文本细读,这是不难找到的。而在众多的语言训练点中,如何确定或者选取恰当的训练点,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度思考的。一节阅读课,抓准了语言训练点,才算真正地把握住了文本。反过来说,选取好了课堂的训练点,就是选取有效的教学内容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有效地确定一堂课的语言训练点,我觉得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

1.课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制定了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它对各个学段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规定,综合了语文知识、方法、能力、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界权威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凝聚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们制定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它从宏观的角度大致框定了每个学段语言训练点的范围。

2.文本特点。我们在确定语言训练点的时候,除了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之外,还要分析文本的特点,结合文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的特点来确定。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师首先应潜心读文,把握住文章的特色,语言趣味点或聚焦点。然后,我们还应结合每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单元编者的意图和教学目标综合把我,进行有效的教学解读。在挖掘书有价值的语文因素之后,再紧扣语言文字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

3.学生学情。选择语言训练点时,除了要考虑课程目标和文本特点之外,还应该照顾到孩子学习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所有的训练目的是学生的言语发展。在确定训练点时,根据孩子所处年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恰当的点,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性。

三、确定“语言训练点”的注意点

1.训练点要小而精,一课一得,落实质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堂课的容量也就有限,训练点多了,就会造成哪个点都训练不到位的结果。所以,我们在确定训练点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追求数量,而是要求质。求质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重点考虑孩子言语发展真正需要的点;第二,文本恰到好处地支撑着语言训练的点;第三、最能接近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点。

2.注意各训练点之间的关联,要有全局意识。语言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训练点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其他的训练点有着某种关联。在确定训练点时,我们就不能只看一课,而应该看一册、一学年,甚至整个学段的范围,从语文知识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训练点的选择。这样,孩子语言训练变得系统化,能循序渐进地习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语言不能从词典上学,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学不好的。语文课上学生语言学习是通过课文学习的,通过课文中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

吴忠豪教授强调,以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走两个回合,第一是通过课文语言来理解思想内容,第二是理解思想内容以后,再来认识课文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的重点是要进行第二个来回的教学。这“两个回合”只是概括了阅读的过程,学生学语文还应加上第三个回合,就是言语实践。“理解”不等于会“运用”,只有会“运用”了,才是真正地理解了。

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减少课文内容的分析,把省下来的时间放在语言的训练上。每一堂课,精心确定好语言训练点,让孩子一课能有一练,一课能有一得。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从“阅读主导”变为“表达主導”,“理解”与“运用”并重。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地在教“语文”。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主编.《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学情
走向学科育人
8、7、6加几教学设计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基于学情分析的信息技术软工具运用策略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