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征
摘 要: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医疗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社会及大众对相关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医疗服务定价是当前备受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现行医疗服务定价的基本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服务;定价研究;动态调价机制;政府调控;成本核算
截至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0万余个,医疗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全国范围内医疗参保人员占总人口的95%以上。随着医疗服务机制的日渐完善,其运营耗费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原有的医疗服务定价方法已不再满足发展的需要,为促使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亟须解决医疗定价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医疗服务定价基本模式
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健全的进程中,我国医疗服务事业中相关项目的定价一般采取的是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相结合的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即“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因此我国现行医疗服务项目的相关收费带有一定程度的福利性与公益性。医学服务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变成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其价格的制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國医疗服务定价体系的建立受社会及大众的主观愿望影响,但却取决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这也是当前相关人员研究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标准改革方法时面对的主要矛盾,若无法建立合理的定价标准,极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二、我国医疗服务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服务价格收取标准不合理
综合研究人员对各地区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结果来看,当前的医疗服务价格普遍低于成本支出,服务价格的制定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贡献。我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差距过于悬殊,具体体现为医务人员的技术与劳动价值收费过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或治疗的费用偏高,如胃癌治疗的价格平均控制在5万元?万元,其中耗材费用占总费用的50%左右。手术费占10%左右,检查费用仅占5%左右,在这一治疗中体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忽视技术劳务价值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务人员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令其在日常病例受理过程中,助涨医院有形服务比例的增加,使得医院风气受到破坏。
2.现存医疗定价方法缺乏合理性
确保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方法科学合理,是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但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事业建设中仍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项目定价标准与方法。传统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规范及标准中定价方法均具有较大的单一性,成本构成及项目分类较为粗放,与实际成本费用的产生出入较大,不利于成本的核算和数据的统计。
3.医疗服务调价效率不高
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调价效率仍比较低,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控仍由政府相关部门掌控。政府对医疗服务定价的考量需要结合社会福利、民生问题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经常滞后于物价水平的变化,这使得医疗成本越来越高、服务收入越来越低,医疗机构的升级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因素阻碍。另外,我国医保制度的建立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医保执行与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整之间出现了衔接问题,调价后会令患者治疗的费用负担明显提高,使得调价制度被迫叫停无法有效执行,这一工作环节有效性的缺失,将进一步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
4.政府在医疗服务事业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社会意识普遍增强,在国家多年来的宣传工作的影响下,大众给予了医疗事业发展更多的理解,促使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方针的执行效率越来越高。但综合近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对医院财政补贴的数据来看,对医院收入份额的财政补贴力度越来越弱。一般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是需要假设实际收入为成本耗费的80%,剩余20%由政府补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仅仅补贴给医院10%,政府的资金支持无法有效落实,医院收支的不平衡使得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规划与调整,造成了“就医难”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国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措施
1.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成本核算机制
有效的成本核算在医疗服务项目定价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但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服务体系中的成本核算机制仍不健全,对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无形成本等无法形成完整、全面的核算标准,导致制定出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且缺乏社会认同感。以成本导向为核心的病种成本核算模型是目前最为适应我国医疗服务性质的定价方法,相关模型可科学合理地反映出患者就医的病种以及与之匹配的成本消耗,对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被划分在物价体系中的劳务收费范畴之内,其中的收费项目基本上分为一般医疗服务项目、一般检查治疗医疗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及预防保健项目、其他医疗服务项目、医学检验、血型与配血、病理检验七项基本类别,可在这一成本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加入对医疗价值的思考,从而加强对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等的核算。在劳务制度制定过程中,可根据医生专业知识价值等级的不同,合理制定不同级别医院、医生的服务价格,在给予医务人员充分的价值贡献肯定的同时,也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效用,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得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分级更加明显,促进医疗机构等级与医疗服务价格相互匹配,有效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2.制定适应医疗事业发展的定价标准
当前我国应用的医疗定价方法有成本定价法、价值定价法以及参考定价法,其中成本定价法在核算方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但却缺少医务人员技术价值测算;参考定价法是根据以往的定价经验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其定价方法缺乏科学性;价值定价法,是对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价值估算与成本核算,此定价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合理,但目前仍未形成系统化的标准。
为确保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与方法制定的科学合理,相关研究人员应对定价方式做出明确的取舍和改革,在进行定价研究过程中,将社会大众的经济适应能力与医院成本负荷能力充分结合,并加强与国家物价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调研究,促使相关部门在制定物价标准过程中,能够对医疗服务成本的耗费规律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促使制定出的医疗用品物价标准,适应就医市场的需求,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浮动区间,摒弃传统医疗较为死板的收费习惯,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另外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制定应体现出标准化、制度化,可以对手术费、检查费、护理费等能够明确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费用,进行精细的级别规划与计算,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能够合理换算成为相应的报酬,从而帮助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强其合理性。
3.统筹医疗制度方针健全调价机制
在健全医疗服务调价机制过程中,研究人员应统筹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大众对医疗服务价格的适应情况、国家医疗政策方针,以及物价水平变化趋势等因素,增加医疗财务监测点位,以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与成本之间关系的动态监测力度,并基于各地区医疗系统,加强各方对监测数据的共享与交流,从而调动各方力量对医疗服务价格做出联动调整,增强价格调整的合理性。
医疗服务价格结构不是一个静态发展的体系,会随着物价的变化、政策的实施等因素不断变化。因此合理的医疗价格调整机制,需要对我国物价体系的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有研究人员认为,当前在国内最理想且合理的医疗调价是根据医疗服务价值进行价格调整,但当前我国相关机制的建设还不完整,无法明确调价的规律与特点,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可借鉴日本医疗系统每2年进行1次价格调整的年限动态调价法,为健全调价机制提供新思路。2020年3月,贵州省安顺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听证会成功召开,在本次调价中,该市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496项,并明确提出在此调价制度执行过程中,同步实施分级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从而在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贡献的同时,使相关服务价格更加合理,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支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部分經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其医疗系统往往缺乏充分发挥公益性的能力。与此同时,政府对医疗事业的管控力度过于强大,导致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发展活力不足,缺乏对服务价格自我调节的前提条件,在社会服务升级建设过程中,严重制约着其生存发展,也对国家福利制度的建立健全形成了严重的制约。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各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适度放开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使其在市场中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另外,还应加强建设政府相关部门与医疗机构的交流机制,促进地区间政府与医疗系统之间形成联动效应,促使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能够充分保障各方的利益;在政府管控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建立医疗服务财政补偿机制,实行合理的差别补偿制度,将补偿按照医院级别进行划分,从而切实将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落实到位,促使医疗机构收支达到平衡 。
综上所述,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统筹影响医疗服务定价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方法,健全动态定价机制,并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加大资金投入的方式,增强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活力,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豪.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研究.华西医学,2019,34(01).
2.张殷然,段利忠,等.我国医疗服务定价方式改革策略研究.卫生软科学,2018,32(08).
3.王申和,段利忠,等.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责任编辑: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