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菊
【摘 要】高中教育中德育的开展,对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高中学校重“抓分”轻“育人”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学校应当积极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德育教育,不断丰富德育的内涵和外延,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高中德育;现状;对策
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学校的教育是“抓分”还是“育人”,成为了每个学校面临的问题。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抓分”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然则,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也不可能只顾“抓分”而不“育人”。笔者认为:在教育层面,“抓分”与“育人”并非矛盾的双方,我们可以将“抓分”与“育人”有机整合起来,本着“分数决定现在,素质决定未来”的教育思想,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也强化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德育的现状,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高中德育的现状
虽然德育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则,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校重“抓分”轻“育人”
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对中国的孩子而言,高考可谓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是学生拿到敲开人生大门“金钥匙”的必经之路之一。基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普遍存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使得学校和教师都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重“抓分”轻“育人”的教育现状,导致德育教育缺失,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在汉语词典里,有个成语叫“形式主义”。所谓形式主义,就是一种脱离实际,“虚多实少”的作风。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痛批形式主义,充分体现了形式主义这种不正之风对工作的影响。而在当前的高中院校,形式主义式的德育教育依然普遍存在。这种形式主义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为:德育教育并非常态化的教育,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的教育;同时,形式主义的德育,所进行的德育仅仅停留在极其肤浅的层面,没有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德育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背离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初衷。
二、新课改下强化高中德育的必要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教育中强化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一方面,强化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培养“有德有才”之人的教育目标,杜绝“有才无德”的教育现象。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型的阶段。高中教育强化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教育领域,“抓分”和“育人”并非矛盾体,相反,“育人”能够很好地为抓分服务。教师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和明确的人生目标,学生将会更加注重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成绩。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高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三、新课改下高中德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德育教育
针对高中学校重“抓分”轻“育人”,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笔者认为:要想深入贯彻德育教育,教育思想的转变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唯有学校的教育管理层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育人”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于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方能在学校教育中,强化监督和管理,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让每一门学科教师都肩负起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强化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要职责,其他任课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方能在全校营造德育的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二)优化德育课程,丰富德育内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现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一名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德才兼备之人。这就要求学校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德育的课程,丰富德育的内容,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育,改变过去假大空的德育现象,确保德育教育落到吃书。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情操,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法律讲座,尤其是针对当前“校园欺凌”等行为,学校可以通过法律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又如,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开展有关70周年大庆的演讲、朗诵和征文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关注心理健康,拓展德育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都是为了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因此,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將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不断拓展德育的内涵,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专题讲座如“考前心理减压”,让学生懂得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躁情绪;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辟心理沟通渠道的方式,让学生在面对有心理压力或者是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教育中应当强化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