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 要] 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和领悟能力基础,令其自觉承担起传统美德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命。与此同时,大学语文为了确保实时性向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供应能力、素质超凡的人力资源,就必须确保灵活性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确保令学生依次形成标准性的人生、价值、发展观念之后,向他们淋漓尽致地呈现传统文化特殊的魅力。由此,本文在客观阐述大学语文教学中解析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现代大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魅力再现需要注意的要点基础上,探讨日后更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可靠建议。
[关键词] 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70-02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今各大高校都纷纷选择加大语文教学力度,力求借此改善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质,令他们对国家文化有着更加正确的认知,并自觉进行传承发展。
和初高中语文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其主张在加强学生对不同字词等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基础上,对学生个体进行更深层次的精神教育,令这类群体在客观对待我国中华文化的特殊内涵前提下,主动承担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高校教育是继承传统、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与完善的人格品质,还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助于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诱导与侵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针对大学生展开中华文化教育和传播,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在大学语文课堂中再现传统文化特有魅力时需要关注的要点
传统的小学、中学的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但是进入大学后,语文课堂反而更多变成了只发挥了“听”的能力,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满堂灌,学生变成一个个被动的接受者,难以调动起兴趣。而想要活跃课堂的气氛,增添语文教学的魅力,实际上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再次赋予“听说读写”以不同的含义。
(一)说:在诵读期间渗透出母语的情感魅力
汉语属于我们的母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汉语发音同时伴随着优雅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韵味,尤其是在一系列诗词歌赋当中,读者诵读与朗读期间都必须要投入适当的感情色彩。所以说,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时刻督促学生凭借真实的情感进行各类美文诵读与欣赏,目的就是令他们从中切实感受到美文的专属魅力。长期坚持下去,大学生们就会真正热爱自己的母语,形成前所未有的民族自豪感,随后自觉进行语言背后蕴藏的传统文化传承。
(二)写:在写作训练中呈现出汉字的优雅形态
经历长期的岁月磨炼,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始终完好无损的得以保存,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汉字这类要素加以支持。须知汉字和汉语同样属于我国文化中的基础,纵观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繁体字,再到现代的简体文字,种种演变动态流程与历史现象,都蕴藏着十分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所以说,在组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时,选择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写作实践,进一步熟练掌握本国文字,显得十分重要。正如古人所阐述的,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理当具备熟练应用本国语言、文字来进行创作的技能,因此,不管是什么专业院系的大学生,包括理工科或是财经类的学生在内,都必须要参与到汉语文字的应用教学和训练活动中,这样才能够在日后就业竞争和实际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在向上级进行简历、申请、报告等文件编辑呈递时,就可以将个人出色的语言文字功底同步展现出来,在打动上级的同时,为自身创造和争取更多的就业晋升机会。
(三)读:在代表性文学著作研究解析中陶冶人文素养
想要更加深入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借用代表性著作。经过千年历史长河洗礼之后,先辈们的生活经验与智慧转化成为一系列的伟大著作,诸如《道德经》《史记》等等,当中不仅仅有我国长久以来悠久的历史背景,更彰显出先辈在文学等方面独特的造诣成就。至今,大部分大学更加倾向于借助网络进行世界各国文化接触,而在我国传统文化认知方面却未免不够全面。为了确保令現代大学生群体更加透彻地把握我国各类传统文化,可以考虑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古代经典文学著作。如此一来,不单单能够强化学生的诵读技能,同时还能够加深他们对语文课程、文学、传统文化等的认知,能够快速领略到古人伟大的智慧、历史雄厚的底蕴,进一步在日后学习、工作中展露更多的文化精髓。
(四)听:在传统节日庆祝时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普及
督促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节日,也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一类不可或缺的教学引导模式。我国许多传统文化内容都长期经受国外文化侵蚀,一时间令许多高校学生产生盲目崇洋媚外的心理。如现阶段大学生都开始将国外圣诞节作为必过的节日,在他们心中,这些国外节日甚至比我国的端午节、中秋节等家人团聚的节日更加重要。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蕴藏着先辈伟大的智慧,以及悠远漫长的文化历史背景,是不允许被轻易替代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阐述的,老祖宗的文化是不可以轻易丢弃的,相应的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地展开合作,令中国传统节日得到贴心的维护,进一步呈现出其应有的迷人光彩。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中的后备军,将直接影响着今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前景,决定中华民族精神与一系列传统美德的凝聚结果。
二 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呈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建议
(一)建设传统文化造诣卓越的师资团队
教育行业想要深入性竞争发展,第一要务则是构建实力超群的师资团队,毕竟只有如此,才能够实时性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输送合格的人力资源。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语文教师在自身人文素质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关注度不够,盲目认定个人的核心职责就是进行教材中内容的讲解灌输。由此,许多大学中出现了较多身兼数职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也因为这样开始在课堂中出现精力分散的消极现象。为了确保令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课程,随后大幅度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相关部门须定期安排多元化的培训活动,在令高校语文教师整体实力和素质大幅度提升进而转化成为拥有崇高岗位和教育精神的优质化教师基础上,自觉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使得大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探索不同层面的语文知识点。
(二)保证选用的教材蕴藏丰富且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要确保预先精心选择指导教材,其间须谨记教材内容切忌千篇一律,尤其是在进行语文教材筛选时,一定要保证其中蕴藏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怀,令他们更好地学习本国文化和语言。纵观国外一系列高校语文教学模式,其中教师普遍重视本国文化的传播,毕竟母语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同时涵盖国家各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思想行为传统。所以说,希望日后我国高校在进行语文教材选择过程中,要做到全面为学生考虑,确保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个体正确的价值、人生与发展观念。如许多高校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引导学生基于教材中心进行思维发散,倘若此时欠缺适用的教材,势必会严重约束师生教学的进步动力,不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素养。
首先,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中,必须确保囊括我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层面上的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考虑额外添加一些有关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借此确保不同专业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有所精通,避免打消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归结来讲,语文教材始终是进行传统文化集中性展示的服务平台,所以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环节中都必须要熟练掌握语文学科,这样才能够体现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与正能量。
其次,教材本身应该属于一类博大的传统文化体系。因为一些人在平常生活中已经频繁接触过传统文化,反而会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忽视。而现阶段高校学生就是由于欠缺对我国语文文化的了解,沿用语文文化底蕴不深的教材,才没能快速感受到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意义。基于此,为了全面改善当代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师须配合博大的教学体系来令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得以发扬光大。
(三)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教学引导方式
沿用全新教学方式,对于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在以往填鸭式灌输模式之下,学生很难真切体会到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常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处于新时期之下,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极速发展和普及的环境下,高校语文教师完全有必要将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端技术成果贯穿融入大学生语言文化教学活动中。如播放和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等,令大学生可以及时透过听觉和视觉等不同層面获得真实体验,就此了解到语文和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最终有机改善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过程中的生力军,承担的历史任务和职责可谓是空前巨大。而中华民族蕴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涉及古人许多伟大的智慧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于大学生素质提升和今后努力方向明确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语文教师切不可盲目地扮演教书匠角色,相应地要自觉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力求在授业解惑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久而久之,令所有大学生都树立起标准的世界、人生、价值观念,进而开辟出理想的人生与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慧英.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渗透[J].吕梁学院学报,2011(05).
[2]刘志红.大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6(23).
[3]焦凤华,吉毛太,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7(12).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