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摘要】本文例谈在初中生物学复习中的应用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将生物学知识融入选择的情境和设置的问题中,通过追问与逐渐深入探寻,促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实现“温故而知新”。
【关键词】问题创设 生物学 复习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178-01
一、创设情境
情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课堂引入,它应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认知相契合。通过新情境唤醒旧知识,并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开启心灵之旅。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情境,将生物学知识融入情境和问题中,通过具体化、真实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思维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八年级人教版《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笔者以当年热播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为情境,以反贪局局长陈海不同阶段的经历串联成5个剧情,结合复习内容以神经系统这一主线内容贯穿始终,让学生随着剧情延伸与知识的层层递进复习完本章内容。
具体情境:反贪局局长陈海要乘坐飞机去找好友侯亮平当面说明一条重要举报线索。绿灯亮起,正要过马路的陈海就被一辆由远及近的高速货车撞飞,躺在血泊中。当陈海父母听闻这一消息时,因紧张、害怕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经过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陈海到目前为止也只能是“植物人”的状态躺在病床上。看到这一幕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流下眼泪……
由此情境自然而然引出本章复习内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好的情境应该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出发,驱动学生随着问题主动思考,努力化解难点,突破重点,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注意:
首先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情景,谨记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落脚点在教学目标上。
其次选择的情境最好是真实的,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实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认知的共鸣,在教学上也能反映生物独特的研究视角与价值。
再次创设的情境不宜过多,最好让情境串联成一条主线,达到首尾呼应。繁杂多乱的情景反而起到相反作用。
最后创设的情境最好具有时事性,新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问题设置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如何设置合适的问题?这需要生物教师吃透教材和生物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例如在专题复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剧情一中,针对剧情设置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
1.陈海父母听闻他出车祸这一消息时,紧张、害怕、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些生理反应主要与哪种激素调节有关?
2.属于内分泌腺还是外分泌腺?有何区别?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内分泌腺?他们分别分泌哪些激素?
看似简单只有几行字,却是反复推敲、修改的结果。既要简洁明了,明确知识点,又要指向明确,避免学生产生误解。问题的设置方式不仅仅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将问题情境化。例如剧情四眼球结构知识处理过程中,陈海走在斑马线上一辆货车由远及近驶来,如果他能注视到货车,他的瞳孔会_____,晶状体的曲度会_____。将情境问题化、形象化,使学生融入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问题设置不是简单的罗列和毫无目的的提问,而是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根据创设的情境进行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引发思维的進一步扩展,最终在思维发散的引领下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大厦,并将思维由低层次逐渐达到高层次,形成知识的升华。
三、分析探寻
生物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利用追问。例如: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中,利用同学们观看陈海远走的照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思考在这一过程中眼球中晶状体与瞳孔这两个结构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联系自身,有的同学在看这张照片时会感觉模糊,他的眼睛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继续追问引起视觉异常的原因以及矫正方法,明确概念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对近视、老花眼、散光等生活常见眼部疾病进行辨别与思考,在潜意识中给学生渗透关爱自身、科学用眼的德育思想。
正所谓一节好课,往往是在情境中自由舒展,设置的问题引发智慧的碰撞,最终引起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扩展。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促进知识的升华,真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达成生物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书生.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6(12).
[2]刘进增,胡冉冉.应用问题教学法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