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一起聊聊吧”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特色教育活动,基于特定话题和某些特定展品,深入挖掘展品的背景知识。本文将以“一起聊聊吧”中的活动《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为例,来探讨单个教育活动的研发与实施话题。
【关键词】教育活动 研发 实施 甲骨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02-02
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被列为第一功能,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我国博物馆越来越受到重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自2015年新馆开馆以来,打造了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一起聊聊吧”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品牌,基于特定话题和某些特定展品,深入挖掘展品的背景知识,目前研发活动数量已超过100个,内容涉及自天文、地质、古生物等广泛的自然科学领域,及民俗、语言等人文领域,每个活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通常在周末及黄金周实施。
笔者研发的教育活动《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主要探讨动物与汉字造字的关系,已经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实施,本文将从选题、内容研发及实施反馈三个阶段来讨论教育活动研发及实施情况。
一、教育活动的选题
从目前“一起聊聊吧”的活动选题来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教育活动的选题上,需要结合场馆、展品展项以及特定受众的情况来进行。
1.与场馆主旨相结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等10个常设展区及临展厅、4D影院等配套功能区域,展示陈列了11000余件标本模型。
自然、生命以及进化等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关键词,因此活动选题,应切合于这些关键领域。《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中,甲骨文的象形字造字方法与动物形象进行了链接,甲骨文的书写材料与动物有关,该活动涉及动物与文字主题,能够与建馆主旨相融合。教育活动与场馆主旨结合,也能使活动成为场馆建设的一部分,不断丰富场馆内容,实现两相促进的正循环。目前“一起聊聊吧”中的活动,例如《虫大十八变》、《恐龙“蛋”生背后》、《鲸的变身术》等活动均与场馆主旨切合,共同构建了丰富的场馆内容。
2.与展品展项结合
《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实施地点为人地之缘展区中华智慧主题区“和而不同”展项前。“和而不同”展项用甲骨、竹简和墓志铭等方式,展现中国文字字形以及文字载体的变化。活动从甲骨文的载体及字形,探讨了中国文字的造字方法,进而扩展到中国文字的发展。活动环节与展品内容结合,并且能巧妙地将展品作为活动重要的道具。
每个“一起聊聊吧”活动,均在特定展区的展项前进行,展项展品既是活动内容,也是最佳的活动道具。例如《螺壳里的技术宅》实施地点为缤纷生命展区的螺类展柜前,展柜中丰富的螺类标本为活动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螺类标本。《神奇的硅藻土》实施地点位于古兽生境的山旺动物群。山旺地区的化石成分为硅藻土,能让观众直观地看到硅藻土的外形,极大地方便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示例。
3.与“人”结合
教育活动的研发与实施,应“以人为本”。这个“人”既包括研发者自身,又包括活动的受众。
教育活动的研发应基于研发者自身特点。教育活动研发最好是能结合研发者自身学科优势以及兴趣优势。研发教育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对背景知识有深入地了解,如果能基于研发者的学科背景,在研发过程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发者本身就是“半个专家”。此时研发人员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翻译者。《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研发者为语言学背景,因此在厘清文字发展历史并转化成活动环节等方面,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另外,研发者的兴趣也是教育活动研发的重要动力。教育活动的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对活动环节和内容进行打磨、深挖。《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从研发到真正实施,前后历时五个月,五易其稿,正是研发者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与激情,才能实现活动选题的落地。
教育活动的最终参与者是博物馆观众。能否为观众“量体裁衣”,是活动研发中的重要准则。这种“量体裁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活动实施前,就预设观众的年龄及知识水平;另一种是设计大致内容环境,用不同的讲解和互动方式,针对观众兴趣点投其所好来完成活动内容。《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是基于第一种,活动预设的观众年龄为低龄段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在引导下能够看懂基本的甲骨文符号,并对文字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在活动实施中有较高的参与度。在现场实施时,有许多孩子家长为了更好地进行“亲子”参观活动,另外本身也对文字非常感兴趣,他们的参与度也非常高。
二、教育活动的内容研发
教育活动的内容研发,要坚持逻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教育活动的逻辑性
一个教育活动的研发,在各个活动环节,要具有逻辑性,而且要能够层层展开。《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设置了以下几个话题,分别是:(1)看图识字,旨在用甲骨文识字卡片对应动物模型,让观众能够找到动物与文字之间的联系。(2)阅读甲骨文,用已破译的甲骨文图片向观众展示甲骨文中的内容。(3)寻找甲骨文,通过找出展区中的甲骨文展品,引出甲骨文的发现过程。(4)画画甲骨文,给出甲骨文指代动物的文字,让观众当场画出来,并总结象形字的造字方法。(5)认识不同字体,结合展区展品让观众辨识汉字的不同字体。几个话题层层递进,前后逻辑衔接顺利,活动内容设计要遵循语言学基本原理,让观众能够在活动实施者的引导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实现对甲骨文的认知。
2.教育活动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博物馆教育活动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博物馆的教育活动要避免知识性错误,确保传播正确的知识传与技能。第一,研发者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性。研发者是教育活动科学性的第一道关卡,首先要确保活动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正确的,避免传播错误知识误导观众。这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吃透知识点。而对于没有明确结论的知识点,可以选择开放性的表述方式,规避争议性话题。第二,学科专家可以检阅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学科专家具有行业权威性,活动经过权威评议,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知识性错误。《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在开发过程中,也请教了语言学、文字学等领域专家,以确保活动内容的正确性。第三,实施者在实施过程需要秉承科学性。有些活动研发者和实施者并非一人,在實施的过程中,实施者需要正确领会研发内容,避免因实施与研发信息不对称,导致活动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失实。
3.教育活动的趣味性
趣味性既是检验教育活动研发成功的重要标准,又是教育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活动预设的观众是低龄段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在教育活动的内容研发上,需要多加入互动环节,并且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利用时机,与观众进行多次互动,才能抓住观众注意力。《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设有多个互动环节,例如在开场的第一个“看图识字”环节,甲骨文识字卡片与动物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观众进行猜图。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场,能够让实施者与观众之间快速破冰,也为后续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教育活动中,除了实施者与观众需要互动,家长也需要与孩子进行互动。在“认识不同字体”环节,展区有毛公鼎复制品展项,需要看向鼎内部才能见到金文。展品位置较高,由家长抱起孩子看向鼎的内部,也可避免家长对于活动的疏离感。
三、教育活动的实施反馈
教育活动内容研发完毕以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实施阶段可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三个阶段。
1.实施前
教育活动实施前,需进行预演评估和活动宣传。
第一,教育活动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预演评估。预演由活动研发者进行,可现场募集观众,让观众参与到活动预演之中。学科专家、教育活动研发人员和各部门同事等评估人员会在现场观摩。评估人员需记录教育活动预演情况,并填写评估表。观摩结束后,研发者和评估人员会一起对预演进行讨论。评估人员需对预演情况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而研发者也需就评估人员提出的质疑进行答辩,或者阐释各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初衷。教育活动的预演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吸取各方宝贵的建议,为之后的顺利实施做出改善。
第二,当教育活动通过预演评估后,就进入了活动宣传阶段。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一起聊聊吧”活动通常都是提前一个月预先排期。活动排期确定后,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方便更多观众及时知晓活动信息。上海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是常用的线上宣传方式,活动排期后用微信推文,可让更多观众掌握活动信息。线下宣传中,会印刷活动日历,在展区显眼的位置进行摆放,观众可自由领取。在教育活动实施前一小时,馆内广播会对即时在馆观众进行广播。活动实施者也会在活动开始前十至五分钟,招募现场观众。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能够长时间、多时段地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2.实施中
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实施者按照活动目标和活动环节来组织整个活动,引导观众自然地发生学习活动。
第一,让观众与场馆其他展区参观经历进行链接,丰富观众参观体验。《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实施展区为B2层的人地之缘展区,按照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参观路线,通常是由2层的起源之谜到1层的生命长河,再到B1的演化之道,最后才至B2层展区。在实施过程中,可从观众看过的动物标本和模型入手,引入动物与文字的关系,最后让观众得出“象形字”是事物形象抽象化、线条化的文字这一结论;同时也能让观众再次回忆对应展品展项,帮助观众回溯参观过程。
第二,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观众进行“分众化”实施。博物馆是非正式教育,虽然活动预设的观众年龄为5-10岁之间,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方法的实施策略。低龄段的孩子更多地强调他们的感官认知。而高龄段的孩子,还可以提及具体某个文字字形的变化,与他们日常用的简体字相联系。活动现场吸引了很多成年观众,针对成年观众则侧重传达汉字的文化知识,例如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涉及汉字的形声化趋势。
3.实施后
单次教育活动实施结束后,还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复盘反馈。一个教育活动的研发与实施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活动研发后,活动环节需通过实施来进行检验,而活动的实施过程也可以促进活动的研发。
《甲骨文里的动物世界》在半年的实施过程中,也经历了研发——实施——再研发——再实施的过程。活动实施过程中,随着对活动内容不断熟悉,实施者对现场的把控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现场观众反馈,观众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也可以作为活动素材使活动内容得到扩充。例如,有观众会问除了象形字之外,还有哪些造字方法;也有观众会对某个具体的字属于哪种造字方法有疑惑;还有观众比较关注小篆和大篆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观众基于某个具体环节或者具体展品产生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扩充,也是教育活动的再研发。
四、总结
教育活动的选题、内容研发以及实施反馈,是一个长期和多频次的过程。1.从观众特点来看,要根据观众年龄、文化水平等情况来进行“分众化”管理;2.从时间角度来看,根据研发与实施的各阶段来进行“一体化”管理,完成研发——实施——再研发——再实施的过程;3.从场馆主旨来看,需要围绕主旨开发多个衍生活动,对教育活动进行“衍生化”管理。教育活动的实施与研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特色教育活动场馆,但普遍情况是教育活动依然缺乏原創性与持续性。长期深耕研发出更多原创性教育活动,打造教育活动品牌,并对单个教育活动不断打磨,这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奕.提升科技博物馆展教结合水平的五大对策与建议[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02):25-34.
[2]郑奕.科学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组织管理模式[J].中国博物馆, 2013(3):64-72.
[3]刘雅竹, 顾洁燕.博物馆展览资源与学校基础课程内容相结合[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3):25-34.
[4]郑莉.德国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以德意志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和柏林国家博物馆为例[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4(8):249-251.
[5]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 2010(1):70-73.
[6]钱雪元.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和科学教育[J].科普研究, 2007(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