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加大,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高校中财政专项资金拨款的规模越来越大。财政专项资金对于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提高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水平,进而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对策
一、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含义和内容
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教育部等中央部门通过教育部下达的中央高校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科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拓展学校办学空间等具有特定专门用途的财政项目资金。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主要包括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引导专项资金),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捐赠配比专项资金),中央高校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以下简称绩效拨款),统称六大专项。
二、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对于高校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由基本拨款和专项拨款构成,基本拨款主要用于保障高校的日常运行,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是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学校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中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校房屋修缮、设备资料购置、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配套工程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之后,弥补了高校建设资金的不足,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及生活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了教学实验等设备,修缮了学校的危旧房屋,对高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支持中央高校开展自主选题研究工作,对高校的科研活动进行稳定支持,是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基本科研业务费政策的实施能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提升了学校的基础科研竞争力。
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用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的实施不断推进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引导专项资金引导中央高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引导专项的实施加强了一流学科建设,涌现出一批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和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师资队伍,产出一批有国际显示度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其他学科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捐赠配比专项资金主要是引导和激励中央高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筹资机制。捐赠配比专项的设立使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来说,社会捐赠缓解了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使高校积极主动地筹措资金,增强了高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績效拨款由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主管部门根据高校管理改革工作进展等情况分配的经费,这一经费对高校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绩效拨款由高校统筹使用,补充了高校教育发展经费的不足。
三、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学校多部门通力合作的系统工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的申报环节、执行、评价、监督等环节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实际工作中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都是参照学校的预算管理办法,或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或是参考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办法,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管理情况出台本校的财政专项的管理机制和具体专项的管理办法,导致财政专项的管理中有漏洞,权责利不明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能最大化。
2.申报环节论证不充分,可行性及前瞻性不够
各高校在申报项目时,从财政部门下发通知到高校上报项目一般时间十几天,时间紧张,高校财务部门收到上报任务后,把相关文件转到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需要一定的时间,申报部门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的申报书和绩效目标申报表,难免会出现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的情况,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申报工作,有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出现了不严谨的现象,导致项目申报论证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够。按照教育部要求,六大专项要求编制三年支出计划,往往高校只注重第一年的支出计划,对于后面两年的支出计划不重视,没有按照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预计,导致项目申报的前瞻性不够。
3.执行环节不按照预算执行,执行进度缓慢
在执行内容方面财政专项应按照已批复的预算执行,专款专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专项资金的执行在实施部门,实施部门对于预算的严肃性理解不到位,又加上专项执行进度的要求,开支随意性大,超预算范围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在执行进度方面,由于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不足,有些待项目资金下达后校内才进行细化分配,使财政专项资金在校内滞留,影响了高校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
4.评价环节绩效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应用不到位
高校对于绩效评价的重视不够,绩效评价没有形成体系,高校绩效评价基本上停留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完成绩效自评工作,缺乏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考评,专项资金下达到学校后,项目实施单位只管花钱,根据年初设定的绩效指标完成绩效自评工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如何,学校缺乏考核和评价,同时评价结果也没有得到应用。
四、加强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为了使财政专项经费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指定各类专项经费的牵头管理部门,明确申报执行考核监督的原则。
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评审等都应该按照上级的制度执行,但因管理制度及申报、评审的制度较多,政策也经常变化,高校相关人员往往很难及时掌握各种制度变化,校内牵头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根据上级有关财务管理办法及专项管理文件,建立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职责分工、流程制度、奖惩赏罚等具体细则,并及时更新,使相关工作人员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2.申报环节提前准备,聘请专家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对于财政专项,中央高校应该严格论证,精心安排,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发出专项申报通知后时间有限,但是高校中的领导层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重视专项经费的申报环节,一定要提前准备,校内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结合学校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轻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一定要充分论证,并聘请校内外的专家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严格审核项目的资金预算,只有经过评审的项目才能入校内项目库,申请财政专项的项目只能从经过充分论证的校内项目库选取。
3.执行环节及时跟进,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执行进度
在专项执行内容上中,加强财务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强化支出预算约束,严格审查支出内容的合理性,支出审核手续的完整性,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把违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在专项执行进度上,应建立执行进度通报联动机制,财务部门每月反馈各专项执行进度情况至校领导、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项目实施部门负责人,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不定期召开专项执行进度推进会,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配合解决财政专项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問题,推进财政专项的实施。
在专项执行中,应强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项目负责人应严格遵守国家预算和财务管理规定,对于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真实性负主要责任。
4.评价环节加强专项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高校应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专项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又反馈、反馈的结果要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根绝各自学校的特点,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模板,形成校内各专项的绩效评价体系,自评和考评相结合,同时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管理者的任期考核,直接关系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强化责任意识。高校应当落实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项目实施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项目实施差的部门和个人予以批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高校财政专项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想要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及相关制度保障。高校须认真看待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整体水平,切实优化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宏政.规范高校中央财政专项管理的思考.教育财会研究,2017(8).
2.宋秀慧.中央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建议.商业会计,2018(6).
3.刘欣.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浅析.财会学习,2019(10).(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