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进玺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更是社会发展对于未来人才的需求。体育作为初中课程设置中调节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各方面品质和习惯的活动课,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品质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226-01
教书育人,从来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可是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原因,无论小学还是初中、高中等,我们往往把更多的重心倾向于教书,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考个好成绩,致使出现很多的“纯学习型”的学生。他们除了文化成绩好,其他各方面都有欠缺,体育、处世、为人等一些品质,都相对较差。显然这种教育的不全面,发展的不全面,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毕竟要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不但要会与人相处,还要会灵活运用。初中体育教学,相比较于文化课来说,大多数学生喜欢上,也喜欢借助体育课来缓解学习的压力。所以,老师要结合体育课教学的一些特点,运用它教学的开放性,项目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教书育人目的,升华体育教学更深远的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网络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不管家长还是学生,其本上的娱乐方式就是刷屏,玩手机等,导致现在的学生偏胖的特别多。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意识,也有了自我形象的要求,老师借助学生的这个特点,采用一些手段,为他们传授健康知识,健康体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当然,在相应的体育项目教学中,也要给学生传授一些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知识、身体健康等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并结合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且通过一些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维护健康的意识,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增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人生态度。再加上,老师对学生在项目上的一些要求,让学生在坚持中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练,从而实现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品质的目的。
二、结合一些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现在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在学习中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挫折就退缩,尤其是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学生一般都是弯着走,不去碰难题,一看不会,再也不思考,不想办法解决。这种态度无论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当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品质形成都是一种影响。作为初中体育老师,我们要教学中结合一些项目,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坚强的境志和耐力,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生活困难时,都能坚持,敢尝试,从而化困难为无形,化经验为力量。比如,适合男女生的10米×4往返跑、10秒25米往反跑、1000或者1500米男生跑,200米游泳、男生双杠臂屈伸、引体向上、男女生都适合的屈臂悬垂、女生的仰卧起坐等等,这些初中生必练的体育项目,起初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肯定不太适应,累、枯燥、单调等,但是只要老师合理安排,借助一些趣味性的训练方法,长期坚持,久而久之,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能使学生的坚强意志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分。
三、集体训练,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责任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已经成了他们无形的习惯,缺少一定的集体观念和意识,无论是学习中、班级活动、还是一些实践劳动中,都是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想法,这对于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作为初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多人参加才能完成的项目或者集体为了一个目标进行一些运动项目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集体中也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队做出贡献。比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运动中,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球场上,努力拼搏,为自己的团队争分,取胜,來培养他们的强烈的团队意识。老师还可以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跑等活动,让学生分组参加,都能有效培养学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当然,在学校举办的一些运动会上,班级同学无论是参与的运动员,还是啦啦队,都要在班级的每场比赛中一起出场,拼搏的拼搏,加油的加油,这对于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利。
四、组织竞争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的斗志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我们不能只培养知识型的人,学习型的人,还得让初中生身上具有一种坚强的、永不服输的斗志,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所以,作为体育老师,一定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下对体育教学在学生品质培养上的要求,为学生设计一些抗争和竞争体育项目活动,培养学生斗志。比如,组织篮球、足球赛、长跑比赛等,也可以结合校运动会的一些项目,如跳远、接力赛或者排球等一些项目,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对抗或者竞争的训练等。这样有计划地练习,对于学生斗志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也非常有效。
五、重视课堂细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大多数老师往往忽略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总觉得关于学生的品德都是德育的教育范围,与体育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细细研究,我们发现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要点在于老师如何运用其中的这些因素,抓住品德教育的契机。首先,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勤奋学习,严于律己,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从情感、思想、认识上感染学生,学生既收获了知识,也提升了品德修养;其次,老师要坚持做到,课前认真准备,课后认真总结、反思,更要在行为上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强调自我纪律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认真、严谨以及遵守纪律对他们学习的重要性;第三,作为体育老师,不但不能以自己的喜好评价学生,而且还要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学困生,激励优秀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老师的温暖和关心,从而更加有信心,有热情学好体育。更让学生在这种充满宽容、温暖的体育课堂上,提高其品德修养和体育成绩,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要,它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强健学生的体魄,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同时更能结合一些体育项目和老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亚楠.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7):71-72.
[2]李丽.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J].长江丛刊,2018(02):206.
[3]万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J].软件:电子版,2012.
[4]郭焕娣.浅谈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