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经验,做学合一

2020-07-04 02:09钭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

钭珍

【摘要】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荀子说:“以一知万。” “立足经验,做学合一”是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预习习惯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预习习惯  数学信息  数学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37-01

一、用“眼”做——找数学信息

用“眼”做,即在眼见为实的生活经验运动场上,用眼看,通过眼睛观察,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经历从生活的思维习惯到数学的思维习惯的过程。

在北师大版数学(以下同)一年级上册的“快乐家园”一课中,“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学习目标。对于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他们都能数出物体的个数,这是生活型的思维习惯已具备的。我们还要让小朋友从中抽象出数,数可以表示个体,还可以表示群体。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请你仔细观察家里的东西,数一数分别有多少,哪些东西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表示个体的经验中,少数学生会有表示群体的概念,但这小部分的素材一定会是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其他学生闻知,便也容易理解。

二、用“耳”做——听数学故事

用“耳”做,即在爸爸妈妈说的数学故事中获取新的经验,经历将生活故事提升到数学思维的高度的过程。

在一年级上册的“乘车”一课中,“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是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学生第一次接触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有难度,因为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两步口算才能得到结果,学生容易忘记第一步的得数,导致计算错误。所以在这一课的课前,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听爸爸妈妈讲数学书第45页的乘车数学故事,并把它用算式记录下来。通过听家长说体验到动态的数学思维过程。

需要用“耳”做的預习,还有就是一些规范性的语言描述的知识。比如一上的“上下”一课,对于上下的相对性的描述——“谁在谁的上面”,大部分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通过“耳”这个器官来闻知,经历生活思维导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课的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看数学书第64页的图,听家长讲数学故事,听懂后说一说。提示家长:编一个故事,要说清楚小鸟、松鼠、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用“(  )在(  )的(  )面”规范描述。

三、用“口”做——说数学日记

用“口”做,即要求他们将眼见的生活经验用说的形式提炼出来,有选择,有取舍。

在一年级上册的“还剩下多少”一课中,“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减法”在学生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型,如剩余、减少、比较等,同时它还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从一个整体中拿走或去掉一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在减少”这一个现象,只是仍处在实物感知阶段。课前预习就是提炼这些原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减法的意义。在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说今天的一个关于减少的数学日记(说清楚原来有多少,如何减少,少了多少,还剩多少),请家长记录下来(刚开始请家长帮忙记录,等学生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记录了)。

四、用“手”做——摆数学模型

众所周知,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利用这特点,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摆弄数学模型,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的“快乐的午餐”一课中,“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所感受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学习数的概念体系中的以一个重要内容。课前先让小朋友展开数学模型操作活动,从而直观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本课课前我们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1.回家吃晚饭时,请你为家人分碗筷,分好后,看一看,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2.家长负责拍下照片,微信发给老师。

五、用“手”做——画数学图形

用“手”做,用图形来表示数学信息与摆数学模型相比较,又加深了一个难度,是数学思维的又一个推进。

在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中,虽然在生活中有了眼见的经验,但他们对钟表并不一定是熟知的。所以,在这一课,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仔细观察钟表,你能从钟表里发现哪些信息?把它画下来吧。

据统计,错误作品高达64.3%。分析其错误原因,学生首先受与无关的因素(如形状、大小、造型)影响大多,反而没有关注钟表上的核心要素,如1—12各数及其排列、表针等;其次没有按照顺时针顺序排列钟表面上的各个数;再者没有关注到钟表上的指针,没有指针的刻度数是无用的。从学生的作品中反应出的问题就为我们接下去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以这些错误信息为素材,通过学生间的观察、讨论、纠正,达成对钟表的正确认识。这比纯粹的老师讲解要有效得多。

总之,无论他是一隅三反,或是以一知万,哪个“一”必定是安根在自己的经验里。自己经验里的“一”是一切知识的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拥有最多的是直接经验,即生活经验,预习学习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运动场,便能更有效地滋长出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的高度才能激起孩子行动的欲望。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听”“说”习惯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张文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中良好习惯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09)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学力
让“预习习惯”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