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
目前学校教学一般都是班级授课制,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標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面对不同层次组成的班级,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贯彻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使每一学生都能为之,各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分层教学不仅应对学生进行分层,而且对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分层。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分层的理论原则为
1.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思想指导。
2.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性原则。即以素质教育理论、现代课堂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和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3.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观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观点之一。所谓“全面”就是“各自”得到“全面”提高。根据“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之“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一观点,就是应该给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然后让各个学生因自己的先天和后天的差异,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是其它教育,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所有。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一种著名的教育个体化思想,其核心内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严格依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针对每个学生现实的心智状况实施教育。
5.灵活性原则。由于同班级学生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尤其英语学科存在的差异程度,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时期、学科,及时、灵活地控制分层的标准,隔一段时间就对学生进行动态地分层,然后调整自身的教学措施,使各层学生得到的指导与个别需要相适应。
二.学生分层的具体操作过程
1.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中、“差”,用字母A、B、C三个群体替代,一般比例为:1:2:1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4——5人为一组。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可采用隐性分组。然后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2.教学目标分层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
(1)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
(2)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3)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学生不断努力,迈向更高一层台阶。
3.教学过程分层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习,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4.练习作业分层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C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A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拓展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5.评价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之以学为乐,不断进取,积小成为大成。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考查中,学困生做基本达纲题,中等生加试综合题。优等生再加试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
三.分层教学的实验方法
1.问卷调查的原因。2.调查问卷分析。2)观察法。3)实验法。4)案例分析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名称:《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111。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