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兰洁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生活素材、活的方法,展开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学习实用的生活化知识。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美化生活服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从创设生活情境、选用生活素材、展开生活探索、组织生活活动、鼓励生活创意等方面出发,打造生活化美术课堂。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5-0050-02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其提出的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生活即教育”是十分值得推广与践行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理念,鼓励教师运用生活化素材,组织学生参与鲜活的学习过程,学习活的知识。同时,“生活即教育”理念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也契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打造优质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情境,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情感、生活画面,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探究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活也是课堂,课堂亦是生活。美术源于生活,又为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服务。在“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现美术与生活的契合之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游戏、做动作等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感受、体验、探索美术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如《教学下雨咯》时,教师借助语言和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们喜欢下雨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雨呢?你们喜欢和雨做游戏吗?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些雨有什么不同吧!”教师借助多媒体音频,播放淅淅沥沥的小雨、瓢泼大雨、掷地有声的中雨等。学生闭着眼睛倾听,辨一辨雨大不大,想一想音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然后看一看视频中下雨的场景与自己的判断是否一致。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谈论自己对雨的感觉、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雨中动人的画面,积极参与绘画雨的实践。这里,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选用生活素材,有效利用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鲜活的美术学习素材,如报纸、沙子、花瓣、树叶等,都是美术学习中具有创新性的作画工具。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具有生活气息,能够让人从中感悟出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将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起来,让学生运用活的素材,参与鲜活的创新过程,同时也依托生活素材,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环保意识。
如教学《蔬菜》课程时,教师将生活中的蔬菜带到课堂上,构建“蔬菜展览馆”,在将这些蔬菜摆放好后提问:“这些蔬菜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有什么样的结构?这些蔬菜的纹理一样吗?有什么气味?”教师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学习过程中有了真实的感触与体验,并用画笔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画下来。以源于生活的真实的蔬菜为作画对象,学生的画作更真实、鲜活。真实蔬菜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观察到蔬菜最真实的特征,使课堂更鲜活。
三、展开生活探索,培养实践能力
“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探索,学习鲜活的知识,掌握鲜活的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也为改造生活服务。在“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探索,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进行生活探索与实践。
如教学《标志》时,教师结合美术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展开生活标志的创意探索、设计与实践。首先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活标志的作用,如通过“请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卫生间”“医院”等标志,使学生了解生活标志对人们生活的引导、指示和识别作用。其次,引导学生欣赏各类的商标、公共标志、徽标等,分析它们由哪些图案、文字组成,了解这些标志简洁、醒目的特点。再次,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展开生活化探索,从功能性、识别性、多样性、艺术性的层面,设计出以“善待动物”“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为主题的生活化艺术标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组织生活活动,构建开放课堂
“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出,教師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组织生活化活动,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与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轻松、活泼、有趣的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开放的场景中参与生活活动,展开自主学习探究,提升审美能力与核心素养;要组织各类课内、课外生活化学习活动,构建开放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
如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参与艺术访谈与实践,与民间艺术家一起参与民间艺术剪纸、泥塑、捏糖人、竹编、皮影戏的学习,交流民间艺术形式的由来、发展和文化内涵并动手制作,感悟我国民间艺术的伟大和深邃;慰问老艺术家,与老人一起交流民间艺术,学习美术知识,涤荡灵魂;参加校外书法比赛、海报展等,通过艺术文化交流,丰富课余生活,在开放的校外生活化活动中提升审美和艺术修养。
五、鼓励生活创意,发展创新思维
“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改造生活、美化生活服务。美术教学应承担起美育和美化生活的重任,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与技巧美化生活;应鼓励生活化创意,结合生活实际,探寻生活中的美术魅力和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认知与能力,展开生活化创意设计,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
如教学《我设计的未来建筑》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展示一些独特、奇妙的建筑物,接着布置任务:“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未来的建筑,并把它画出来。”在问题的导向下,教师启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现阶段生活的实际需求,想象未来的建筑会有哪些功能、外形会如何奇特与有趣等。在想象、交流后,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与绘画,不仅发展了创新思维,而且增强了应用意识。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打造鲜活、优质的美术课堂,让学生融入生活,欣赏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美,参与鲜活的美的体验和创造过程,提升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启示学生将美术思想、知识与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