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0-07-04 02:21游深铖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比较淡薄,如何真正地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发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破的一个瓶颈。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构建知信行三者内在的有机统一体系。指出,内化于心始于知,外化于行源于信,行是知与信的最终落脚点。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统一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本文以古今结合的方式来探讨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当前高校的思政课创新形式不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淡薄,易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给原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内动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泛,流于形式,没有在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实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授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只是生搬硬套地将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不是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来使学生内化于心。再者,其讲授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做到与时俱进,与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相脱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还会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产生阻碍作用,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2、大学生思想信念薄弱与网络思维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是市场经济和网络化时代相互作用下的新生代,深受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影响,思想信念比较薄弱,追求实际效益之风弥漫,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学生而言仿佛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无法进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交流,因而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效。

诚然,一个时代的思想一定离不开这个时代的环境。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得到革命性的拓展,但是由于有关部门对网络监管不够全面,互联网上良莠掺杂的信息仍然笼罩着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国与国之间除了军事与经济的竞争外,更加注重综合国力的较量。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实际却以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手段间接地向大学生传达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以此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二、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大机遇

处于新时代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有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这场伟大斗争中取得胜利。

1、时代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硬件”完善和“软件”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当今中国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要求在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的同时还要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更新观念。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保驾护航,新时代的各种环境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热情与信心,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联系逐步紧密,这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机遇,为我们正确认识国外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窗口,有助于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融入中国本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完美“嫁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2、革命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桎梏,本文尝试以史为鉴,希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寻找成功经验并给予当下启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既包括教育者的灌输与疏导,同时也强调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故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夯实群众基础,加强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善于挖掘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使得教育内容在党的教育总基调中稳步前行,同时又能与群众生活有机结合,无缝衔接。

第二,坚持以实干为动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深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症下药”,反对在书斋里“搞理论宣传”,注重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如抗日战争时期,“三三制”原则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理论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口头教育”。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使得革命理论的宣传更富有感召力,其言语间流露出的情感是真正的革命精神的表达。因此,受教育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共产党人身上的实干精神,从而产生由内而外的真正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解,进而也就大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构建知信行三者内在的有机统一体系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着“知信行”三者的内在逻辑顺序,最终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知是开始,信是关键,行是目的。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尝试以知信行的内在逻辑顺序为参照来推动。

1、内化于心始于知

任何一个时代的理论要使人最终信服,固然离不开实践的最终检验,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实践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该理论为大家所知晓。当代大学生课程比较繁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学生会更加倾向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教育者在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采用“注射式”教学,否则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以兴趣为老师,使教育理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的情感深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以人民群众为基点,将群众的困难与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教育者在疏导的同时,借助“需要—动机”理论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综合分析。能够真正着眼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武器来解决“现实难题”,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浸润,远比要求学生生吞活剥识记理论知识更加有效。

2、外化于行源于信

人们对一个理论从认识到运用,中间一定经历了信服这个环节,唯有当你真正相信这个理论,才能由衷地对其倾露情感,并在此指导下开展实践。当代大学生多是在父母的温室保护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其思想意识独立性不足,思维方式与以往传统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别,易受外来思想的冲击。然而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却仍然停留于传统的灌输教育,未能因势而新,机敏地觉察受教育者的变化。由于缺乏对受教育者的深入研究,无法引发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难以走出“束之高阁”的困境。

个人以为,“破境”之道在于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情境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电影、游戏、歌曲、网络等新兴载体,在这些载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子,扩大其感染力。同时,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创设实地情境,如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切身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从心底里迸射出对祖国的热爱,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进而有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为“四个伟大”的顺利推进助力。

3、行是知与信的最终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担负着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任务,思想引领不仅是口号上的呼喊,更要践行于实际中,要使学校最大化地引领学生思想。”[2]坚持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应以身作则,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进而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营养补给。另一方面,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室内“传道授业”,无法很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守正创新,尝试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补充,使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对接,连贯一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到青海支教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素材。海南师范大学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到“陆海相依,志愿青琼”支教服务队列中。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不仅使大学生得到了校方和当地学校的一致好评,鼓舞了“士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心中的信仰相结合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有助于大学生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由信到行的升华与飞跃。

四、結语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立足于新时代的我们要敢于“擦枪亮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因时而进,遵循由知到信至行的内在逻辑规律,全面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能与德行不可分离,唯有以德帅方可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追求梦想把薪助火,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7.

【作者简介】

游深铖(1998.07—),福建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