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明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写作个性化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初学写作,受认知水平和年龄的限制,再加之许多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得不够,对学生情感需求、欲望需求的培养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习作的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上基本落入俗套,导致写作时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内容不够具体、趋于程式化、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对学生而言,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没有愉悦感,更谈不到成就感。同时受阅读量的限制,学文与作文脱离,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会观察,不去观察,感受不深。课本要求命题作文太多,自主性极少,所以让花一样的童心不能尽情绽放。鉴此,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个性化写作的几点做法:
一、用活语文课本,注重课内阅读,确保写作个性化
小学生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再好的文章编录在正式课本上作为必学篇目,他们就不喜欢读,倘若放在别的刊物上无意阅览反而兴致大增,一睹为快。我认为这是一种无形的学习任务压力在作怪,久而久之既湮没了兴趣又引发了厌恶。其实学文是为了更好地写文,语文课本上的篇篇文章都是作者个性化杰作,既具代表性又具典范性。无论从文章的立意、选材,还是作者的构思、表达,无论是作者深刻的思想体现,还是作者独到的生活见解、独特的生活感悟,都给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是标本,又是活生生的鲜苗。因而让学生阅读学习这些优秀的作品,既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积累素材,又可以提高他们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他们多读多想,从文字的理解到作者的情感,从语言表达到篇章结构,从文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无不诠释着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乐学好问爱质疑的情趣,学作者所写,思作者所思,悟作者所悟,课堂上不断涌现出了“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喜人场面。如《养花》一文中学生对老舍“养花乐趣”的理解。有的同学说:“这个乐趣不是花开得好看,而是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有的说:“这个乐趣根本不在花的名贵上,而在花的好种易活上。”还有的说:“这个乐趣在于因天气的好坏把花搬出搬进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相结合上。”相信学生们有了这样的解读,写作文时肯定会异彩纷呈。
二、博览课外读物,加大语言储备,促进写作个性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解决了一些学生因语言贫乏无话可说、无言可作、词不达意的困难。多年来,我除了布置与教材配套的自读文章之外,还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寓言童话、成语故事、名著名篇、散文以及校刊《你我他》中优美感人的文章,尤其是配套练习上的阅读短文,要求他们边读边写批注、写点评。点评可以是体会,可以是感受,可以是见解,可以是建议,可以是发现,对文中的人和事及文章内容写作方法都可以评。同时,在班上办读书角,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一节阅读与写作课比赛阅读,课后谈所得、抄好词好句、续编故事、写补白、与文中人物对话等,随读随感随写,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语言,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写作欲望,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写作兴趣,有不少佳作应运而生。
三、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深化写作个性化
“语文学习的空间等同生活的空间”,生活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的学习除书本知识外,还有活生生的生活大课堂,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了内容。因此,我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享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享受物质文明带给自己的好处,享受在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呵护和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中所得的乐趣,享受成功后的甜蜜,享受被别人关注的愉悦,享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感知感悟着生活,学习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由于学生的生活条件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他们各自的感受就不同,他们的生活素材各不相同,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化作品。如郭妍同学的《不知苦恼的小姨》,写农村老家上高中二年级的小姨,在村里被大家公认的疯丫头,很乐观,不管遇到顺心事还是烦心事,总是面带微笑,从容面对。文中写到:“她从不把自己的烦恼带给周围的人,总是给人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由于她健康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气质,使她身上焕发着一股磁力,周围的小孩子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她的身边,因此,她又有了一个绰号——孩子王。”最后小作者总结到:“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态度,用微笑面对自己,这样既能给别人带来欢乐,也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欢乐。”再如,刘隽铭同学的《受伤的脚》,写一次和爸爸上街去玩,爸爸的自行车骑得飞快,他看着飞速转动的车轮心里突然升起一种想法:“爸爸的自行车一用刹车就会停下,我如果用脚帮爸爸刹车,那我不是更厉害了吗?说干就干,车子停下了,可人没了感觉。爸爸明白了,立刻带我上医院。在病床上,我注视着自己的脚,妈呀!骨头都能看到,我差点晕了过去。”小作者悔恨到:“我能向谁诉苦呢?如果听了爸爸的话,乖乖地坐在车子上,会有这种结果吗?”
多年来的教学使我收获真是不小,就我个人来讲,首先从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打破了过去程式化的条条框框,不再将作文与学文分开,不再将作文与做人做事分开,而特别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自主表达,真心实意地写真事、抒真情,并引导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丰腴的体肤加上个性的灵魂自由飞翔。因此,按照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上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培养,课下注重生活感受与体验的培养,使其不再有“千篇一律”的性情,不再写“千篇一律”的习作。正因如此,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过去的无话可说、无言可写,变为爱说、会说、会写,由过去的不会写、不爱写变为乐学、乐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寫作兴趣,真正达到了为写作而阅读、为写好而阅读、会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梅.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J].语文天地,2014(2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