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2020-07-04 03:38
旅游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部性工具性消费

主持人:王    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经济已经到需要更多地依靠消费来拉动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只是一个奋斗的目标,而且本身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手段。从这个角度看,“美好生活”不但具有自目的性,而且具有了工具性。而旅游消费就是这样的例子。它体现了自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一方面,它是美好生活的实践和体验(自目的性);另一方面,它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工具性)。但旅游消费在带来正外部性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外部性。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我们在提倡扩大旅游消费的时候,有时可能过于看重旅游消费的工具性,而忽略了旅游消费的自目的性;过于强调旅游消费的正外部性,而忽略了它有时具有负外部性。因此,处理好旅游消费的自目的性和工具性的关系,以及扩大旅游消费的正外部性,减少其负外部性,就成为扩大旅游消费的题中之义。本专栏文章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孙九霞的文章揭示了,旅游消费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美好生活的日常实践和习惯,即:一种带有自目的性的美好生活实践。谢彦君的文章则说明,旅游供给不能只看重旅游消费的工具性,而必须把工具性与自目的性内在地统一起来。李志飞和张晨晨有关场景旅游中的论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点。陈胜容和徐红罡的文章则说明,在强调旅游消费的正外部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旅游消费的负外部性。如何来避免旅游发展中过度强调旅游消费的工具性以及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呢?马凌从更广的視野揭示了旅游是一种文化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刘亦雪和姚延波的文章则突出了建立和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猜你喜欢
外部性工具性消费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