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奎
【摘要】老师在社会上是神圣、伟大的,被人们授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当下社会给予老师的不单是佳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在一些情形下就变成了老师的“痛”。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缓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217-02
老师在社会上是神圣、伟大的,被人们授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当下社会给予老师的不单是佳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在一些情形下就变成了老师的“痛”。
老师是那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行业。从古至今,老师在社会上是神圣伟大的,被人们授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佳誉。然而当下给予老师的不单单是佳誉,更多的是责任。这种责任在一些情形下就变成了我们老师的“痛”。下面我就从我校刘莉来谈谈她的“痛处”。
刘莉父母都是农民,兄妹三人,家中的经济收入来自十亩多的土地。为了父母少累点,刘莉初三时直接报考了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我校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刘莉从学生的角色突然转变为老师的角色,她完全不能适应。她将自己当成孩子们的大姐姐,一度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希望那样能更好地锻炼培养孩子们的能力。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她那种放任式的教学方法,引起了学校领导特别是她班学生家长的不满。校领导找她谈话,说年轻人大胆尝试固然好,但前提是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然一切都是空。她当时只是点头,并没有动摇自己的民主式的教育教学方法。然而一学期下来,她班孩子的成绩非常糟糕,平均分不及格,最高分也只有90分,全校倒数第一名,校长在期末散学典礼大会的时候,点名批评了她,在大会上强调,现在的小孩自制力很差,不能放纵他们,那样孩子们的成绩才会提高。刘莉觉得这是莫大的耻辱,泪水不由得打湿了她的衣裳。
迫于压力,刘莉开始调整她的教育方法。她开始严格要求孩子,如有违背的一律严惩。她的严厉教学管理方法慢慢得到了校长的肯定。更令人欣喜的是,从那以后她班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试她所带班级平均分75分。但刘莉老师却只是表面上的开心,却感到心累。以前的她,即使学生犯了大错,她也从不打骂学生。而现在的她,会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会动手打骂他们。刚开始,刘莉是想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但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使她最终站到了孩子们的对立面,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大恶人。她时常会对那个在孩子们面前的自己而感到陌生,甚至对自己有种厌恶感,对学生经常有自责感。这种感觉时常困扰着她,让她感到迷茫与无奈。
老师的倦怠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家长、学生等方面。自古以来,老师就享受辛勤的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佳誉。而今计划生育等因素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减少,而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肩负着父母太多的期望。导致社会、学校、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就很高,甚至理想化了。老师平时的辛勤付出、奉献可能没人知道,但他们的一丁点错误都有可能被家长、甚至这种媒介大肆渲染!往往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更有胜者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把所有的坏结果都归到老师身上了.那么高的要求会把老师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老师们所做的一切,永远达不到家长、社会的要求。这会让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强大的失落感。逐渐地对教书产生了倦怠!
面对教师已有或将有的那些困惑,倦怠,我们学校师生采取以下几点来应对:
针对教师不被尊重现状,我校领导说:“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张校长收集了我校所有老师的出生年月,在老师生日当天,她会特意从蛋糕店里买来美味的大蛋糕,然后大家一起利用30分钟的大课间,给过生日的老师开个生日聚会,大家齐唱生日歌,那温馨的场面感动的老师热泪盈眶。一个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此时此刻,所有的老师的心都是暖乎乎的。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制定了每学期所有老师都必须上一至两节校内公开课,其他老师安排好自己的课去听课评课,评课结束后,上课老师要及时进行反思!这可以让我们的老师取长补短,解决自己的一些教学困惑!
我校工作计划,每周一下午放学后,所有老师进行政治学习和集体备课,以提高老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们老师也要及时充电学习,那样才可以缓解自己的教学倦怠感!
我校还利用“六一”、“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开展一些丰富的文艺活动,并进行评比。如开展师生经典诵读,弘扬国学经典,丰富了师生的教学生活,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依照市場经济的要求,劳动者的付出与回报应该大致相等。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也不例外,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绩效工资方案,多代课老师相应的会比代课少老师绩效多,工作量大的教师会比工作量小的老师绩效多,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会比不突出的老师的绩效多。这样会让老师们干劲更足!
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缓解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弗洛伯格《职业心理学》
[2]何海江《怎样建设一支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