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慧
5月的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绿染油菜地,菜籽收割忙。
6000亩油菜基地里,红色的收割机正忙碌工作。只见杆进籽出,一块块油菜地便收割殆盡。
“油菜籽收了,马上就种高粱,这土地是空不下来的。”油菜地里,村民万伦一边操作着收割机,一边说。
黄庄村是“中国最美乡村”,也是重庆市“粮油示范基地”。近年来,黄庄村引进江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油菜+高粱”的“轮种经济模式”,走出了“春看菜花、夏收菜籽、秋收高粱、冬酿美酒”的现代农业新路,实现了“乡村游+购土货+农产品深加工”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高效发展。
走进黄庄村,看传统土地如何盘活“花经济”与“酒经济”,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面貌新——黄与红交相辉映
金黄灿灿染三春,万里高粱总是情。
多年前,黄庄村还是一片荒凉。田地里零星种着几畦蔬菜、水果等,显得了无生机。
为打破村民“各人自种门前地”的萧瑟局面,黄庄村全盘布局,整体思考:可不可以发展“油菜+高粱”的轮种模式呢?
四五月份正是油菜籽收割的时节,也是高粱播种的时节;八九月份高粱收割,这又刚好是油菜籽的播种时间,油菜花与红高粱耕种时间上的无缝衔接,让轮种模式应运而生。
“单纯种油菜挣不了多少钱,有段时间,大家都不愿种。”家住黄庄村3组的周德洪说。谁曾想,如今黄庄村6000亩油菜花、万亩红高粱交替“出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前,为了打造成片景观,要拆掉一些老房子,老百姓非常不情愿,现在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都主动进行农房改造。”永兴镇副镇长张羽说,“为了配套乡村旅游,村里还专门修建观景台、拓宽步道、新增公厕等,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厕所!”带着孩子来乡间进行亲子体验的胡烨女士说。
长期以来,农村厕所“标配”就是挖个坑,上面搭两块木板,这样的旱厕不仅不雅观,而且对土壤和水源造成很大的污染。近年来,黄庄村拆除违建、改厕、改水、改路,将破旧简陋的旱厕改造成水冲式厕所。
“这个改变看似再平常不过,却给游客、投资者和村民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村党支部书记刘恒均说,“现代公厕提升了‘菜花节的品质,让游客愿意来、愿意玩。”
春天,金黄色的花海带动远处的农家乐“竞相开放”;初秋,一个个美丽的村居与砖红色的高粱相映成趣。
产业结构新——花与酒有机结合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壶佳酿醉千山。
黄庄村海拔300米左右,土地富硒、空气富氧,是重庆市“粮油示范基地”,早年间便种有200亩油菜花地,曾荣获“重庆市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如何因地制宜、突出亮点,下活“花经济”“酒经济”这盘棋?
2017年,黄庄村依托“轮种经济模式”引进江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酒经济”。“江小白高端高粱酒‘三五挚友的原料由黄庄村独家提供。此外,每年还为江小白提供高粱酒原材料50万公斤,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百余万元。”张羽笑着说。
老百姓尝到了“酒经济”的甜头后,黄庄村决定开始深度开展专业合作,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当地农户500余户,有效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我把地租给合作社收租金,还在公司打工,一个月挣两份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黄庄村3组村民罗延福一边数着刚拿到的3200元租金,一边高兴地说。
2018年,黄庄村着手打造以“白酒原料供应为主导,循环农业为延伸,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模式。
近年来,黄庄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打造黄庄文化广场、乡村土货集市,增加体验项目亲子采摘、亲子农场等。村内举办的“菜花节”每年吸引游客达20余万人。
黄庄村8组村民周彬三十来岁,务工时因意外导致轻微残疾,回村办起了农家乐。每年3月,油菜花田边,周彬的农家乐炊烟袅袅,时时爆满,一季度下来收入不下30万元。
“我这个不算什么,菜花节的时候,卖凉面的一天都要卖1000多碗呢!”周彬笑着说。
“对对对,花中小河上的20艘皮划艇一整天都没歇过!”
“那些城里来买土货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啊!”
……
村民们聚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据粗略统计,“花经济”每年带动周边群众收益约400余万元。
黄庄村“花香酒香”带旅游,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农业兴、产业强、村民富”的乡村脱贫致富样板。
农业科技新——能与效科学引领
“旸岩八社300亩地,以前需要200个人耕种。现在好了,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只要十来个辅助工人就行了!”张羽兴奋地说。
这些年,全国机插秧现场会、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全区春耕生产现场会多次在黄庄村召开,交流经验、推广先进科技:无人机播种、喷洒农药,节约的时间成几何倍数增长;高粱点播机一次性种植,每亩地节约成本230元;收割机是人力收割效率的20倍。
耕地有限,技术无限。
黄庄村地形以浅丘为主,部分丘陵边缘地带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为打破这一困局,“万亩土地宜机化整治”方案出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地块通过整理,将改造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标准农田。
这一措施打通机器进田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解决黄庄村劳动力缺乏的瓶颈,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年,黄庄村通过“互联网+”快速打响乡村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黄庄村携手江小白打造“互联网小镇”。小镇将建设研究院、博物馆、观光工厂等,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创建大数据平台,收集农作物长势与天气数据,分析实时信息,提供农事计划、灾害预警、病虫防控等服务。实现数字化耕种,让农业的经验变成了机器可识别的数据,让农田高产、丰产。
黄庄村依据自身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知名企业,借力使力,多管齐下,改变经营理念,改革生产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把千百年来的传统农业资源延伸成了“花经济”“酒经济”,活生生走出了一条“乡村面貌新、产业结构新、农业技术新”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